葉劍英的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今天我們要介紹的葉選平,就是這位功勳卓著的開國上將的兒子。正所謂“虎父無犬子”,自打出生起,葉選平就被周圍人寄予厚望。而他本人,也確實不負眾望,最終成長為一名有頭有臉的人物,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24年,他出生在廣東梅縣。巧的是,這一年,他的父親葉劍英在事業上也騰飛進步,逐漸在隊伍當中受到重用。所以,可能他的到來就是上天給予的一次饋贈和啟示吧。革命家庭出生的他,也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得到了革命傳統的薰陶,並於日後順利成為中國共產黨員中的一份子。
看著自己的兒子茁壯成長,身為父親的葉劍英也很高興。可是,因為自己擔任著重要的黨內職務,常常因為繁忙的工作走不開。為此,父子倆聚少離多,連見面的機會也比較少。要說誰與平日裡和葉選平互相扶持照顧,還得是他母親。
17歲這年,葉選平得到一個機會,順利前往延安自然科學院機械系,進行深造學業。到了延安,父子倆也終於能見上一面,互訴衷腸了。在無所不言的知心談話裡,葉選平表示自己很希望能為革命事業做一番貢獻,這也讓葉劍英很是欣慰。所以,當兒子葉選平選擇學習機械專業,作為興趣所在,葉劍英自然表示大力支援。
從自然科學院畢業以後,令周圍人大跌眼鏡的是,他選擇當了一名最為普通的兵工廠機械工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周圍人想不通。沒想到的是,僅僅兩三年的工夫,透過每天的埋頭苦幹和勤勉盡責,當時那個還尤為青澀的葉選平已經不久了,搖身一變成為一名手上技能紮實的機械師傅老手。憑著這嫻熟的技能操作,葉選平很快從眾工人當中脫穎而出,受到組織重視,被提拔為廠裡的幹部。當然,對這些名利身外之物,葉選平從來都是淡然處之。他說:我只想一門心思把技術精進些。
正是憑藉這樣自始至終的熱愛,葉選平把對這份工作的投入發揮到極致。對他來說,專注於鑽研機械技術,已然成為了他日常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了它,他是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平常在工廠裡的閒暇時間,不管是去哪兒,葉選平也滿腦子被一些問題所充斥。在同事眼裡,他似乎永遠是一副不知疲倦勞碌思索的樣子。不僅如此,為了最大程度搞清解決自己的困惑,葉選平身上總是常備機械部件,他喜歡翻來覆去地把這些部件拆卸又組裝好,研究構造,直到搞清楚了問題所在才肯罷休。對於他這種偏執狂的愛好,同事也有點莫名其妙,甚至還覺得一個器械而已,哪兒值得費那麼多工夫。可是葉選平從不這樣想。他帶著問題一步步鑽研,外人越覺得無聊苦悶,他反而越樂在其中。說到底,這一切,終究來自於他對機械這門專業的熱愛,以及超出常人的鑽研精神。把對技術的研究融入到生活裡,對他來說,就是最重要的樂趣。
葉選平的努力周圍人都看在眼裡,要說他這樣堅持一輩子紮根工廠實驗室,到老了光榮退休,恐怕大家也都是這麼想的。然而都說世事難料,五十多歲的葉選平,機緣巧合之下開始涉足政治。不過,不管是機械專業,抑或是官場事務,葉選平都把它們看作一項值得認真對待的事情。在這個時候,長期工作當中鍛煉出的細心勤懇也成了助力他事業發展的助推器。
機械是一門精確的學科,容不得在資料上摻水作假,濫竽充數。轉戰政界,葉選平沒敢忘記這個道理。因此,但凡是他在任期間,大小事務他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不光是對他自己負責,也是對人民負責。從細節著手,不因小失大,這便是葉選平一貫以來謹記心中的原則。
時間來到新時期。進入八十年代,鄧小平同志提出要改革開放,大膽引進吸收外國的先進經驗。這為葉選平施展抱負和身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從1980年,他便坐鎮廣州,擔任市長一職。當時,廣州作為沿海開放城市的重鎮,有著非常優越的地理優勢。嗅覺敏銳的葉選平,很快察覺到,為了進一步開啟廣州與其他地區的聯絡,提升經濟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快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於是,在他的帶領下,廣州市熱火朝天地開始開展高速公路的建設工程。隨著這項大工程的完成落地,廣州的經濟也意料之中地搭上了這列“高速列車”,之後順利實現騰飛,從而使廣州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典範。
隨後,葉選平又成功當選了廣東省省長。在任期間,他一門心思大力發展經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當然,在改革初期,總是有些難啃的硬骨頭,葉選平不怕這個,他總是以身作則地樹立榜樣,從而舉重若輕般地解決問題。譬如,部分地區的百姓吃飯受物價影響也成問題。為了這項“菜籃子”工程,一方面他努力帶領當地人民勤勞致富,另一方面,他也頒佈政策,調節價格到合理水平。要說誰把廣東人民最放在心裡,他必定是首當其衝的那一個。即便當了省長,他也從來不擺官架子,也常常和弟弟到當地的普通大排檔下館子吃飯,這些舉動,百姓們都看在眼裡,所以更加認定他是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的一介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