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友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繼續來分享這本書,
浪潮之巔,今天我們來看看,
曾經與偉大的時代和機遇,
擦肩而過的那些公司。
首先就是太陽公司,
這個我們之前也提到過,
這家公司曾經神一樣的存在,
2001年市值達到2000億美元,
全球5萬僱員,
他當時不但打敗了IBM,
搶了工作站的生意,
還靠JAVA語言,
挑戰者微軟,
連谷歌後來的CEO施密特,
都是太陽公司培養出來的。
但是到了今天,
很少有人再記得這家公司,
在2009年他被甲骨文公司,
以7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這是他2001年,
市值頂峰時候的七分之一,
安迪貝克託森是太陽公司的創始人,
他還在斯坦福讀研究生的時候,
就設計了一種,
三個百萬的小型圖形計算機,
稱之為圖形工作站,
而三個百萬指的是,
每秒100萬的運算速度,
100萬字節的記憶體,
和100萬畫素的顯示器,
貝克託森當時用的就是,
摩托羅拉的68000處理器,
創造出了原型機太陽1代。
後來他從斯坦福畢業,
創辦了太陽公司,
半年後公司就盈利了,
四年後就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一開始他用了摩托羅拉的處理器,
但後來為了讓自己的產品更穩定,
匹配度更高,他自己開發處理器,
這讓他的效能提升了一大截,
太陽公司在和中小型機器的,
這些製造公司對戰中,從未輸過,
包括了當時的DEC和惠普。
但是太陽公司之所以,
沒能站上浪潮之巔,
就是因為他沒有一個爆款產品,
也就是一個東西能銷售幾十年,
很快到了90年代,
微機的更新太快了,
甚至最後高階的個人電腦,
效能已經不遜色與工作站,
而且價格便宜的多的多,
微軟此時也推出了Windows NT,
有了企業級網路操作解決方案,
這一下就讓高階微機,
取代低端工作站成為可能。
於是太陽公司的對手,
就不再是什麼DEC和惠普,
而變成了強大的微軟,
但他最大的問題就在於,
處理器是自己的,
系統也是自己的,
這個當時讓他效能大幅提升的武器,
現在竟然變成了巨大的短板,
所以面對微軟這樣的開放戰略,
太陽公司顯得不堪一擊,
谷歌後來的CEO施密特,
就是當年太陽公司的副總裁,
他當時還是比較清醒的認識到,
靠著硬體賺錢的公司非常危險,
他總結出了反摩爾定律,
18個月沒有突破,
你的營收就要下降一半。
所以他建議公司,
馬上轉型為IT服務公司,
那麼也就是要跟,
強大的微軟針鋒相對,
太陽公司如果要用unix的主導地位,
聯合其他的Unix伺服器廠商,
共同對付微軟,也不見得全無勝算,
至少能做到分庭抗禮。
然後就是將他的系統開放,
跟Windows一樣,
打造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
另外太陽公司還有一個,
殺手鐧就是Java,
1995年太陽做出了,
Java高階程式語言,
他不需要計算機編譯就能執行,
這樣Java程式就不受計算機平臺限制,
在網際網路興起之後,
Java迅速流行起來,
如果好好利用Java,
太陽公司可能會取代微軟的地位。
當時太陽公司,
也做了相應的推廣,
甲骨文IBM,AT&T等公司,
也加入了Java的同盟軍,
甚至讓微軟都有些眼饞Java這個寶貝。
他也去找太陽買Java的授權,
而太陽公司此時一定很得意,
他有一個小陰謀,
就是借用微軟推廣Java,
然後時機成熟了,
把微軟的使用者一鍋端。
但沒想到蓋茨也不傻,
他們透過Java搞自己的產品,
然後再把成品提供給使用者,
之後太陽和微軟之間的官司不斷,
最後太陽贏了官司,
獲得了十億美元的賠償,
但是卻喪失了市場佔有率。
這是一段致命的先機,
因為隨後就是2001年的,
網際網路泡沫破滅,
先賣出去東西的微軟,
在危機中鞏固了優勢,
而喪失機會的太陽,
則快速陷入困境。
2003年太陽公司就開始虧損,
2006年,太陽公司大規模裁員,
靠賣房才扭虧為盈,
直到此時太陽才想到了,
施密特的建議,
從硬體廠商轉向了服務提供商。
但為時已晚,
很快他就失去了和IBM 微軟,
這些企業競爭的能力,
2009年被甲骨文收購。
透過太陽公司的例子,
從歷史經驗看,
科技公司的宿命,
一定是被科技打敗,
做硬體的公司都是十分悲催的,
他們的輝煌期往往都非常的短暫,
所以市場才會給他們如此高的估值。
因為太不容易了,
根據反摩爾定律,
你只要2年不創新,
就會迅速滑落,3年不創新,
就基本上很難再起來了。
所以大家要留意那些,
好幾年都沒有新玩意的科技公司,
當然,如果你看不懂,
最好還是別買科技公司,
這個東西變革太快。
連創始人都說不好,
更別說個人投資者了,
所以如果要投資科技公司,
最好別找做硬體的,
去投那些給硬體公司做軟體服務的,
要好的多的多。
比如你看看美國的那幾棵常青樹,
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
這些都是提供服務的,
像特斯拉這樣做硬體的,
日子都不太好過。
下面我們看,Novell公司,
這個大家可能沒聽過,
說白了他就是一個,
微機區域網中的作業系統公司,
相當於一個局域網裡面的微軟。
Novell搞了一個NOS系統,
對應的也是微軟的DOS,
不管使用者使用哪一個,
品牌的PC電腦和網路硬體,
都可以使用Novell的系統,
而且他的操作非常簡單,
記得幾十年前中關村,
很多小公司都會有網路安裝的服務,
所用的就是Novell的系統,
這些人其實也並不是很專業,
也都是屬於現學現用。
一開始Novell和微軟各幹各的,
他做他的區域網,
微軟做他的個人電腦系統,
但後來慢慢就有衝突了,
微軟開發了office系列,
這下麻煩大了,
企業必須要用這套軟體進行辦公,
所以其他公司的產品就很難再進入。
1995年微軟順勢追擊,
推出了Windows NT,
這就是來搶飯碗了,
此時的Novell對於,
微軟的Windows系列來說,
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再加上企業辦公,
必須要用到office系列,
所以這就導致了網路建立上面,
也會逐漸傾向於微軟。
這樣相容性會更好,
否則網路伺服器上安裝Novell,
但個人電腦上使用Windows,
總是容易出問題。
甚至有人懷疑,
有些問題都是微軟故意製造的,
就是為了逼著你在伺服器上,
也用到Windows NT的產品。
所以,就這樣Novell被,
微軟慢慢的給吃掉了,
2001年就已經不行了,
在這個過程中,
他甚至沒犯過什麼重大的錯誤,
要不是碰到了比爾蓋茨和微軟,
他本來可以成為一家很偉大的企業。
下面這家就更可惜了,
也是被微軟殺害的亡靈,
這就是網景公司,
之前講微軟的時候提到過,
他是94年才成立,
推出了圖形介面的網路瀏覽器,
網景瀏覽器大受歡迎,
不到一年就賣了幾百萬份,
注意我們的動詞,是賣出,
說明他是收費的。
成立一年的網景就上市了,
而且股價當天就飆升了3倍,
雖然網景已經火的一塌糊塗,
但當時蓋茨在忙著弄他的win95,
沒有把瀏覽器當回事,
但此時華爾街對微軟不滿意了,
總是在蓋茨耳邊抱怨,
你看人家網景,
你在網際網路這塊有什麼佈局呢?
一開始蓋茨也頂多罵一句傻逼,
並沒放在心上,後來11月,
高盛竟然下調了微軟的評級,
微軟股價應聲而跌,
這時候蓋茨想不關注也不行。
所以蓋茨衝進去做瀏覽器,
有一半都是被華爾街給逼的,
蓋茨一開始想到的是和氣生財,
購買網景,但被網景殘忍的拒絕了,
準備跟微軟一戰到底。
1995年12月7日,
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紀念日,
而蓋茨選擇了這天,偷襲網景,
他要重新奪回網際網路的大門,瀏覽器。
蓋茨通知微軟所有的工程師,
放下一切手上的工作,
全力不惜一切代價的開發瀏覽器,
因此很快,IE就問世了,
接著蓋茨把它牢牢的綁在了,
Windows身上,免費給大家用,
但一開始也是問題多多,
甚至免費給大家用,大家都不愛用。
所以IE也經歷了蟄伏期,
1代2代3代都不成功,
直到1997年10月,IE4.0釋出,
這款軟體已經跟網景的產品非常接近,
而且釋出會就選在了舊金山,
甚至微軟還跑到了網景公司的草坪上,
投射了一個IE的logo,
這就算一次巨大的挑釁,
可見當時蓋茨已經是信心滿滿。
之後,網景就麻煩大了,
兩款軟體的效能接近,
IE是免費的,
所以你猜使用者會怎麼選,
甚至後來網景也主動實行免費策略,
但為時已晚,大家在Windows裡,
已經有了好用的免費瀏覽器,
甚至都懶得去下載了,
所以瞬間網景就被挫敗了。
接著網景還在做最後的努力,
那就是不停的告狀,
那麼打官司的結果又怎麼樣呢?
咱們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