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募戰士,萬里築長城。
何時青冢月,卻照漢家營?
——《古意》(南宋·陸游)
從哈德門溝向西追蹤戰國趙北長城遺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地面上的那道土壟,被工廠與砂坑所毀,只留下些許的斷續痕跡,需要多次踏查才能尋找出來。
於是,我的好友李節(星光)決定陪我走這一程。
李節,是包頭地區頗有名氣的長城守護者,尤其對趙長城有著特別的興趣,多次冒著酷暑與嚴寒,在曠野中獨自追尋。
有了這樣一位良師益友同行,可以少繞彎路,可以多學知識,實在是場愉悅的探尋之旅。
從哈德門溝向南眺望
在哈德門溝中,散佈著許多的蕁(qián)麻。
這種植物,當地人稱為"席麻",一旦面板觸碰,就有火辣辣的痛,是野外徒步的"三害"之一。
《安徒生童話》裡面,有篇小朋友們熟知的《野天鵝》:
一位糊塗的國王續娶了狠心的皇后,這位皇后把公主艾麗莎逐出了皇宮,還把11位王子變成了野天鵝。偶然,艾麗莎得知,只要她能用蕁麻織成11件衣服,罩在哥哥們的身上,魔咒就會解除。於是,她義無反顧地開始了這項艱辛而痛楚的編織工作。
她用她柔嫩的手拿著這些可怕的蕁麻。這植物是像火一樣地刺人。她的手上和臂上燒出了許多泡來。不過只要能救出親愛的哥哥,她樂意忍受這些苦痛。於是她赤著腳把每一根蕁麻踏碎,開始編織從中取出的、綠色的麻。
童話的結局,當然是圓滿的,王子們恢復了原形,公主艾麗莎與年輕的國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們的沿途,不僅有火辣辣的蕁麻,更有火辣辣的太陽。
短暫相逢之後,戰國趙北長城再次消失了影蹤。
我們走過陰山南坡,北望是人工林、南望也是人工林。
大壩溝
2001年,《內蒙古文物考古》期刊特意出了一期“包頭專輯”,其中的《包頭境內的戰國秦漢長城與古城》(包頭市文物管理處、達茂旗文物管理所)有著這樣的記述:
大壩溝障城:位於包頭市西郊哈業衚衕鄉雷家圪旦村北1公里大壩溝溝口西側。平面略呈方形,東西長32米,南北寬37米,方向5度。北牆即長城,南牆設門寬約6米。土牆夯築,基寬13米,頂寬4米,殘高2~3米。東牆北端建一烽燧,緊貼趙長城,呈圓錐狀隆起,底徑20米,頂徑6米,殘高3.5米。城內文化層厚約0.5米,遺物甚少。
的確,障城內外的遺物很少,應該是我探尋趙長城以來,唯一無法拍攝古物殘片的遺址。
長城、障城與烽燧,也低矮了許多,只在地表留下淺淺的痕跡。
黃翔(陰山小蟲)寫於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