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蔚建科技完成A輪、A+輪共億元融資
專注於研發建築類智慧機器人的蔚建科技日前完成A輪、A+輪共億元融資,其中A輪由險峰K2VC領投,紅杉中國、保利資本和老股東線性資本跟投;A+輪由保利資本獨家融資。兩輪融資均由義柏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融資主要用於抹灰及鋼筋機器人地研發、產品化和市場推廣。
目前蔚建科技推出的抹灰機器人已累計實現數萬平方米的實地應用,在運作過程中,僅需一位工人協助轉場及牆體邊角補充抹灰,產品經多方合作伙伴驗證,抹灰機器人在建築工地的實地作業效率已穩定在人工作業效率的5~6倍,實驗室環境下工作效率可達到人工的10倍。
文章來源:36氪
2.智慧倉儲企業鯨倉科技完成B輪5000萬美元融資
近日,國內智慧倉儲知名企業鯨倉科技於近日完成合計5000萬美金的B輪融資,投資方為XVC、雲鋒基金、曠視、百度風投和金沙江聯合。
鯨倉科技創始人兼CEO李林子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智慧倉儲裝置新技術的研發以及智慧共享倉市場推廣,進一步降低零售商使用智慧共享倉的門檻,讓更多零售商體驗一件代發的履約服務。
文章來源:36氪
3.《2022北京醫工交叉創新戰略前沿技術十大趨勢》釋出
2021年11月13日下午,第三屆中關村“醫工谷”創新創業高峰論壇順利召開。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王豫教授代表“醫工谷”戰略創新研究組釋出了《2022北京醫工交叉創新十大前沿技術趨勢》。
這十大技術方向是在貫徹十四五規劃“四個面向”基本方針,領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下,透過廣泛調研國際醫工交叉前沿科技發展趨勢,結合我國實際臨床需求提煉出來的,十大前沿內容經過了兩輪專家意見評審和修改。
釋出十大前沿技術趨勢,旨在為從事前沿交叉基礎研究、臨床痛點技術研發、創新創業發展等方面的研究機構、創業者、投資界提供內容參考,為醫工交叉創新的基礎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發展和創新,以及醫工交叉複合型年輕人才的培養,提供方向參考。
中關村“醫工谷”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從2019年啟動,注重學科交叉研究佈局,以定位醫工交叉合作點為指引,以切實解決醫工交叉創新難題為目標,探討如何做好醫工交叉深入融合、人才培養聯合互動、科技成果轉化等核心工作,希望攜手業界共同打造中國“醫工矽谷”,推動國家人民的健康事業發展。
2022北京醫工交叉創新十大前沿技術趨勢
(1)仿生、再生、創生的組織修復生物醫用材料
基於生物合成技術、仿生技術、靜電誘導技術、新型材料等技術開發的仿生、再生、創生的組織修復生物醫用材料,涵蓋可降解植介入醫療器械、再生誘導支架、手術器械等多應用領域。
(2)智慧微創手術機器人
開發適宜不同臨床需求,擁有多種適應症,智慧化程度更高的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透過人機協同與自動化控制提升手術的精準性、微創性和安全性,從基於AI學習的術前規劃、術中執行和術後康復全方面推動臨床理念革新。
(3)生物活性、奈米、智慧生物材料及生物3D列印
研究具有可降解生物活性、智慧感知與控制、攜藥及緩控釋特性的新型生物材料,探索生物3D列印技術,實現滿足病人特異性臨床需求的再生幹細胞支架、生物假體、植入物、替代器官等複雜材質相容的微小型組織結構列印,從而完成個性化定製與替換,甚至奈米級藥物緩釋機理,並在此基礎上推進新藥的開發測試。
(4)人工智慧賦能的臨床輔助決策與新藥研發
透過AI深度學習、特徵提取強化學習、模式匹配模型訓練等,實現新冠肺炎、腫瘤、眼科糖網、肺小結節、骨質疏鬆、阿爾茲海默症等多種疾病的臨床輔助診斷篩查與新型藥物設計,從而大幅提升相關疾病診斷速度,推進新藥研發。
(5)微流控、生物晶片、類器官技術
應用生化技術、電化學技術、微納製造技術與微流控晶片技術等,對核酸、蛋白質等活性分子與細胞的生物功能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的檢測分析,實現癌症、HIV、心腦血管疾病等的診斷、藥物篩選、個性化治療。
(6)腦機介面的醫學診療應用
隨著腦機介面的相關技術突破,現已能夠透過侵入或非侵入式的手段應用於醫學診斷與治療中,開展腦科學研究,探索實現重建特殊感覺、恢復運動功能、大腦相關疾病診斷與輔助神經康復治療等功能。
(7)柔性可穿戴康復輔助裝置
將新型柔性感知結構、機器人技術和新型感測器等技術等引進到康復治療領域,未來的康復領域將能夠實現智慧化、個性化和精細化,為康復患者提供定製化服務。
(8)大資料與多模態資訊融合
透過5G、IoT、可穿戴式裝置的智慧資料採集編碼技術,構建長期個性化的患者日常生理、習慣與預防、診療多模態資料模型,形成相關疾病的個性化AI私人醫生助理,結合大資料分析處理技術、多模態資訊智慧監護系統裝置與移動終端實現相關的遠端監控、諮詢、分級、防治未病與精準管理。
(9)5G&IoT融合VR/AR
將5G&IoT融入家庭診斷、穿戴式感測、移動監測、智慧化感知裝置與家庭醫生及醫院的實時通訊中,結合AI、VR/AR、機器人等技術實現遠端監測、遠端分級診療、遠端手術、遠端示教以及疫情監測、病老監護、引導康復與智慧醫管,推進網際網路醫院、醫療集團資源最佳化配置。
(10)中醫機理標準化、現代化診療創新儀器裝置
將“望、聞、問、切”和針灸等傳統中醫診療手段透過現代科學方法與儀器結合起來,直接、可重複、定量表達出來,並與穿戴式檢測裝置、新型感測器、人工智慧等技術結合開發新型中醫診療裝置,推動中醫現代化新發展。
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結合穿戴式檢測裝置、新型感測器、人工智慧等醫工交叉技術開發中醫診療裝置,將中醫診斷資料化,將中醫的傳統抽象診斷手段以現代科學方法直觀定量地表達出來,從而形成現代醫學標準化的方法與手段,為智慧診療裝置的開發奠定理論基礎。
文章來源:思宇醫械觀察
4.哈佛大學科學家利用超聲波,開發出患者外骨骼測量步態的新方法
近日,哈佛大學的一支科研團隊利用超聲波,開發出了外骨骼測量步態的更好方法。通常情況下,外骨骼僅僅透過檢測和分析實際的腿部運動來校準個人使用者的步長、步伐、外翻和其他步態特徵。這個過程需要當事人穿戴裝置時走動幾小時之後才能有效,但對於行動能力嚴重受限的使用者來說,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下半身外骨骼並不僅僅是將佩戴者的腿向前推,而是根據使用者的現有步態來移動它們。為了加快和簡化這一過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行動式超聲波感測器對志願者在跑步機上執行各種行走任務時的小腿肌肉進行成像和記錄。根據所得到的肌肉活動圖譜,估算在每個人的行走週期的推開階段,小腿外骨骼應施加多少輔助力。
僅通過幾秒鐘的行走,便可生成個人檔案。在這些配置檔案被編入外骨骼後,發現測試物件在使用外骨骼行走時比沒有使用外骨骼時的代謝能量更少。
此外,與不使用超聲波校準技術時相比,外骨骼能夠使用更少的力來提供這種程度的幫助。這意味著該裝置不僅對使用者更溫和,而且更節能。
研究的共同作者羅伯特·豪(Robert Howe)教授表示:“這項研究表明,如果你把時間定在肌肉開始收縮的時候,而不是根據腿部的運動方式來啟動援助,可以提供更有效的行走援助。事實證明,個體間在小腿肌肉收縮的時間上存在較大差異,而超聲波可以幫助確定每個人的最佳援助時間”。
相關論文發表在Science Robotics上。
資料來源:Harvard John A. Pauls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
文章來源:New Atlas
5.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發明出一種新的方法來構建軟體機器人
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的方法來建立軟體機器人,這被稱為泡沫鑄造。
研究人員將其描述為利用"花式氣球",這種氣球在充滿空氣時可以預測地改變形狀。透過將氣泡注入液體聚合物中,使材料凝固並充氣,使其能夠彎曲和移動。利用此方法,研究人員已創造出抓手、拍打的魚尾和其他裝置,最終目標是利用他們的新方法來創造新型的軟體機器人。
軟體機器人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有用,也更適合與人類一起操作。如挑選訂單並將其放入箱子和其他任務,也可以很好處理特別脆弱的物品,如水果、蔬菜或雞蛋。
軟體機器人在未來也有望在醫療保健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其潛在的使用場景包括幫助康復的可穿戴外衣,等等。設計軟體機器人的難點之一是如何控制其拉伸和變形的方式,控制其運動方式,使其擁有多種方式的移動和擴充套件潛力。
普林斯頓大學創造的方法依賴於一種叫做彈性體的液體聚合物。彈性體冷卻後成為一種橡膠和彈性材料,並透過注射到一個模具中塑造。該模具有無數種形狀,包括簡單的飲管或複雜的形狀,如螺旋形和其他。
研究人員將空氣注入液體彈性材料,形成一個長長的氣泡,擴大模具的長度。重力使氣泡上升到頂部,彈性體排到模具的底部,變硬便可取出,用空氣進行充氣。空氣充氣時,有氣泡的一面會伸展並捲曲到較厚的底座上。
軟體機器人的變形透過控制固化過程中的排氣控制,可以讓彈性體更多地固化,在頂部形成更薄的薄膜。這層薄膜越薄,充氣時發生的拉伸就越多,具有更好的彎曲能力。研究人員可以控制各種因素,包括彈性材料在模具中冷卻的厚度,彈性材料沉降到模具底部的速度,以及允許固化的時間,這些都決定了彈性材料在完成後如何移動。
其中一個有趣的設計是上圖中的星形。當它充氣時,星形的手臂創造了一個有效的抓手,能抓住物體進行提升。研究人員還設計了能夠抓取黑莓的軟手,一個像肌肉一樣收縮的線圈,以及能夠在空氣作用下單獨捲曲的手指。研究人員稱,此種方法不需要3D印表機或其他昂貴的工具。
文章來源:cnBeta.COM
6.小米追投7千萬美金,“禾賽科技”宣佈D輪融資超3.7億美元
“禾賽科技”宣佈獲得來自小米產投7千萬美金的追加融資,加上之前官宣的超3億美金融資,目前禾賽D輪融資總額已超過3.7億美元,本輪領投方包括小米集團、高瓴創投、美團和CPE等。
根據此前公司公佈的資訊,此輪融資將用於支援面向前裝量產的混合固態鐳射雷達的大規模量產交付、禾賽麥克斯韋智慧製造中心的建設,以及車規級高效能鐳射雷達晶片的研發。
文章來源:36氪
7.無人駕駛公司路凱智行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順為資本領投
近日,路凱智行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順為資本領投,中關村發展集團前沿基金、達泰資本跟投,青桐資本擔任財務顧問。
本輪融資過後,路凱智行將專注於產品場景化開發、標準化交付、人才團隊擴充等方面。
文章來源:投資界
8.俄Marker機器人能在陌生地區自主“組隊”行進
11月16日,俄羅斯“機器人技術”科學生產聯合公司總設計師兼實驗室主任阿列克謝∙波格丹諾夫對衛星通訊社表示,俄Marker機器人不僅能夠獨立行動,還可以與其他機器人“組隊”作業。
波格丹諾夫稱:“Marker機器人專案框架內需要解決的主要課題之一是開發出具有環境適應能力的一組機器人平臺,以及其互動性自動控制的方法。”
他指出,研製人員目前正在研究一組由輪式和履帶式平臺組成的機器人在沿著預定路線行進期間的相互協同問題。訊息顯示,在行進道路上,機器人會實施機動,繞開障礙,並根據設定的要求在行進間重新編隊。
俄羅斯國防工業綜合體訊息人士此前對衛星通訊社表示,五臺Marker機器人進行了靶場測試,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進行“團隊協作”。藉助車載儀器和觀察裝置,以及在無人參與的情況下,Marker機器人識別出需要的目標,進入陣位並獨立應對狀況的變化。
文章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9.工信部:研究並制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重要領域資料安全標準
11月16日,在工業和資訊化部舉辦的《“十四五”資訊通訊行業發展規劃》新聞釋出會上,有媒體提問: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料安全重要性日益凸顯,請問工信部在資料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十四五”期間將有哪些工作部署?
對此,工業和資訊化部網路安全管理局副局長杜廣達表示,隨著數字經濟加速發展,資料已成為新型生產要素,加強資料治理、保護資料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和人民權益。工業和資訊化領域承載著關係國計民生的海量重要資料,資料安全保護責任重大。
杜廣達表示,近年來,工信部加快構建行業網路資料安全管理體系:
一方面加強政策標準建設,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動出臺《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率先研究起草了《工業和資訊化領域資料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已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印發《電信和網際網路行業資料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研究制定40餘項行業亟需重點標準。
另一方面狠抓合規管理,組織基礎電信企業開展《基礎電信企業資料分類分級方法》等三項標準的貫標達標工作;持續部署開展行業資料安全保護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督促電信和重點網際網路企業深入開展資料安全合規評估,已完成410家企業的資料安全合規評估;指導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成立資料治理工作委員會加強行業自律。
此外,部署開展全國網際網路資訊保安管理系統升級改造,加強資料安全監測技術手段建設。
杜廣達表示,“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將在總結固化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工業和資訊化領域資料安全保護工作:
一是構建行業資料安全制度體系。加快出臺《工業和資訊化領域資料安全管理辦法》,健全完善行業資料分類分級、重要資料保護、風險通報、申訴受理、應急管理、檢測評估等基礎制度。
二是加強標準頂層設計和統籌制定。建立行業資料安全標準體系,研究制定車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重要領域資料安全標準,開展貫標達標等工作。
三是加強資料安全監管。面向電信領域先行先試,逐步開展重要資料目錄編制、備案管理、安全風險檢測評估等工作。面向工業領域開展資料安全管理試點,摸索工業領域資料安全管理路徑和模式,遴選推廣優秀實踐案例。
四是大力發展資料安全產業。推動出臺促進資料安全產業發展的政策檔案,完善資料安全產業政策環境。開展資料安全關鍵技術和產品攻關與試點應用。研究推動國家資料安全產業園等創新載體佈局建設。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10.心臟介入手術機器人公司梅奧心磁完成Pre-A+輪融資,由證鴻基金領資
近日,心臟介入手術機器人公司梅奧心磁(Meio CadiNav Medical)完成了Pre-A+輪融資,由證鴻基金領資,老股東舜安資本等跟投。梅奧心磁已完成今年第二筆融資,距離上一輪融資僅時隔三個月。
本輪融資將用於補充梅奧心磁自建GMP潔淨廠房生產基地的建設,以及推進“提香”心臟電生理房顫手術機器人的臨床實驗。
文章來源:金融界
11.新東方成立新公司,涉及機器人研發業務
天眼查App顯示,11月15日,濟南市市中區斯林姆培訓學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陳隆,註冊資本50萬,經營範圍包括教學模型及教具製造;智慧機器人的研發;軟體外包服務;人工智慧基礎軟體開發等。股權穿透資訊顯示,該公司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
文章來源:36氪
12.之江實驗室攜手美國科學促進會聯合創辦《Science》夥伴期刊《Intelligent Computing》
簽約現場
近日,之江實驗室與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以影片方式線上簽署聯合辦刊協議,雙方將共同創辦《Science》(《科學》)夥伴期刊《Intelligent Computing》(《智慧計算》)。之江實驗室主任朱世強與《Science》系列期刊出版人比爾·莫蘭代表雙方簽約。
美國科學促進會成立於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和工程學協會的聯合體,也是《Science》雜誌的主辦者、出版者。《Science》夥伴期刊計劃與國際研究機構、基金會、贊助方和社會團體合作,為頂級國際研究機構提供技術與出版支援。
據介紹,《Intelligent Computing》期刊將以面向智慧的計算、智慧驅動的計算,以及智慧、資料與計算驅動的科學發現為主題,旨在為全球計算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研究人員搭建一個開放的交流平臺,展現智慧計算領域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技術突破,推動智慧計算科學與技術的進步。
朱世強表示,智慧計算是支撐人工智慧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之江實驗室著力構建滿足人機物三元空間融合所需的智慧計算理論體系、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這需要全球相關科研領域科學家的共同探索和努力。此次實驗室攜手AAAS合作辦刊,將為智慧計算領域的全球科學家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共同應對計算技術所面臨的計算能力、能源消耗、安全可信、智慧水平等方面的挑戰,探尋智慧計算賦能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比爾·莫蘭表示,AAAS十分重視與之江實驗室的合作。雙方秉持以智慧計算推動科學發展的共同目標,聯合創辦《Science》夥伴期刊《Intelligent Computing》,加速推動了智慧計算技術的進步,為全球智慧計算領域科學家共創未來智慧時代,共享前沿探索成果搭建了平臺。
據悉,《Intelligent Computing》計劃於今年年底前開發建設完成投審稿系統,在《Science》網站上搭建完成夥伴期刊網頁。2022年1月開放投審稿系統,正式接收投稿。
來源:中國新聞網
13.《福布斯》報道提出2022年人工智慧領域發展七大趨勢
圖片來源: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網站
近日,美國《福布斯》網站在報道中指出,儘管目前很難想象機器自主決策所產生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光的車輪到達2022年時,人工智慧領域新的突破和發展將繼續拓寬我們的想象邊界,其將在7大領域“大顯身手”。
增強人類的勞動技能
人們一直擔心機器或機器人將取代人工,甚至可能使某些工種變得多餘。但人們也將越來越多地發現,人類可藉助機器來提升自身技能。
比如,營銷部門已習慣使用工具來幫助確定哪些潛在客戶更值得關注;在工程領域,人工智慧工具透過提供維護預測,讓人們提前知道機器何時需要維修;法律等知識型行業將越來越多地使用人工智慧工具,幫助人們對不斷增長的可用資料中進行分類,以找到完成特定任務所需的資訊。
總而言之,在幾乎每個職業領域,各種智慧工具和服務正在湧現,以幫助人們更有效地完成工作。2022年人工智慧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絡將會變得更加緊密。
更大更好的語言建模
語言建模允許機器以人類理解的語言與人類互動,甚至可將人類自然語言轉化為可執行的程式及計算機程式碼。
2020年中,人工智慧公司OpenAI釋出了第三代語言預測模型GPT—3,這是科學家們迄今建立的最先進也是最大的語言模型,由大約1750億個“引數”組成,這些“引數”是機器用來處理語言的變數和資料點。
眾所周知,OpenAI正在開發一個更強大的繼任者GPT—4。儘管細節尚未得到證實,但一些人估計,它可能包含多達100萬億個引數(與人腦的突觸一樣多)。從理論上講,它離創造語言以及進行人類無法區分的對話更近了一大步。而且,它在建立計算機程式碼方面也會變得更好。
網路安全領域的人工智慧
今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釋出《2021年全球風險格局報告》,認為網路安全風險是全世界今後將面臨的一項重大風險。
隨著機器越來越多地佔據人們的生活,駭客和網路犯罪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更大的問題,這正是人工智慧可“大展拳腳”的地方。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網路安全的遊戲規則。透過分析網路流量、識別惡意應用,智慧演算法將在保護人類免受網路安全威脅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2022年,人工智慧的最重要應用可能會出現在這一領域。人工智慧或能透過從數百萬份研究報告、部落格和新聞報道中分析整理出威脅情報,即時洞察資訊,從而大幅加快響應速度。
人工智慧與元宇宙
元宇宙是一個虛擬世界,就像網際網路一樣,重點在於實現沉浸式體驗,自從馬克·扎克伯格將臉書改名為“meta”(元宇宙的英文字首)以來,元宇宙話題更為火熱。
人工智慧無疑將是元宇宙的關鍵。人工智慧將有助於創造線上環境,讓人們在元宇宙中體會賓至如歸的感覺,培養他們的創作衝動。人們或許很快就會習慣與人工智慧生物共享元宇宙環境,比如想要放鬆時,就可與人工智慧打網球或玩國際象棋遊戲。
低程式碼和無程式碼人工智慧
2020年,低程式碼/無程式碼人工智慧工具異軍突起並風靡全球,從構建應用程式到面向企業的垂直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等應用不一而足。這股新鮮勢力有望在2022年持續發力。資料顯示,低程式碼/無程式碼工具將成為科技巨頭們的下一個戰鬥前線,這是一個總值達132億美元的市場,預計到2025年其總值將進一步提升至455億美元。
美國亞馬遜公司2020年6月釋出的Honeycode平臺就是最好的證明,該平臺是一種類似於電子表格介面的無程式碼開發環境,被稱為產品經理們的“福音”。
自動駕駛交通工具
資料顯示,每年有130萬人死於交通事故,其中90%是人為失誤造成的。人工智慧將成為自動駕駛汽車、船舶和飛機的“大腦”,正在改變這些行業。
特斯拉公司表示,到2022年,其生產的汽車將擁有完全的自動駕駛能力。谷歌、蘋果、通用和福特等公司也有可能在2022年宣佈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重大飛躍。
此外,由非營利的海洋研究組織ProMare及IBM共同打造的“五月花”號自動駕駛船舶(MAS)已於2020年正式起航。IBM表示,人工智慧船長讓MAS具備偵測、思考與決策的能力,能夠掃描地平線以發覺潛在危險,並根據各種即時資料來變更路線。2022年,自動駕駛船舶技術也將更上一層樓。
創造性人工智慧
在GPT—4谷歌“大腦”等新模型的加持下,人們可以期待人工智慧提供更加精緻、看似“自然”的創意輸出。谷歌“大腦”是Google X實驗室的一個主要研究專案,是谷歌在人工智慧領域開發出的一款模擬人腦具備自我學習功能的軟體。
2022年,這些創意性輸出通常不是為了展示人工智慧的潛力,而是為了應用於日常創作任務,如為文章和時事通訊撰寫標題、設計徽標和資訊圖表等。創造力通常被視為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技能,但人們將越來越多地看到這些能力出現在機器上。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14.Zume與ABB簽訂協議,計劃部署2000個減塑機器人
一次性使用塑膠是最嚴重的環境弊端之一,而Zume正在躍躍欲試地進行拯救。該公司正在努力創造一種可持續的、可行的和經濟的替代品,以替代我們目前使用的許多塑膠。
Zume一開始是一家創造比薩餅製作機器人的公司,有一些相當令人印象深刻的製作比薩餅機器人手臂,後來其聯合創始人Julia Collins離開,去製作氣候友好型食品,整個公司最終改變了重點。
然而,該公司關注氣候的文化似乎並沒有隨著柯林斯離開,自從2019年收購Pivot公司以來,Zume公司在以植物為基礎的塑膠替代品開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名氣。現在,該公司正透過積極的擴大規模行動和與行業巨頭ABB的全新合作,向塑膠製品宣戰。該公司最近與ABB簽訂了一項協議,提供一支機器人大軍,幫助其完成任務,儘管Zume和ABB都不急於披露交易的財務細節。
ABB將提供機器人單元,使Zume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生產可持續包裝,幫助減少對一次性塑膠的依賴。ABB將在未來五年內,在Zume的全球客戶站點整合並安裝超過1000個模塑纖維製造單元(MFC),包括多達2000個ABB機器人,自動生產Zume的可持續包裝,使其成為一次性塑膠可行和經濟的替代物。
文章來源:cnBeta.COM
15.自主駕駛拖拉機制造商Monarch完成B輪6100萬美元融資
早在今年3月,自主拖拉機制造商Monarch宣佈了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現在,僅僅8個月後,該公司的B輪融資增加了兩倍,達到6100萬美元。這家位於灣區的公司表示,這筆資金將用於擴大其自稱的電動拖拉機的生產和銷售規模。
據悉,隨著新資金的注入,該公司宣佈計劃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全球,包括南美、歐洲和亞洲。
文章來源:cnBeta.COM
16.可控特定蛋白質功能的奈米“計算機”研製成功
建立用於精準醫療的奈米級計算機,長期以來一直是許多科學家和醫療機構的夢想。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首次研製出一種奈米“計算機”,可控制參與細胞運動和癌症轉移的特定蛋白質的功能。這項研究發表在16日《自然·通訊》上,為構建用於癌症和其他疾病的複雜裝置鋪平了道路。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尼古萊·多霍利安教授及其同事創造了一個類似電晶體的“邏輯閘”,可執行計算操作,由多個輸入控制一個輸出。
多霍利安稱,這個邏輯閘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它展示了在蛋白質中嵌入條件去操作並控制其功能的能力。這將給更深入地瞭解人類生物學和疾病,以及精準療法的開發帶來可能性。
邏輯閘包括兩個感測器域,旨在響應兩個輸入——光和藥物雷帕黴素。研究團隊瞄準了蛋白質焦點黏附激酶(FAK),因為它涉及細胞黏附和運動,這是轉移性癌症發展的初始步驟。
研究人員首先在編碼FAK基因中引入一個名為uniRapr的雷帕黴素敏感域,該域之前由實驗室設計和研究過。然後,研究人員引入對光敏感的域LOV2。對兩個域進行最佳化後,研究人員將它們組合成一個最終的邏輯閘設計。
研究團隊將修改後的基因插入HeLa癌細胞,並使用共聚焦顯微鏡在體外觀察細胞。他們分別研究了每個輸入對細胞行為的影響,以及組合輸入的綜合影響。
研究發現,他們不僅可以使用光和雷帕黴素快速啟用FAK,而且這種啟用導致細胞內部發生變化,從而增強了它們的黏附能力,最終降低了運動性。
研究人員稱,這是第一次證明可在活細胞內構建一種可控制細胞行為的功能性奈米“計算機”。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17.家庭服務機器人公司「甲殼蟲智慧」先後完成兩輪融資,金額過億元
家庭服務機器人公司「甲殼蟲智慧」已先後完成兩輪融資,第一輪由凱輝基金和萬物資本聯合領投,第二輪由渶策資本和麥星投資聯合領投、凱輝基金和萬物資本跟投,整體融資為過億元人民幣。
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團隊構建及XWOW曉舞全自動洗地機器人產品研發。
文章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