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在那段灰暗的時期當中,我國軍隊面臨著十分巨大的壓力,裝備上的巨大差異,使得我國將士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彌補。
沒有飛機大炮,我們就用小米加步槍。
雖然裝備稍劣,但是我國戰士們的滿腔壯志卻空前地強烈。
為了保家衛國,無數戰士們奮勇而起毅然地加入了這場戰爭。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之期間,無數解放軍戰士用生命保衛著祖國的榮耀,其中有幾位佼佼者舉世聞名,他們分別被稱作三楊、三梁、三陳。
他們的英雄事蹟讓無數人傳唱,他們的精神也都時刻鼓舞著後人。那麼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
01 三楊上將護山河
“三楊”指的是三位赫赫有名的上將,他們分別是楊得志上將、楊成武上將以及楊勇上將。
這三位楊姓上將都在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開國上將楊得志出生於1911年,17歲從軍,並在同年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作為一名老資格的解放軍,作為一名老黨員,楊得志上將參戰無數,立下了赫赫戰功。
此外,無論何時,楊得志上將總為人先,哪裡有需要,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會看到楊得志上將的身影。
萬里長征,對於我軍來說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戰略性轉移,而面對路線上的種種未知情況,楊得志當仁不讓地充當起了“開路先鋒”的角色。
在飛兵破烏江的時候,楊得志上將帶領他的戰士們歷經險阻,幾度冒著敵人猛烈的炮火對烏江對岸發起了衝鋒。
“兄弟們,為了後面的大部隊,給我衝啊!”
沒有多餘的調歇、沒有過多激勵的話語,戰士們在楊得志高喊出這句命令後,早已疲憊不堪的身軀彷彿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紛紛拿著手中並不先進的武器對敵軍發起猛烈的衝鋒。
他們不僅要應對著湍急的烏江江水,更要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小心前行。
在犧牲了多名戰士後,楊得志上將終於帶著剩下的戰士們突破了敵人的火力網,強行渡過烏江天險,為大部隊拓開了一條出路。
此後,無論是在抗日戰爭期間的參戰平型關、奇襲八公橋,還是在解放戰爭中的角逐清風店、圍攻新保安,甚至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決戰上甘嶺戰役,楊得志上將都有著極為突出的表現。
1955年,楊得志榮升上將,被授予諸多殊榮,他的事蹟也被拍攝成影視文學作品,供後人學習瞭解。
同開國上將楊得志不同,他的戰友楊成武上將,雖然同樣被列為“三楊”之一,但是楊成武上將更多是以政委、指揮官的身份出現在戰場之上。
楊成武上將出生於1914年,15歲的他便投身到革命事業當中,16歲就已然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23歲的楊成武毅然提前結束了學業,奔赴前線戰場作為紅一師的師長,帶領部隊與侵略者進行作為激烈的較量。
平型關戰役中,楊成武上將率領部隊深入敵後,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在數倍於己方兵力的情況下,楊成武將軍阻斷了敵人的運輸線。
無論是敵軍的補給還是援軍,都休想從他的眼前過去,而這也為在前線戰鬥的兄弟部隊贏取了大量的優勢。
黃土嶺戰鬥中,楊成武上將妥善利用戰術部署,指揮部隊趁著夜色利用地形優勢,對敵人發起突襲,不僅殲滅了近千名日軍,更是繳獲了大量的重型武器及物資。
最讓人值得興奮的是,那一戰中楊成武將軍擊斃的日本軍統帥,是抗戰爆發後我軍擊斃的日軍最高軍官,這一功勞令我軍軍心大振。
在解放戰爭時期,已是縱隊司令兼政委的楊成武上將,率領部隊在清風鎮戰役中,殲滅敵軍一萬四千多人;在石家莊戰役中,楊成武上將率領部隊殲滅國民黨軍隊兩萬肆千多人,這場戰役更是獲得了朱總司令的大加讚賞,評價其為“奪去大城市的創例”。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楊成武上將又先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炮擊金門戰爭、等等,而在這些戰爭中,他均靠著出色的謀略與智慧,在戰鬥中大放異彩。
“三楊”之中的前兩位已經那麼出色了,那麼第三位楊姓上將會不會稍遜一籌呢?毫不誇張地說,楊勇上將的戰功絲毫不差。
楊勇上將出生於1913年,14歲時加入青年團,17歲時參軍入黨。
楊勇上將出生貧困,從小就任勞任怨,在學習成長過程中漸漸地養成了疾惡如仇的性格。
在抗日戰爭期間,楊勇上將率領部隊在平型關、午城井溝戰鬥中大放異彩,他採用圍點打援的戰術方法獲得的潘溪渡戰鬥,更是被當成戰鬥典範。
1945年,楊勇上將率領部隊連續奪回數個縣城殲滅萬餘日軍,為我軍獲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然而楊勇上將最為傳奇的不是他的功勳,而是他身上的無處負傷。
1933年,楊勇上將在戰鬥時,一顆子彈沿著他的頭皮擦過,致使他頭上留下了長達兩公分不再生髮的傷;1934年,楊勇上將在執行掩護中央縱隊的任務中,大腿被大片擊中,險些落下殘疾;1937年,楊勇上將在與敵人的白刃戰中肩部中彈,險些失去手臂;1938年,楊勇上將在一次對日軍的伏擊戰中,全殲敵軍200餘人,身負輕傷……
楊勇上將一生不貪財不好色,眼中只有戰鬥,只有人民,就連偉人都對他評價極高,誇讚他是一員關鍵時刻有一股子“虎勁”的猛將。
02 忠烈滿門梁家將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在那段時期,我軍軍中就有著一家三人共同從軍,並且都成為將領的佳話,他們就是“忠烈滿門”的梁家將。他們分別是,梁仁芥少將,梁興初中將,以及梁必業中將。
梁仁芥少將出生於1912年,18歲參加工農紅軍,19歲成為共產黨員。
他雖然參軍較晚,但是他的一生都在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做著貢獻。
作為梁家將之首的梁仁芥少將,他所經歷的是其他兩位梁家將領遠不能及的。
在長征過程當中,梁仁芥少將先後隨部隊參與了土城抗擊戰、魯班場抗擊戰、佯攻貴陽戰等多次戰鬥,立下了無數戰功。
1940年,梁仁芥少將在參與指揮米峽鎮戰鬥中,憑藉著過人的智慧創造了例如地道戰、麻雀戰等多種戰術,為我軍抵抗敵人的掃蕩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1947年,梁仁芥少將在蘭州戰役中,帶領部隊勇猛殺敵,率先攻入蘭州城,殲滅敵軍近萬人。
相較於梁仁芥的輝煌戰績,梁興初中將則毫不遜色。
梁興初中將出生於1912年,18歲參軍入黨,他的一生是征戰的一生。
自參軍入伍之後,梁興初中將就展現出了他天生的戰鬥本能,戰場殺敵從不怯懦更是能夠完美完成上級交代給他的戰鬥任務,屢建奇功。
從班長到團長,梁興初殺敵無數。
在抗日戰爭期間,梁興初中將曾率領部隊參與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廣陽伏擊戰、汾離公路戰役均大獲全勝。
在解放戰爭期間,梁興初中將更是建功無數。
值得一提的是,東北戰場上的第一場殲滅戰,正是在梁興初上將的出色指揮中宣告勝利的。
從東北打到廣西,梁興初中將的戰鬥從未停止,無論是多麼艱難的戰鬥,梁興初中將總會找到攻克敵軍的辦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梁興初中將作為志願軍的軍長,領兵奔赴戰場,戰功卓絕獲得了多枚勳章嘉獎,並得到了極高的讚揚。
梁興初中將戎馬一生戰績斐然,更是指揮了無數經典戰役,他的部隊更是成為了被人們歡呼“萬歲”的部隊。
相比於梁家軍前兩位將領,梁必業中將的輩分無疑是最低的,但是他為國家作出的貢獻,可不比其他兩位將領少上些許。
同前兩位“梁家將”不同,梁必業中將的軍旅生活大多是從政。
從14歲參軍開始,梁必業就一直從事著政治方面的工作,從一名軍團政治部幹事到軍事科學院的政治委員,數十年來梁必業中將一直都以自己的方式為守衛祖國做著貢獻。
梁必業中將出版了多部著作,都成為了經典流傳於世。
03 “三陳”三將保家鄉
提起“三陳”這個稱呼,可能不如“三楊”“三梁”那麼耳熟能詳,但是三陳之中個個都是名鎮一方的名將。
他們分別是陳賡大將、陳錫聯上將以及陳再道上將,這三位將軍每個人都曾為祖國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保衛家鄉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陳賡大將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出生於1903年,本是將門出身的他自小都懷揣著一顆保家衛國之心。
13歲時陳賡大將就棄筆從軍,直到19歲加入我黨,開始從事革命事業。
陳賡大將的履歷十分精彩,無論是在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都有著卓越的表現被稱為傳奇將領,甚至連蔣介石在陳賡大將的面前都沒有絲毫脾氣。
無論是陳賡大將激怒老將的事蹟,還是他在長征時與那個倔強的小戰士的對話,抑或是他在南昌起義時的表現,都被後人傳為佳話,更是拍成影視作品供人學習瞭解。
同陳賡大將相比,陳錫聯上將或許顯得有些中規中矩,但他卻也是一位實打實的軍中英雄。
陳錫聯上將出生於1915年,14歲參軍15歲入黨,在抗日戰爭期間有著出色的表現。
1937年,陳錫聯上將率領部下夜襲日軍機場斬獲奇功,對於當時的戰局形成了極為有利的影響,之後又接連參戰神頭嶺、響堂鋪等戰役均有出色的表現。
在新中國成立後,陳錫聯上將又被任命為炮兵司令,為我國炮兵的發展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後又身居許多要職,為國家的發展盡心盡力。
“三陳”中的最後一位陳姓將領陳再道上將,亦是一位十分了得的人物。他出生於1909年,17歲起參軍19歲入黨。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陳再道將軍一點一滴積累起了對日作戰的經驗,並率領部隊與日軍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戰鬥,在百團大戰中主動出擊,奇襲日軍部隊,殲滅2000餘名日軍。
解放戰爭時期,陳再道將軍率領多股部隊,打得敵軍潰敗不堪望風而逃,更是為淮海戰役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強有力的鋪墊。
在新中國成立後,陳再道將軍又積極地投入到了剿匪事業當中,大別山、桐柏山、伏牛山近十萬匪患,均被陳再道將軍剿滅。
事實上,無論是“三楊”、“三梁”還是“三陳”,都只是無數解放軍英雄中的代表。
他們因為各自不同的功績榮登將位,他們為了祖國的和平作出了許許多多的努力,他們心懷祖國的大好河山,心念所有中華兒女的平安喜樂。
他們雖然身居高位,但是他們的心一直都系在了所有中華人民的身上。他們不僅是一代名將,更是無數中華兒女的英雄。
正是有了許許多多像他們一樣的解放軍英雄,才使得我們的國家能夠富強,能夠有著今天這樣的世界地位。
緬懷先烈,銘記歷史。
參考資料
《楊勇將軍小傳——紀念楊勇將軍誕辰100週年》中紅網 [2015-04-14]
《名將楊得志》央視網 [2021-06-08]
《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10-08]
《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1931-1945》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9-10]
《抗日戰爭大事典》. 武克全.上海. 學林出版社. 200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