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湖南的崛起,離不開一批仁人志士的前赴後繼。正如嶽麓書院的那副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一、人才鼎盛
近代湖南人才的興盛,為國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錢鍾書說“中國只有三個半人:兩廣算一個人,湖南算一個人,江浙算一個人,山東算半個人”由此可見湖南在近代的突出地位。
曾國藩說“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胡林翼說“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
左宗棠說“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楊度說“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譚嗣同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蔡鍔說“誓與民國同生死,為四萬萬同胞爭人格”。
黃興說“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
宋教仁說“白眼觀天下,丹心報國家”。
二、湘軍三傑
近代湖南的崛起,更多的人首先想起的是湘軍三傑,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
其實在他們之前,還有一個人不容忽視,他就是左宗棠的親家、胡林翼的岳父、道光年間經世派領袖陶澍。
在陶澍的身邊團結了一批經世致用的人才,如賀長齡、賀熙齡、魏源,湖南在近代逐漸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受陶澍經世思想的影響,湘軍三傑脫穎而出,承擔起了挽救蒼生的重任,尤其是組建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和主導洋務運動,為清政府續命50年,造就了晚清中興局面。
三、維新變法
繼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之後是譚嗣同為救中國而興變法,為維新而流血。“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他的偉大不單單是敢於犧牲,而是在可以活命的情況下,主動赴死,願意用自己的鮮血去喚醒沉睡的國民。他是魯迅筆下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為進一步激發湖湘子弟的愛國人情,湖南才子楊度響應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呼喚,作《湖南少年歌》為其助威,通篇氣勢磅礴,慷慨激昂,對湖南的愛國青年產生了強烈的鼓舞作用。
五、民主共和
為了挽救中國,湖湘才俊一邊進行自上而下的維新變法,一邊探索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
黃興與孫中山攜手共進並稱“孫黃”,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結束了清政府的統治,迎來了民主共和的新時代。為了復興中華,他篤實無我,正如孫中山先生說的“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
革命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黃興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王朝,奈何民主共和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為了保衛國體,宋教仁重組國民黨,不幸被袁世凱親信暗殺,若不是遇刺身亡,中國也許將早日迎來內閣制政體,可惜一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在遺憾中去世。“作民權保障,誰非後死者?為憲政流血,公真第一人”宋教仁的一生是令人敬佩的一生。
蔡鍔,那一年他考取了長沙時務學堂,那一年他還是一位“白帽青衫最年少”的少年,那一年他才15歲,為了實現“流血救民吾輩事,千秋肝膽自輪菌”的夙願,他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為了救國,他謝絕了袁世凱的高官厚祿,為了護法他告別了紅顏知己小鳳仙,因為自古忠孝難兩全“七尺之軀已許國,難再許卿”。他輾轉日本回到雲南,率先發起了護國運動,舉起了討袁大旗。“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為國為民他嘔心瀝血,去世時年僅43歲,可喜的是復辟帝制的袁世凱先他一步去世。
六、湖湘文化
近代湖南的崛起,離不開這些前赴後繼的勇士,更離不開他們代表的湖湘文化。
什麼是湖南文化,是務實致用,是敢為天下先,是憂國憂民,是功成身退,是敢於犧牲,是傳承是創新,是復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