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在封建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掌權的女性;她曾兩度“垂簾聽政”,是清朝長達48年的最高決策者;她就是晚清的“無冕女皇”慈禧。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慈禧太后和她的奢華陵寢吧!
慈禧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
這個家喻戶曉的晚清鐵腕女人於咸豐二年,透過選秀入宮,初封為蘭貴人。咸豐六年,因生皇長子載淳,晉升為懿妃,次年封為懿貴妃。
咸豐十一年,咸豐帝在熱河駕崩,她的兒子載淳繼位,27歲的慈禧母以子貴連升三級晉升為皇太后,定年號為祺祥,開始了她晚清大女主生涯。1908年10月,慈禧太后因得痢疾病亡於西苑的儀鸞殿,卒年74歲。
有人說她翻雲覆雨、掌控朝政,有人說她極盡奢華、揮霍無度。雖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她揮重金打造的奢華陵寢——定東陵,的確為後人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建築藝術等帶來了極高的歷史價值。
陵寢的規制
定東陵是清王朝最後營建的皇后陵,也是建築最齊全,體系最完備的清代皇后陵。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將隆恩殿前丹陛石的圖案換成“鳳上龍下”的格局,這也是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的政治反映。
慈安、慈禧的兩座陵寢在建築規制上一模一樣,耗時6年,共耗白銀 500多萬兩,在清代諸皇后陵中已屬上乘,但是無限膨脹的自大心理與無法遏制的貪慾,使慈禧不能甘心與慈安比肩。既然在葬位的選擇上必須屈於慈安之後,就要在陵寢的建築與裝飾上超過慈安,以顯示她的與眾不同。
於是,在慈安逝世後,慈禧以陵寢年久失修為藉口,下令將地表三大殿拆除重建,並下達口諭:“原材料不得有絲毫遷就”,整個重修工程歷時13年之久,直到慈禧死後才算告終。重修後的慈禧陵奢華異常,以地上“三絕”著稱於世。
重修之地上三“絕”
1
重修之後的慈禧陵三座大殿不僅做工之精細,裝飾之豪華給人一種極盡奢華的感覺,其用料更是十分考究!
步入慈禧陵隆恩門內,一眼就能看到獨具一格的紅褐色門窗菱花和梁枋斗拱,渾然一體,給人一種賞心悅目之感。乍看三座大殿不如宮廷中常見的紅漆彩樑柱那麼豔麗,但這種木料卻非如此簡單。
三座大殿的木料均是採用非常名貴的海南黃花梨木,又稱 “降香黃檀木”或者“海南檀”。俗話說,“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這種多生長在吊羅山海拔100米左右、陽光充足的地方的黃花梨木不僅是木中極品,更因其成材緩慢、木質堅實、花紋漂亮,故與紫檀木、雞翅木、鐵力木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木之一,號稱木中君子,現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我國自唐代就已有用花梨木製作器物之例。但是黃花梨傢俱生產的黃金時代是清前期至乾隆這一百多年,嘉慶以後就幾乎不再生產,已經瀕臨滅絕。因產地遠,產量少,木質好,所以極為貴重,用這種珍稀而華貴的木料,在高大的建築物上全部使用實屬罕見。
遍訪各處建築,用此木建殿堂者,唯有慈禧陵一處,其價值堪稱寸木寸金,在三座大殿64根柱子當中,除隆恩殿7米高的金柱、中柱為包鑲外,其餘均為直徑1米、高3.65米的獨根筆直的原木。這些名貴的材料,構成了慈禧陵精美之一絕,故慈禧陵大殿實屬當之無愧的“花梨大殿”。
2
三座大殿最為奢侈豪華之處的另一種體現便是殿內殿外採用鎏金、貼金、掃金等手法,將黃金作為一種裝飾,這無不體現了工匠的奇思妙想和精巧技藝。慈禧陵內的彩畫更是新穎而獨特,打破傳統規制,全部改用等級最高的金龍和璽彩畫。
金龍和璽彩畫不施地仗,用最好的“庫金箔”貼金,利用木質本色,直接瀝粉貼金。這種高等級的工藝一般多用於皇帝登基、理政的殿宇內,比如故宮中軸線上的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用於陵寢彩畫,即使正值盛世的乾隆皇帝陵寢內的所有房梁、斗拱也是披麻掛灰繪製的旋子彩畫,所以說這別具一格的彩畫風格為慈禧陵所獨有。
三大殿的精美豪華程度不僅在明清歷代皇陵中成為孤例,就是在紫禁城中也是不多見的。每根柱子上的“金龍盤玉柱”都立體生動,流光溢彩,連皇家建築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的北京故宮太和殿也只有6根柱子上有盤龍,且只是瀝粉貼金。而慈禧陵三殿64根明柱上全部盤繞半立體鍍金銅龍。每個龍頭都裝有彈簧,藉助空氣流動,龍鬚可以自行擺動,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在其隆恩殿及東西配殿的牆壁磚雕也是十分精美,別具一格。大殿的外壁磨磚對縫,幹擺至頂;內壁上身用方磚陡砌幹擺,採用高浮雕技法,雕刻有“五蝠捧壽”,佛教“卍”字不到頭,以及盤腸等吉祥圖案,寓意“福壽綿長,萬福萬壽”。心思巧妙的工匠更是在浮雕上掃以赤金和黃金,兩種顏色交相輝映,顯得整座大殿金碧輝煌。在大殿的正上方,每塊天花板的正中都有一條用黃金打造的金龍鑲在上面,每條金龍重一兩,僅天花板所用黃金達到五百多兩,在當時也是一番奇景。
據檔案記載,慈禧陵隆恩殿及東西配殿僅葉子金就用了4592兩1錢4分3毫,摺合黃金143.5公斤,用近300斤黃金來裝飾天花板和牆壁,在中國皇家陵寢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也被後世人稱為“金絕”。也許正是由於太過奢華,導致當年孫殿英的盜墓部隊首當其衝來到慈禧陵,把其中540多塊天花板全部盜走,只在倉忙中剩了圖上的五塊半天花板成為遺失珍寶,我們才能在今天有幸參觀得到。
3慈禧一生奢靡,處處要高人一等,這一點在她的陵寢建築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尤其是那顛覆古代男權至上思想的石雕。
慈禧陵石雕不僅石料一律採用上好的漢白玉,圖案更是絕無僅有。隆恩殿前丹璧石整塊石雕以“龍鳳戲珠”為主,但卻是鳳在上龍在下,把慈禧皇太后女權主義思想體現得淋漓盡致。並且在鳳冠、鳳嘴、龍鬚、龍爪等十處都是通透異常,此工藝稱為透雕,在當時生產力低下,工具簡單的情況下,純手工製作出如此精美的石雕實屬不易。在“龍鳳戲珠”的周圍環以海水江崖和祥雲等吉祥圖案,採用高浮雕手法,層次感鮮明。整體石雕立體生動,活靈活現,足見慈禧對身後之事的重視。
此外,與其他陵寢欄板和望柱雕刻不同的是,慈禧陵望柱柱頭上均雕刻有一隻翔鳳,而柱身內外各雕刻一條龍,並且欄板上的雕刻也是鳳在前面飛,龍在後面追,顯示出了女主當政的鮮明時代特徵,所有石雕形象逼真,技藝高超,令人歎為觀止,在全國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成為了慈禧陵一絕——“石雕之絕”。
慈禧太后這一生的功與過在此我們不予置評,其所建的奢華陵寢已成為最好的歷史物證,向遊人們訴說著那段前塵往事。
來源:清東陵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