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酷刑,用以震懾民眾。在先秦時期,商鞅以法家思想為核心,在秦國實施嚴刑峻法,使得百姓不敢再觸碰法律的紅線。有關先秦時期的影視劇作品中,隨處可見一些酷刑,如黥劓、宮刑、車裂、臏刑。秦國商鞅被車裂而死,齊國孫臏受臏刑而殘,秦國公族嬴虔受劓刑而精神變異,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受宮刑(腐刑)下獄。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曾受過酷刑,而古代的這些刑罰制度的確讓人望而生畏,每一項都在極大摧殘人的身體和意志。
隨著封建制度不斷完善,很多殘忍的刑罰逐漸被捨棄,可部分仍然保留下來了。由於封建制度的侷限性,統治者不可能將所有的酷刑取消,他們必須用嚴刑峻法來維繫統治。相信大部分人都聽過“千刀萬剮”這個成語,它還有另一個稱號,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凌遲”。民間流傳的“千刀萬剮”並非人們杜撰,這種酷刑用於古代的死刑犯,行刑者會用鋒利的刀將犯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是一種肢解的懲罰。僅僅聽凌遲的過程,就讓人覺得不寒而慄。
清朝末年曾有一個法國士兵拍攝了凌遲行刑時的照片,這個外國人透過拍攝的照片向世人展示了這種酷刑的殘忍之處。根據這個法國士兵的記載,當時劊子手拿出一簍編上號碼的鋒利刀具,行刑者的第一刀直接切犯人的胸口,第二刀切二頭肌,第三刀切大腿,第四刀和第五刀切手臂至肘部,第六刀和第七刀切小腿至膝蓋,第八刀直接梟首。事後被肢解的屍體殘骸會被放在簍子裡面,然後將犯人的頭顱公開示眾,場面非常血腥殘忍。
在影視劇《亮劍》中也出現過凌遲之刑,八路軍戰士朱子明被日本特工隊俘虜,山本一木為了讓朱子明叛變,直接以3600刀的凌遲相威脅。最終朱子明產生動搖,選擇了叛變。山本一木所提到的凌遲之刑更為兇殘,施刑者用刀具在犯人的身上割3600刀,並且要保證犯人一直保持清醒,如果犯人在行刑過程中死亡,則判定為不成功。在中國古代社會,曾有很多人都受過凌遲之刑,從隋唐時期開始(當時統稱為“肉刑”),統治者已經將凌遲之刑納入國家刑罰制度之中,直到清末才被廢除。“凌遲”二字最早出現在《遼史》中,而後開始統一使用凌遲的說法。
元代時期執行凌遲,把犯人割一百二十刀,明朝時期的刀數更多,如明朝正德年間的宦官劉瑾、崇禎時期的鄭鄤和袁崇煥,這些人都是被凌遲處死。清朝時期也有不少人被凌遲處死,康雍乾時期文人因為一句詩詞而被定“大逆”之罪,並被凌遲處死的人不在少數,其目的是要起到震懾作用。慈禧太后掌權期間,曾下令將一個6歲孩子凌遲處死,她特意囑咐讓劊子手割3000刀,行刑過程長達9年之久,這個孩子一直遭受折磨,最終死去。
慈禧到底與這個孩子有何恩怨?她為什麼要對一個孩子如此狠毒?這一切還要從太平天國運動說起。清末時期掀起的天平天國運動席捲大半個中國,清軍最開始節節敗退,太平軍最終佔據了大清的半壁江山,慈禧對太平軍痛恨不已。太平軍的將領除了在內鬥中消亡,其餘的基本上都戰死沙場,凡是被清軍俘虜的太平軍將領,全都被酷刑處死。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他為保護三軍將士,於是決定用自己的性命來換取部下們的生命。事後石達開被凌遲處死,清軍不守承諾,將剩下的天平軍將士悉數斬殺。
石達開死後,他的家人也沒能倖存下來,包括他年僅6歲的兒子。慈禧對於這些天平軍將領可謂是恨之入骨,所以對石達開的兒子也十分痛恨。古人常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慈禧不可能放過石達開的家人,所以也下令將其家人處死。石達開的兒子石定忠同樣被處凌遲之刑,由於他當時年齡太小,所以行刑的過程持續了9年之久,施刑者在他的身世割了3000刀。由此可見,慈禧對太平軍有多麼痛恨,即便是一個6歲的孩子,她也不想放過,並且將所有的怨恨情緒都發洩在孩子的身上。
經過戊戌變法後,凌遲等酷刑才逐漸被取消,但仍有不少酷刑得以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