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一部名為《長津湖》的電影,給無數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影視作品是以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時期的長津湖戰役為題材,真實地反映出中國人民志願軍以鋼鐵般的意志,克服種種不利條件,戰勝不可一世的美軍。
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19日赴朝參戰,保家衛國。1953年7月27日,中美雙方在朝鮮板門店簽訂停戰協議,標誌著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結束。
考慮到當時朝鮮百廢待興,停戰之後,一部分志願軍沒有回國,幫助朝鮮恢復生產。直到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才返回國內。
大家或許並不清楚,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朝鮮半島就已經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之後朝鮮分裂形成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北雙方一直摩擦不斷。
期間,一支半官方半民間組成的“南部軍”(朝鮮人民南部遊擊軍)武裝力量,活躍於全羅南北道智異山區。
1963年,一位名叫鄭順德的女游擊隊員被韓國軍警俘虜,除鄭順德之外,還有一位名叫李洪熙的女游擊隊員被軍警當場擊斃,而鄭順德和李洪熙也被稱作是“朝鮮戰爭最後的戰俘”。
說到這裡我們不禁有所疑問:既然朝鮮戰爭已於10年前結束,那為何直到1963年,這些游擊隊員還一直流竄于山上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接受《波茨坦宣言》中的條款,同意無條件投降。日本駐朝鮮總督阿部信行為保障50多萬名日本駐軍及其家屬安全回國,找到了朝鮮左翼民盟的領導人呂運亨。
1945年9月6日,呂運亨推出了88名政府成員名單,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李承晚、金九、金日成、曹晚植等人。
沒過多久,美國第24軍進駐朝鮮,24軍指揮官約翰·霍奇中將於1945年11月成立軍政府取代人民共和國。盟軍沿著北緯38度線劃分朝鮮半島,形成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美國政府佔據了三八線以南地區,扶持親美派李承晚上臺,蘇聯政府則選擇扶持金日成。南北雙方互不相讓,屢屢發生衝突。
現在大家若提起韓國和朝鮮這兩個國家誰更富有?答案毋庸置疑,肯定是韓國。韓國作為世界上少數的發達國家,其國民經濟水平遠超北邊的鄰居朝鮮。
但當時卻不這樣,反倒是朝鮮資本雄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朝鮮佈置大量工業設施,南邊的韓國還沒什麼工業基礎,僅有的農田還被資本家掌控。
韓國經濟底子薄弱,適合耕種的土地被那些地主霸佔。加上朝鮮有不少游擊隊員留在了南邊,這兩個國家的人民本就同屬一支,不少朝鮮游擊隊員聯合南邊老百姓謀劃起義,想要推翻李承晚和美國的殖民統治。(南部軍的雛形)
當時的韓國高層肯定不願意,便派出軍隊前去剿滅這些游擊隊,反對武裝起義。1947年秋,韓國政府殘忍鎮壓大邱的罷工群眾,導致3000餘人遇害。
南勞黨(南朝鮮勞動黨)趁機開始武裝鬥爭,主要領導人樸憲永、李承燁逃亡到北方,負責培訓滲透。
1948年濟州島爆發“四三事件”,韓國軍隊對濟州島海岸線5公里範圍實行殘忍的“三光政策”,大約有2萬至3萬多人遭到屠殺。1948年發生的麗天順水起義,更讓整個韓國鬧得不可開交。
1949年6月,南北勞動黨組織合併後,朝鮮經常派遣特工穿越三八線,進入韓國地區支援南部軍。
因為這些滲透部隊人數不多,南部軍的主力很快被韓美軍隊消滅殆盡,這就使得朝鮮派出的滲透部隊幾乎是無功而返。
1950年4月底,金日成已有放棄南部軍武裝鬥爭的想法。時任韓國總統的李承晚向外界宣佈,大韓民國已經把所有南部軍成員消滅,取得這場反游擊戰的勝利。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突然向南方發起猛烈進攻。沒過幾天,韓國首都漢城就被攻破。1950年8月中旬,金日成已經佔領了整個朝鮮90%的土地。
美國看到這個情況,便迅速集結了15個國家的軍隊,組成“聯合國軍”登陸朝鮮。1950年10月1日,“聯合國軍”將戰火蔓延至三八線以北,很快佔領了朝鮮的首都平壤。金日成十分慌張,不停地向毛主席請求援助。
經過反覆斟酌,第一批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參戰,將美軍擊退到三八線以南區域,收復朝鮮東南部廣大地區。
1953年7月27日,耗時為期近三年的朝鮮戰爭正式結束。根據《朝鮮停戰協議》規定,在三八線附近建立一個非軍事區作為緩衝區,防止南北雙方繼續衝突。這個緩衝區雖然暫時讓朝鮮半島迎來和平,但卻加劇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我們回過頭再來看看,1950年6月朝鮮戰爭正式爆發前,樸憲永曾經向金日成提議讓南勞黨發動20萬人的大規模武裝鬥爭,支援朝鮮人民軍進攻韓國的正面作戰。
但這個提議遭到朝鮮方面的拒絕,因為南勞黨無法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內部人員實力參差不齊,不僅無法給朝鮮人民軍帶來正面幫助,相反還有可能拖後腿。
金日成此時不太支援南勞黨武裝鬥爭,使得朝鮮戰爭爆發後,少部分倖存的南部軍只能在深山密林中不斷逃竄。(南北都不靠,南部軍只能繼續逃竄)
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僵持階段,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李炫相率領第51師團、第81師團、第92師團,決定留在南方堅持鬥爭。他們招兵買馬,把3000餘人的部隊逐漸發展到2萬餘人。
1951年12月,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命令韓國第一軍軍長白善燁剿滅南部軍,美軍會對其提供幫助。
經過兩個月的追擊,疲於奔命的南部軍游擊隊員損失慘重。1952年1月19日,智異山南坡伏擊戰中,約有5000餘名南部軍主力遭到韓軍包圍埋伏,幾乎全軍覆沒。
截止到1952年2月,南部軍游擊隊員數量從此前的2萬多人下降至2000人左右,核心組織被基本摧毀。
1954年,殘存的南部軍小股部隊被殲滅,只剩下極個別游擊隊員繼續堅持。本文的主人公鄭順德、李洪熙,就是被裹挾進入這場特殊歷史事件的人物。
鄭順德出生於1933年6月20日,16歲之前的鄭順德與父母、兄弟姐妹過著平靜的生活。因為鄭順德一家生活於韓國南部山區,經常與南部軍游擊隊員打交道。
1950年春,韓國宣佈反游擊戰勝利,鄭順德一家被安上了“通敵賣國”的罪名。家裡的房屋被盡數拆毀,所有值錢的物品被洗劫一空。年僅17歲的鄭順德為了活命,嫁給了隔壁村的一個男子。
鄭順德的丈夫名叫成碩兆,家裡不富裕,日子還能湊合過下去。朝鮮戰爭爆發後,成碩兆所在的村子迎來了朝鮮人民軍宣傳員,成碩兆不聽父母的勸告,拋下妻子參加了朝鮮人民軍組織的愛國青年團體。
沒過多久,韓國軍警進入村莊,威脅鄭順德交出成碩兆。鄭順德此時已經和丈夫失去聯絡,面對軍警的詢問,她自然是一問三不知。
經歷了嚴刑拷打之後,鄭順德於1950年11月逃往智異山區,找到了丈夫和游擊隊在深山中的營地。
1952年,白善燁率領韓美軍隊包圍智異山,讓南部軍損失慘重。在這場大屠殺中,鄭順德的丈夫成碩兆不幸犧牲,鄭順德僥倖活了下來。
因人員數量銳減,鄭順德被編入游擊隊戰鬥序列。到了1954年,鄭順德所在的部隊只剩下三個人,分別是她的戰友李恩珠、李洪熙。
為了活命,她們離開了智異山,前往附近的山上生活。1961年冬天,兩名韓國警官意外發現了躲藏在全羅北道山上的鄭順德三人。其中的李恩珠中彈犧牲,鄭順德、李洪熙順利逃脫。
1963年11月,鄭順德、李洪熙下山向一位遠房親戚尋求幫助時,早已埋伏的韓國軍警一擁而上,隨即發生激烈槍戰。李洪熙當場中彈斃命,鄭順德右腿中彈被俘。
至此,最後一名南部軍游擊隊員被俘。韓國方面先是將鄭順德送往醫院進行治療,鄭順德右腿因傷勢過重,最後不得不進行截肢。傷好之後,韓國法院判決鄭順德23年有期徒刑。
1985年8月,鄭順德得到韓國政府特赦,被安排在釜山一家工廠工作。1995年,鄭順德退休,因其體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來到首爾一所大學居住。
1999年3月,鄭順德突患腦溢血,左半邊身體癱瘓。2000年,鄭順德提出想去朝鮮尋找親人,但遭到韓國政府拒絕。2004年4月,71歲的鄭順德因病去世。
說來也可惜,鄭順德去世後,志願者透過多方調查,找到了鄭順德的親弟弟。鄭順德的弟弟因為姐姐的事情遭到牽連,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搬到首爾定居。
姐弟兩人自從1950年之後,就再也沒見過面。鄭順德的弟弟表示不會參加姐姐的葬禮,更不會為鄭順德收殮骨灰。
2005年,部分韓國右翼激進分子砸毀了鄭順德的墓碑。2006年,韓國政府對鄭順德的墓碑進行修繕。
修繕之後的鄭順德墓碑上多了這麼一段話:“為最後的游擊隊員,永恆的女戰士祈禱,願她能回到一個春天開著花朵,山間流淌著小溪的世界。”
當一個國家命運多舛時,一個女人能夠孤身堅持敵後遊擊13年真是不容易。大部分韓國民眾沒有把鄭順德當作戰俘,只有少部分激進的右翼分子,才會認為鄭順德是罪人。
能夠堅持游擊戰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他們依靠頑強的信念克服肉體上的痛苦。南部軍是一批長期生活在“禁區”的游擊隊員,而鄭順德的經歷,更可以看成是戰爭時代悲劇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