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手機廠商讓第三方機構評測愈發成為主流,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DXOMARK,這家曾經的單反評測機構如今頻頻接下手機廠商的橄欖枝,儼然有成手機行業話語權威的意思。但就在近日,小米在這家權威機構上摔了跟頭:小米10S上市後預設將音訊OTA到DXO調教版本, 但很多使用者覺得非DXO版本音效好,認為DXO版本削減了音質,在眾多使用者的反饋下,小米不得不在系統設定中增設了揚聲器音效版本選項。
令人玩味的是,DXOMARK官方微博還轉發了這條訊息,並配文誇讚了小米的音效出色,DXOMARK的“暗送秋波”頗有點裁判主動示好選手的味道,全然沒有顧及使用者反映的音質問題。從曾經的“客觀獨立第三方”到如今很多人口中的“野榜”,DXOMARK這幾年經歷了什麼?
身為裁判卻頻繁“黑哨”
DXOMAR於2008年成立,最初是法國DxO Labs工程諮詢公司旗下的一個部門,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布洛涅-比揚古。2017年,DxO Labs公司進行了拆分,DXOMARK Image Labs影象部門獨立,這才漸漸發展為今天的DXOMARK。
早在2011年,DXOMARK的前身就已經涉足測試智慧手機裝置業務,但這項業務一直不溫不火,多年來他們也是以相機感測器評測和相機鏡頭評測作為主業。
真正讓DXOMARK在國內揚名的時間,得追溯到2018年他們評測華為 P20系列之後。在當時公認三星、蘋果的拍照能力無法逾越的情況下,華為 P20系列率先在DXOMARK榜單上突破百分,完成國產手機對海外機型的超越,替華為背書的DXOMARK同時也名聲大噪。
此後國內手機廠商開始在手機攝影領域“內卷”,更高規格的硬體、更精細的演算法層出不窮,作為技術驗證者的DXOMARK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但這位裁判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公正,幾年來一直都有或明或暗的“小動作”。
例如DXOMARK在評測小米9時就發生了“4K門”事件,當時小米9以99分的成績拿下手機影片領域的第一,評測中小米9預設拍攝4K影片,紋理分遠高於預設1080P的其它機型,不過很快小米9的首批使用者就指出影片預設拍攝的還是1080P,一時間小米和DXOMARK身陷輿論風波。雖然後來小米透過OTA解決了設定問題,但DXOMARK存在送測版本以及它的“嚴謹評測”甚至沒有統一變數,成為業界公認的事實。
OPPO更是兩次中槍,成為“專業評測”的受害者。在DXOMARK評測OPPO Find X2 Pro時,他們對這部手機的螢幕打下76分,但之後發售的一加 8 Pro明明搭載了同款螢幕卻有88的高分,同一硬體分數天差地別,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吐槽;後來DXOMARK對OPPO Find X3 Pro的評測又發生烏龍,寫明瞭該機型的超廣角鏡頭沒有配備自由曲面光學鏡頭,很快就被一些數碼媒體發現並指正錯誤。如果說上面幾項錯誤只是評測傾向性上發生了問題,這一次DXOMARK更是連送測機型的引數都不太瞭解,專業性大打折扣。
但近年來最讓DXOMARK信譽掃地的,還是“華為改分事件”。2019年末,小米預備釋出新機小米CC9 Pro,它以一億畫素大底為宣傳熱點,擁有極強的影像能力。當時在DXOMARK榜單上霸榜的還是華為Mate 30 Pro,攝像頭評測專案拿下131的分數,但就在小米新機上市前夕,DXOMARK官方將Mate 30 Pro的分數更新為132分,和小米CC9 Pro的130分拉開了一個微妙的差距。
而就在小米CC9 Pro正式釋出前,華為消費者BG CEO餘承東曾親自下場評價“一億畫素實際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畫素的Sensor”,從他的態度來看明顯認為一億畫素“方向錯了”。而在改分之後,餘承東的言論也被很多人和改分行為聯絡起來,認為這是的華為方面擔心成像能力被追上而進行的緊急公關。但不論怎麼說,DXOMARK在這件事中都扮演了一個極為微妙的“控分”角色,它用一兩分的差距為自己榜單中的客戶劃分實力,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為盈利增設賽道
在上面提到過的DXOMARK發家史中,提到過他們曾經是以評測相機感測器和相機鏡頭為主,但如今你開啟DXOMARK中文官網,版面上幾乎都是手機相關的內容,相機評測只能屈尊排在後面。
而且近年來DXOMARK的大動作基本都在手機評測領域,2019年他們將評測專案DXOMARK Mobile更名為 DXOMARK CAMERA,樹立自己在手機相機這一領域的權威性。不久後影像評測的固有傳統被他們自己打破,同年10月, DXOMARK推出了智慧手機音訊評比,2020年10月又添加了智慧手機螢幕評比專案。到目前為止,這家曾經的影像評測機構對智慧手機增設了電池、音訊以及螢幕顯示等多個評測大項,大有轉型手機數碼圈的架勢。
但近年來DXOMARK很多失誤就出現在這些新領域上,他們在評測專案擴張得越快,只會顯得他們更不專業。那麼為什麼DXOMARK還要費心費力去搞更多的評測專案呢?這和他們的商業模式脫不開干係。
DXOMARK產出的內容雖然以評測排行為主,但一般使用者觀看他們的評測排行並不會帶來多大效益,本質上他們面向商業客戶服務。當手機廠商向他們送測後,DXOMARK會出具詳細的評測報告,廠商根據報告內容來調整產品,並向DXOMARK支付諮詢費,這個費用每諮詢一次繳納一次,評測專案越多DXOMARK拿到的諮詢費自然也就越多,對他們來說這才是收入大頭。
這樣的模式也註定讓DXOMARK的排行榜不能客觀獨立。排行榜上除了送測機型也有DXOMARK自費購買的機型,不過送測機有客戶和自己的合作,DXOMARK不能讓自己的專業性掉價,送測機的評價自然會優於自費購買機型。
而且到現在為止,DXOMARK的打分策略仍然是一個黑箱,得分上限沒有限定,總分也並不是子專案分數的總和或者平均值,他們聲稱採用了自家“專有且機密”的計分方法,這基本明示了打分權握在DXOMARK自己手中,並不只看產品。
總的來說,DXOMARK向外界釋出排行榜,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專業性,更深層次上是向廠商進行“成果展示”,來進行利益繫結。至於榜單內容的真實可信度,他們已經漸漸不再用心,從這一點上看,DXOMARK被嘲“野榜”並不冤枉。
拋下DXO用產品說話
手機廠商們之所以鍾愛DXOMARK,是因為它身上“專業第三方”的標籤,能夠讓廠商的技術進步更有佐證。另一方面,廠商們也樂意用DXOMARK當做宣傳物料,這一點上,小米和華為基本發揮到了極致,兩者之間往往新出一款機型就能重新整理一次高分,讓本該成為美學鑑賞的手機攝影一次又一次的變成了分數比拼。
但如今DXOMARK不僅問題頻出,還伸手向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公信力已經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中消磨殆盡,向DXOMARK付費換取一個頭銜還值得嗎?
很多廠商都想復刻當初華為 P20系列一夜登頂的奇蹟,但不要忘了,華為影像能力一騎絕塵主要靠得是其多年來的厚積薄發,而不是靠DXOMARK的一紙評測書。用今年的影像旗艦vivo X70 Pro+舉例,這部機型沒有用任何榜單背書,就是憑藉強悍的影像能力在市場中殺出了一片天。怎樣讓自己的產品被更多消費者熟知?拋下DXOMARK,用產品本身說話,這就是市場給廠商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