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興業證券,代凱燕)
1、首帆動力:追求創新的移動混合能源及鋰電儲能解決方案提供商
1.1、專注高階發電機組,銷往全球,研發生產能力卓越
首帆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於 2008 年的國際化高新技術企業,是世界 級移動混合能源及鋰電儲能解決方案提供商: 專注高階發電機組的製造,應用場景廣泛。針對商用及工業用產品擁有一套完善 及可靠的發電解決方案。自主研發生產三大類、共 45 種產品,包括智慧型發電機 組、移動照明燈塔,以及混合能源微電站等,應用領域廣泛,涵蓋展覽、建築施 工、高速公路、礦業、油田等戶外作業,到製造業、電信、銀行、資料中心等多 種場景。
銷售渠道遍佈全球,研發生產能力卓越。公司在南非、巴拿馬、英國、阿聯酋、 荷蘭等地分別建立了辦事處,60 多家經銷商遍佈美洲、歐洲、大洋洲、非洲、中 東地區及東南亞,產品銷往全球 120 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國家專利查詢網站數 據,公司累計獲授權的實用新型專利 86 項,已獲授權的發明專利 5 項,另有處於 實審階段的發明專利 3 項。2015 年公司投資上億在江蘇海門新建 3.4 萬平米、年 產 1.2 萬臺發電機組的現代化製造基地,在福建福州設立了標準化、經濟款產品 製造基地,充分利用 CRM、ERP、PLM、MES、OA 等數字化協同作業平臺,提 升運營管理的規範性、協同性、高效性和執行力。
1.2、深耕行業 13 年,不斷髮展、突破、創新
公司成立以來專注發電動力裝置研發、設計、生產,不斷髮展革新。2008 年 07 月 18 日,首帆動力裝置製造(上海)有限公司成立;2014 年,首帆動力改製為股份 制公司,更名為首帆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 年,首帆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正式掛牌;2018 年初,公司啟動做市交易;2018- 2021 年榮獲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稱號;據中國海關資料統計,2019 年公司在 中國大柴發行業民族品牌出口額排名第三,行業地位領先;2021 年設立首帆中集、 首帆能源、首輔鋰電三家公司佈局新業務。
1.3、股權結構清晰,管理層經驗豐富
截止 2021 年半年度報告,公司前三大股東分別為杜劍峰、戴靜君、上海朗聚投資 管理合夥企業,持股比例分別為 53.70%、13.59%、8.50%。其中杜劍峰與戴靜君 為夫妻關係,戴靜君為上海朗聚投資管理和上海首禾投資管理執行事務合夥人。 杜劍峰與戴靜君、上海首禾投資管理、上海朗聚投資管理為一致行動人。
公司主要有 3 家子公司,5 家孫公司:
1)全資子公司首帆動力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於 2012 年 9 月 3 日設立,負責發電機、 發電機組、移動式水泵、新能源照明裝置及相關的零部件研發、製造、銷售等。 2)全資子公司首翌供應鏈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於 2017 年 12 月 6 日設立,經營範 圍包括供應鏈管理,海陸空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務,貨物及技術進出口業務等。 3)控股子公司高瑞夫泵業(上海)有限公司於 2020 年 8 月 5 日設立,向全球客戶 提供中開泵、渣漿泵、多級泵、化工泵等綜合應用解決方案及相關零配件。 4)全資孫公司首帆能源美洲公司於 2019 年 2 月 25 日設立,計劃透過建立製造基 地,深度開拓美洲、歐洲的移動燈塔和混合能源市場。
5)控股孫公司愛極安電力科技(福州)有限公司於 2020 年 1 月 16 日設立,是公司 標準款、經濟款產品的代工管理基地。 6)控股孫公司首帆中集冷鏈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於 2021 年 1 月 14 日設立,經營範 圍包括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進出口代理、製冷、空調裝置製造等。7)全資孫公司首帆能源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於 2021 年 5 月 31 日設立,經營範圍包 括鋰電池模組製造、儲能系統製造、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研發、太陽能發電技術服 務、新能源原動裝置製造等。 8)控股孫公司首輔鋰電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於 2021 年 7 月 15 日設立,經營範圍包 括鋰電池製造與銷售、混合能源的發電與照明整體解決方案、新興能源技術研發、 電機制造、輸配電及控制裝置製造等。
公司管理層履歷優秀,行業及管理經驗豐富。董事長杜劍峰曾任江蘇省揚中市外 貿局外銷經理,江蘇省鎮江市外經委駐上海辦事處外辦主任,上海凱爾馳國際貿 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等,2008 年創辦公司,歷任董事長、總經理、總裁。2019 年公 司戰略轉型,引入美資 IT 及人力資源出身的總經理黃橋勇,為公司規範化、數字 化不斷變革打下基礎。
2、傳統發電機組業務:應用場景豐富,多年來穩定增長
2.1、行業概況:發電機組產業高速回溫,市場需求穩定
全球電力需求量大,全球總髮電量穩定增長。全球總髮電量仍然處於穩定增長階 段,儘管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 年全球總髮電量為 26907 太瓦時,同比降低 0.6%。
備用電源需求量大:1)發展中國家人均電力使用率、發達國家電網不穩定性無法 匹配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2)各國通訊、電力、交通運輸、石油石化等要害部門 對備用電源的配置及持續更新換代需求;3)新增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對備用電源的需求;4)全球人口的增長和城市化的程序對民用備用電源的需求增長。
我國是全球發電機組重要出口國,2019 年發電機組出口額全球排名第一。根據世 界銀行統計,2019 年全球主要國家地區發電機組的出口金額為 97.83 億美元,我 國發電機組出口額共計 30.66 億美元,位居第一。(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我國發電機組出口趨穩,2020 年 6 月後逐漸回溫。2020 年發電機組出口形勢自 6 月開始逐漸趨於平穩。2020 年全年我國發電機組累計出口額 30.74 億美元,同比 上漲 0.29%。2 月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發電機組出口額迅速下降,自 3 月份開始出 現回暖趨勢,但相較 2019 年同月仍有所下降,直至 6 月,同比 2019 年出現上升趨勢。2021 年發電機組出口形勢回暖並保持上升趨勢。2021 年上半年我國發電機 組累計出口額 17.93 億美元,同比上漲 33.46%。
從分類產品上來看,我國壓燃式內燃機發電機組在 2016-2019 年出口額較為穩定。 2020 年,受疫情影響,壓燃式內燃機發電機組的出口額為 15.23 億美元,同比下 降 14.71%。2021 上半年,壓燃式內燃機發電機組的出口額為 8.66 億美元,同比 增長 20.88%,相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長。
出口地區來看,2020 年我國壓燃式內燃機發電機組出口額佔比為:亞洲 54.32%, 非洲 15.43%,歐洲 11.42%,拉丁美洲 10.12%,大洋洲 7.23%,北美洲 1.49%。出 口額排名前十的國家為:印度度尼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俄羅斯、越南、阿拉 伯聯合酋長國、沙烏地阿拉伯、泰國、緬甸、智利
2.2、公司產品結構完整,應用場景豐富
產品矩陣完備,應用場景廣泛。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柴油發電機組、燃氣發電機組、 混合能源發電機組、電源及移動照明車(燈塔)。發電機組型別分為標準開架型、 靜音降噪型、方便移動型。公司與眾多國際知名品牌廠家合作,不斷透過採用先 進的技術,確保產品效能和可靠性達到國際標準。
作為基礎設施建設配套的電源及移動照明車(燈塔)主要面向電力行業、通訊、 石油石化、工礦業、製造業、交通運輸、高層建築、銀行金融業、軍工以及災備 應急、政府採購等眾多對供電及照明可靠性要求高的行業領域。 公司產品大部分為非標準化產品,需要根據使用者的實際使用環境進行個性化的設 計。因此,公司不同批次產品的外觀形態、效能配置都不盡相同。
2.3、發電機組業務營收穩步增長,利潤率維穩
公司專注發電機組業務,除疫情影響外,公司多年營收穩定高增長:2016-2019 年公司營收復合增速達 27.8%。2020 年受疫情影響,實現營收 2.94 億元,同比下降 17.88%;毛利率 14.02%,與 2019 年同期 16.49%相比有所下降。2021 年上半年, 隨著疫情影響退坡,營收增至 1.93 億元,同比增長 27.99%;毛利率為 13.67%。
2.4 商業模式:標準化&個性化產品雙輪驅動
公司針對標準化產品與個性化需求產品採用不同的定製與銷售模式,力求擴寬雙 渠道:
1)針對標準化產品,採取“授權經銷商”和“獨家經銷商”模式進行全球營銷並 提供服務及零配件供應。透過不斷提高自身主機及原材料的採購議價能力,最佳化 工藝流程,降低製造成本,打造低成本、寬渠道的優勢;
2)針對個性化需求的產品,採取“量身定製”、“柔性生產”模式,致力於為國內、 外客戶提供移動混合能源及鋰電儲能解決方案,為客戶降低使用成本,提升客戶 體驗,不斷髮揮和提高技術研發和駕馭市場的能力,推行 6S 精益化生產,打造高 科技、高品質的定製化產品和服務優勢。 公司正向國內、外各市場渠道縱深發展,同時建立網路營銷模式,利用阿里巴巴 國際站,促進產品線上營銷與線下營銷無縫對接,利用網路平臺精準定位消費者, 拓展銷售渠道,最佳化資源配置。
3、發力混合能源解決方案新業務,實現質量導向競爭優勢
3.1、著眼全球行業需求,公司積極探索潛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
全球碳排放標準趨嚴,我國指向創新驅動轉型、大力倡導節能減排,利好清潔低 碳可再生能源發電,引導能源行業調整與發展。隨著全球各國陸續宣佈氣候變化 相關政策與法律,碳排放標準愈發嚴格。同時,為了應對經濟風險,適應科技發 展需要,我國將國內經濟發展模式指向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逐步形成以技術、 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2021 年 3 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將“3060 目標”納入 “十四五”規劃建議,強調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強有力的 國家政策將促進我國產業結構佈局和能源結構佈局的深度調整,從而引導能源技 術的深刻變革。
全球電力需求量高,降本節排可再生能源市場規模大。疫情限制了商業和工業活 動,2020 年全球電力需求下降約 1%。發達經濟體在 2020 年下半年復甦,在中國 等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活動反彈和快速增長的支援下,預計 2021 年電力需求將增 長 4.5%。同時,在較低的成本與持續的政策支援下,全球可再生能源頭投資將不 斷增長。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總額與增額持續走高,未來可期。國際能源署表示, 預計太陽能發電量將在未來 10 年引領可再生能源供應的激增,在當前條件下,可 再生能源將佔全球發電量增長的 80%。到 2025 年,可再生能源有望取代煤炭,成 為主要的發電方式。根據 IEA 測算,在“更快創新情景”中,到 2050 年,全球電 力消費量將是目前的 2.5 倍,相當於每三年增加目前美國全年的發電量。如果要 滿足未來新增的電力需求,30 年內,全球可再生能源平均年度新增裝機規模需要 達到 700 吉瓦,是 2019 年新增裝機容量的 4 倍。
3.2、全球儲能藍海市場高速增長,公司加入儲能新賽道
清潔低碳可再生髮電的不穩定性,帶來“儲能”的全球巨大藍海市場。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已投運儲能專案累計裝機規模達到 191.1GW,同比增長 3.4%。其中, 電化學儲能建設週期短且安裝方便,使用範圍廣並且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全球儲 能技術的開發主要集中在電化學儲能領域。截至 2020 年底,全球電化學儲能累計 裝機規模達到 14.2GW,同比增長 49.6%。當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 達到了 13.1GW,電化學儲能和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規模均首次突破 10GW 大關。 2020 年,中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專案佔全球總專案的 33%,在電化學儲能方面 略有領先。
3.3、公司業務轉型升級:多項新產品投入批次銷售
針對全球與我國能源發展趨勢,實現戰略轉型進行業務升級、開闢新賽道。公司 從 2018 年提出戰略轉型,從柴油及燃氣發電裝置供應商向移動混合能源及鋰電儲 能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從純化石能源向混合能源(減碳+儲能)轉型。在 2021 年 5 月、7 月分別成立首帆能源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和首輔鋰電科技江蘇有限公司, 標誌著由“傳統化石能源發電裝置製造商”升級為“世界級移動混合能源及鋰電 儲能解決方案提供商”的以儲能為中心的轉型。目前公司已形成批次銷售的轉型 業務產品包括混合能源發電機組、混合能源微電站、鋰電儲能產品、5G 基站應急 電源車等。
3.4、公司競爭優勢明顯:銷售渠道覆蓋多國+研究水平過硬
經銷商網路架構完善、覆蓋多國家多地區,新品銷售具有先發優勢。公司傳統業 務部分採取“獨家經銷商”+“授權經銷商”模式進行全球營銷,目前已積累了 60 多 家經銷商,遍佈美洲、歐洲、大洋洲、非洲、中東地區及東南亞,已在全球 120 多 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銷商網路。在新業務與新產品上市後直接提供銷售渠道,節 約時間成本,掌握先發優勢。此外,公司擁有 20 多位專注國際業務的外銷精英。
致力於產品研究與升級,獲得多項專利與產品認證證書具有技術優勢。據國家專利查詢網站資料,公司及全資子公司首帆動力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共有 5 項發明專 利、86 項實用新型專利、8 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另有 3 項處於實審階段的發明 專利。
公司對於發電從研發需求側入手,跟蹤新產業技術前沿,在新能源、清潔能源領 域,不斷突破,創新產品,加強新產業技術攻關的能力,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透過建立對外合作的協同機制,拓展高校、孵化機構、風投基金等合作渠道,打 造開放式的創新合作體系,創新發展繼續深入;積極利用網路化、智慧化拓展服 務領域,加快企業從傳統制造業向製造服務業轉型。透過雲端控制,實現產品運 行的大資料收集、管理、分析與應用,並最終完成從生產製造商向提供移動混合 能源及鋰電儲能解決方案專家的戰略轉型。公司攜手同濟大學、揚州大學及國際 專業混合能源技術團隊,致力於研究、開發混合能源發電機組、混合能源微電站、 混合能源燈塔、微風發電機、5G 電動車載移動電源、鋰電儲能系統等
致力於培養研究性人才,研究費用較高,研發人員佔比較為穩定。2019 年研發費 用同比減少 42.44%,主要因為公司加大自主研發,減少委外研發費用。2020 年研 發費用期末較 2019 年同期減少 28.02%,主要由於疫情影響,研發專案進度放緩 影響。2021 年上半年研發費用期末較上年同期增加 16.96%,研發專案進度正常開 展。公司研發人員總計人數和研發人員佔員工總量比例較為穩定,2020 年公司研 發人員佔員工總量比例達到了 29.27%。
精益求精的 13 年製造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與效益:1)基於 13 年企業發展的 底蘊,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實操經驗,打造精細化生產助力產品升級。公司位於江 蘇海門港新區的現代化製造基地建築面積達到 3.4 萬平米,年生產能力 1.2 萬臺套 發電機組。全新的製造基地配置有專業、齊備、先進的符合國際標準要求的產品 加工、噴塗、組裝和檢測裝置,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最及時、最個性化的解決 方案。基地內生產硬體裝置齊全,設有獨立生產線、恆溫測試房、引擎儲存區域 等多種生產安排。2)數字化助力生產管理一體化,提升流程效率與產品質量,形 成質量導向生產運營。公司目標進一步強化原材料、零部件、工藝和技術等製造 基礎,推進精益生產,完善 PLM 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ERP 企業資源規劃、 CRM 客戶管理、MES 生產管理系統、OA 辦公管理系統,進而提升運營能力和產 品質量,不斷由低成本競爭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4、財務分析
公司營業收入與歸母淨利潤 2020 年受疫情影響較大,2021 年上半年大幅回升, 銷售淨利率有所提高。面臨對外貿易環境惡化、風險上升的困難,2020 年公司營 業收入比 2019 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公司整體發展保持平穩、有序態勢。2020 年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94 億元,同比下降 17.88%。歸母公司淨利潤為 0.041 億元, 2019 年同期 0.17 億元,同比下降 76.65%,主要由於人民幣匯率上升導致的利潤 下滑。毛利率為 14.02%,與 2019 年同期 16.49%相比,有所下降。
2021 年上半年公司根據國內經濟執行穩步增長的形勢快速調整應對,在深耕國外 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國內市場,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長,公司呈健康、 快速發展的態勢。公司在 2021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1.93 億元,去年同期為 1.51 億元,同比增長 27.99%。歸母公司淨利潤為 977 萬元,去年同期 823 萬元,同比 增長 18.63%。毛利率為 13.67%,與去年同期 14.25%相比,有所下降。
營運能力來看:自 2019 年,公司存貨週轉率與應收賬款週轉率均有所下降。2021 年上半年公司存貨週轉率為 1.68,應收賬款週轉率為 9.06。2021 年上半年公司採 取保守經營策略,控制採購數量,積極消耗庫存,加快存貨週轉,降低企業風險, 存貨週轉天數有大幅降低,應收賬款週轉天數有所下降,公司運營效率更高。
公司資產負債率較為穩定,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有所提升。公司自 2019 年資產負 債率穩定在 50%以下,有上下浮動,2021 年上半年資產負債率為 47.37%。公司流 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均有所提升,2021 年上半年流動比率達到 1.7,公司有良好的 短期償債能力。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