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的陵墓都蔚為壯觀,可為什麼史書上找不到任何關於元朝15位皇帝陵墓的記載呢?
實際上至今元朝皇帝的陵墓一個也找不到。元朝帝陵如此隱蔽,其實和蒙古人獨特的下葬習俗有關。
01 蒙古人獨特的下葬習俗
蒙古人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葬禮也特別簡單。那麼蒙古皇帝下葬的習俗是怎樣的呢?
據有關文獻得知,元朝皇帝的棺材很特別,是用一根特別粗壯的楠木劈成兩半,按遺體大小將中間挖空,再把遺體放進去後合攏楠木,並在楠木表面刷上油漆,用三條黃金牢牢地箍緊,這樣獨特的棺材就做好了,從外面看上去和木頭沒什麼兩樣,外人根本看不出來。
接下來,蒙古人秘密地將楠木送往墓地,也不搞隆重的葬禮,落葬時不起墳,在墓地挖很深的坑,整塊取土,並按次序擺放在一起,再將楠木埋入後,依次將土塊填好,挖出的新土運到很遠的地方扔掉,最後縱馬踏平。
為了保持墓地的隱蔽性,墓地不立墓碑,也不立功德牌,更不在周圍放很多祭品,下葬時不能有漢人到場。
下葬完再派士兵守護墓地,到來年春天拆除帳篷撤走後,人們只能看到茫茫的一片大草原,完全看不出墓地所在。
據馬可波羅的遊記裡記載,在楠木送往墓地的路上,如果遇見陌生人就將他殺死,這樣既可以防止洩密,還能給皇帝殉葬。
那麼有人或許會問,沒有墳頭,沒有墓碑,蒙古人怎麼祭奠先輩們呢?上哪找去呢?
據元末葉子奇的《草木子》記載:在墓地上,當著母駱駝的面將吃奶的小駱駝殺死,把血淋在地上,皇室祭祀時牽著母駱駝引路,只要見到它在一個地方來回徘徊悲鳴,就是找到墓地了。如果母駱駝死了怎麼辦呢?那就不尋找了,因為他們自己也真的不知道藏哪了。
元朝皇帝連自己的後人都不知道墓地所在,別人又怎麼找得著?那麼不知道墓地怎麼祭祀呢?他們覺得祖先就在地下,於是在地上挖個坑,在坑裡祭祀。
02 成吉思汗的密藏
元朝皇帝特有的這種密葬習俗自成吉思汗時就有了。
據史書記載,成吉思汗在親征西夏途中病亡,彌留之際留下遺命秘不發喪,以防敵人知道。
於是蒙古軍將裝有成吉思汗遺體的棺木用氈子裹起來,秘密放到用12頭犍牛拉著的大車上運往葬地。為了保密,靈車沿途所到的地方,所遇到的男女老幼和牲畜均殺死,以蒙古人古老的習俗來解釋,是為死者尋找殉葬的奴僕。
直到靈車運到位於克魯倫河上游的皇家大營後,成吉思汗去世的訊息才公佈。據傳說,所有為成吉思汗建造陵墓的工匠和知情計程車兵全部處死。因此成吉思汗的陵墓成了機密。
除此之外,成吉思汗的陵墓採取了前面所述的密藏的處理方式,下葬後用幾百匹馬在葬地來回狂奔,掃滅痕跡,再在上面種草植樹,然後派重兵守衛,方圓數十里內都是禁地,不準任何人靠近。等到第二年草木叢生,地表看不出任何痕跡再散去。
在《蒙古秘史》、南宋彭大雅撰寫的《黑韃事略》中,都有這些記載。
另外,波斯史學家拉施特在《史集》中記載,守衛成吉思汗陵墓的是蒙古兀良哈部的一個千戶,成吉思汗下葬的那年,那裡長起了無數樹木和青草,現在那裡已是茂密森林,沒法通過了,埋葬地已經完全辨認不出了,甚至老守林人也找不到通到那裡去的路了。
關於元代皇帝的葬地,史學界都認為從成吉思汗開始,蒙古大汗和元朝歷代皇帝都埋葬在同一個地方。
據史料記載,蒙哥死於四川攻宋前線後,他的兒子將靈柩運送到了斡爾朵,在四處的斡爾朵輪流為他舉哀,靈柩每天都被移送到另一斡爾朵的座位上,眾人對其放聲痛哭。最終他們把蒙哥葬在被稱為也可忽魯黑的不兒罕合勒敦處,成吉思汗和拖雷的陵墓旁邊。
03 成吉思汗密藏的原因
成吉思汗的密藏為什麼要如此詭秘殘酷呢?主要有三點原因。
其一,成吉思汗明白無數生前不可一世的統治者,死後的墳墓往往遭到很大的破壞。成吉思汗有仇敵無數,為了免遭厄運,選擇秘葬才是明智所為。
其二,蒙古族早期信奉的薩滿教認為,生命是生、死、再生的過程,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死後迴歸自然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其三,人間萬物有靈和靈魂,人的靈魂藏在人的血骨中,應重視對血和骨的儲存。選擇密葬,避免後人對其屍骨的干擾,是對死者生前靈魂的尊重。
再說祭祀,按照蒙古族的風俗,他們認為祭祀是祭靈魂,不是祭尸骨。因此人死後埋葬遺體的墓地所在,並不是後代祭祀的中心,沒必要留下標記。這個風俗應該和蒙古人是居無定所的遊牧民族有關。
正是基於以上原因,不僅是成吉思汗,還有後來的蒙古大汗、貴族和元朝皇帝,從來不建威嚴壯觀的陵墓,都實行秘葬,而且帝王陵寢的埋葬地點不做任何標誌,也不記錄。後世有很多關於墓址的許多傳說,大多是道聽途說而已。
反觀我國曆史上除了元朝外,幾乎所有的帝王陵寢地址,在其死後不到100年都會在民間流傳開,也不可避免地遭到盜墓賊的光顧。
元朝密藏的喪葬習俗在反盜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萬馬踏平”的方式是元代皇陵反盜墓的撒手鐧,可稱得上是釜底抽薪的一招。這樣的密藏方式上哪找?考古學家也很無奈。
文:十里桂花(關注我,給你講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原創不易,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