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社會步入工業時代,人類社會的歷史程序陡然加快,但也加大了後發國家崛起難度,後發國家受限於人才、資金、技術、資源等因素,想要趕超先發國家,所依賴的唯有先發國家的產業轉移。
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能夠崛起的國家無一不是如此,諸如德國、美國、日本、蘇聯,乃至咱們中國都在國家發展初期接受了來自先發國家的產業轉移,完成了國家的初步工業化。
縱觀世界歷史脈絡,人類進入工業時代這三四百年裡,國際間產業轉移一共經歷了4次浪潮,這4次產業轉移浪潮有國家藉此成功登頂霸主寶座,也有國家完成華麗轉身一躍成為列強,也有國家默默積蓄力量步入民族復興的快車道,可總體來說,全球200多個國家裡面,能夠抓住全球4次產業轉移浪潮機遇的國家終究是少數國家,且集中在歐洲國家、北美國家、東亞國家和部分東南亞國家這三塊區域。
那麼,問題來了,全球4次產業轉移,為何僅有中美日等少數國家抓住了機遇,其他大多數國家為何沒能抓住機會?朋友們好,今天我們一起看看全球4次產業轉移浪潮。本文由青衫彈史獨家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喜歡的朋友麻煩動動小手指點個關注支援一下哦~
01 全球產業轉移浪潮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於英國,大英帝國也憑藉著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經濟上取得的近乎壟斷性地位,主導著歐洲事務,鞏固著自身的霸主地位。然而作為大英帝國的本土所在,英倫三島實在太小了,人口也不過千萬級別,實在難以裝載下一個世界霸主的進一步成長,更難以封鎖住其他國家對於其無上地位的挑戰。
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英國禁止技術人員與技術圖紙外流,防止被別的國家掌握和利用,以維持它在工業國家的主導地位。在1774年到1785年,英國政府頒佈了一系列禁令,不準技師、圖紙、機器出境,英國甚至頒佈的《航海條例》規定航船所載移民數量,嚴禁紡織業主和熟練工人移民美洲,後來進一步拓展到鋼鐵業和煤炭業,工匠和製造業主若移民被發現,將被剝奪公民權和財產,甚至關進監獄。
此時的英國在科技、生產、貿易等領域全面領先,成為世界各國效仿的物件,為此各國紛紛亮出政策,吸引人才,引進技術。1790年,美國吸引來了有著美國的工業革命之父之稱的英國人塞繆爾斯萊特在美國的人才政策吸引下來到了美國,在羅德道州的波特基特建起了美國第一家使用新型先機機器的工廠,開啟了美國最早的機械紡織。
德國的瘋狂複製仿製,逼著英國制定了《商標法》,規定所有進入英國及其殖民地的德國產品一律必須打上“德國製造”的標記,可依舊無法阻止技術的外流,以及德國的崛起。
第一次浪潮,以英國為中心向歐洲大陸以及美國進行轉移,間接促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德國、美國掀起高潮。
如果說第一次浪潮是以英國為中心向歐洲大陸以及美國進行轉移,間接促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德國、美國掀起高潮,是一場在大英帝國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的被動轉移,那麼此後三次產業轉移則是一場在發起方主動選擇下的配合演出。
第二次浪潮,則是二戰之後,美國向西德、日本進行轉移,用於戰後恢復,幫助美國抵禦蘇聯的進攻。第三次浪潮,發生在越南戰爭期間,由恢復實力的日本聯合歐美國家發起,主要向亞洲四小龍國家進行轉移,用於平攤勞動力成本。最近一次的產業轉移浪潮,發生於90年代,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過市場化改革,歐美等發達國家紛紛湧入,投資建廠,帶來了一場產業轉移浪潮。
這三次浪潮中,歐美國家或是為了出於政治目的考量,或是為了經濟效益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在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分工體系中進行產業鏈的再分配,透過產業轉移,歐美國家順利地將勞動力密集型低附加值產業轉移到全球,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分工體系,佔據著利潤最大的產品,實現躺著賺錢,輕鬆掌控全球經濟脈絡。
02 市場驅動與戰爭驅動
四次國際間的產業轉移,每一次轉移的決定性因素都不盡相同。第一次和第四次是受市場主導,第二次和第三次則是受戰爭因素影響。
朝鮮戰爭,歷時3年之久,戰爭強度之大,慘烈程度之深,投入之巨大,對於任何一方都是巨大的考驗,稍有疏忽便是兵敗如山倒的結局。美國對於朝鮮戰場先後投入了近百萬兵力,1000多輛坦克,1600多架飛機,200餘艘艦艇,花費了200多億美元,戰爭期間,美國空軍出動飛機10.4萬架次,投擲了約70萬噸炸彈和凝固汽油彈,如此龐大規模的軍備催生了大量的軍需訂單,在美國的扶持下,最靠近戰場的後方大本營日本,佔的天時地利,經濟迅速恢復。
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損失飛機8612架,其中3720為固定翼飛機,4892架為直升機,耗資近1680億美元,參戰65萬人,近6萬戰損,耗時10多年,亞洲四小龍則在此後崛起。
第一次和第四次主要依靠市場驅動來實現產業轉移。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工業大發展,急需廣闊的傾銷市場和龐大的資源供應來適應日益增長的工業生產規模,英國本土面積不過25萬,根本難以適應如此市場規模的擴大,或是靠近市場或是靠近資源的產業轉移勢在必行。
第四次產業轉移,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經歷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市場充滿活力,廉價的勞動力和龐大的市場規模,吸引了來自海內外各項產業的青睞。
依靠市場驅動來實現產業轉移首先需要一個龐大的市場規模,充分的人才儲備,充足而廉價的勞動力。足夠龐大的市場足以鯨吞一切落地的產業,生根發芽,土壤的資源足夠讓其成長為參天大樹,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受利益的驅逐,資本家們自然樂意也會盡一切力量促成。
03 終章
全球4次產業轉移,為何僅有中美日等少數國家抓住了機遇?
依靠戰爭進行的產業轉移,其實相比較依靠市場驅動的產業轉移,要片面多了,不足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更不足以支撐起產業鏈的升級,看起來日本也是因為朝鮮戰爭而經濟崛起,但是別忘記了日本早在19世紀便已經了明治維新,步入發達國家之列,此後的產業轉移,包括亞洲四小龍、四小虎、拉美等國家,雖然承接了部分歐美國家的產業轉移,其實只是在以美國為主國際分工體系中佔據很小的一部分,自身抵禦性弱,所以才在20世紀70年代拉美危機和20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風暴中毫無抵抗力,多少財富被歐美國家席捲一空。
其次,國小地狹人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國家國土面積大,才能有足夠的資源發展起完善的工業體系,人口資源眾多,才能有足夠的人才和消費人口支撐起產品的生產與升級。
最後就是,國家工業化,一個國家只有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才能擁有抵禦外部風險的可能,遍數全球200多個主權國家能夠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不過一掌之數,也只能這些完成了初步工業化的國家,有著重工業、輕工業基礎的國家才能真正發展起屬於自己的國防工業,建立起不被外人欺辱的軍事力量,守衛住產業升級帶來的陣痛期,最後迎來產業轉型後的高速發展!
本文由青衫彈史原創,全文2700字,感謝您的閱讀,未得允許,不得轉載,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支援一下哦~,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榮幸~
本文圖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