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11月12日),奢侈品牌迪奧,因在上海的《迪奧與藝術》展覽中展出了一張風格詭異的照片(被網友批評“醜化亞裔形象”),被罵上了熱搜。事實上,近年來此類事件已是屢見不鮮、數不勝數,如6月份的清華美院模特事件,以及2018年DG杜嘉班納的辱華廣告等等。很顯然,對於相應的機構、相關的藝術家心裡想必非常清楚,其此類作品的釋出出來一定會引起輿論界的一片批評之聲,但他們為什麼還趨之若鶩、樂此不疲呢?當然,他們都會以藝術之名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審美差異。我想說,這些都是無稽之談,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利益,在於對中國巨大藝術市場的謀奪。
中國藝術市場利益巨大
中國的藝術市場真的很大、很誘人。自2009年中國藝術市場銷售額佔全球份額達到兩位數百分比,特別是2010年進入百億美元俱樂部以來,中國藝術市場份額一直穩定在世界前三位,甚至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衝擊下仍未跌破100億美元大關。很顯然,這塊蛋糕很巨大,誰不眼饞?
資本對藝術市場供給側的操控
我們知道一個市場有兩個側面,一是供給側,一是需求側。掌握了供給側,就掌握了整個藝術市場的創作源頭。藝術類產品或服務是由藝術創作者提供的,因此,要控制供給側,引導與控制藝術創作者是關鍵。
西方資本的操控手段其實很簡單,就是扶持他們需要的創作者、支援他們想要的創作方向及型別。這對西方資本來說效果卻很顯著,而對我們藝術市場供給側的影響卻很糟糕。我們可以從藝術市場的幾個場景來感受事態的嚴重。
Ø 2013年,一位中國油畫家創作的油畫作品《最後的晚餐》,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億8044萬港元成交,重新整理畫家以及所有亞洲當代藝術作品的拍賣紀錄。這種示範效應是很厲害的,很多藝術家,特別是青年藝術家,會因此而投入到類似主題的創作中去,以符合資本的審美。我不是美術界人士,沒有相應的統計資料,無法得知在其之後到底有多少藝術家投入進來,又有多少類似作品產生。但當我去藝術館看展時,則總會時不時冒出這樣的想法“這畫的都是什麼玩意,真的是我們不懂藝術,還是我們的藝術創作者被西方資本帶偏了?”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感?
若真是被西方資本帶偏了,那問題就嚴重了。因為,大量的藝術作品、大量的藝術家已經脫離了人民群眾的藝術需求,從而導致藝術市場供給與需求的脫節。那麼,這些作品就不能依賴於真實的藝術需求而存在,這時,他們就只能聽命於資本。
Ø 最近這些年,藝博會在祖國大地上遍地開花,其他地方我沒去過,但藝術北京幾乎年年不落。我會發現一件事情,找國畫展區猶如大海撈針,而且展出國畫的畫廊還有一半有西方資本的影子。這令我很是震驚,不知其他藝博會情況如何。國畫創作已弱勢如斯,是否在供給端的根上被西方資本挖了牆腳?
Ø 798藝術區,可以說是全國有代表性的藝術聚集地。今年暑假,我趁著假期好好的去逛了一下,沒有放過一個小旮旯。我發現,情況和藝術北京如出一轍,展出國畫的畫廊真是少之又少,令人遺憾。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我的一些個人感受,沒有權威資料支援,但也令人深思。
資本對藝術市場需求側的影響
對於藝術市場的需求側,就有點玄奧了。你喜歡怎樣的藝術,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但當你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那就是了。但如果你看到的,都是資本想讓你看到的呢?
Ø 流行色誰在決定?
Pantone自2000年起釋出年度色Color Of The Year,每隔兩年邀請不同國家的顏色專家參與論壇,共同決定來年新色。會議結果會被總結在刊物Pantone View之內,成為國際時裝設計師、花藝師、消費者產品公司的指標。很顯然,我們喜歡什麼顏色都被別人決定了。
Ø 尤倫斯的展覽是要收門票的,還要排隊
798有很多畫廊,一般都是不收門票的,或者象徵性地收取一點。但像尤倫斯這種畫廊則是要收費的,低的展覽60元,高的則會到200多。儘管如此收費,但人們還是趨之若鶩,甚至排起長隊。我不得不承認西方畫廊在包裝方面真是一絕,讓人們覺得他們的展覽就是高階大氣上檔次,讓人們心甘情願地掏錢。這叫做創造需求。
Ø 面對藝術作品,我們很茫然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藝術需求也隨之產生。如果我問你想不想買一兩幅畫掛在家中,你可能會說想。但如果我問你要買什麼畫回來,你可能就會茫然。我自己就是這樣,我不知道該買什麼,那些時時被西方資本包裝處於高光之中的作品,我不喜歡,所以我不想買。高光效應是我們很難看到之外的作品,但就算偶然看到自己覺得不錯的,卻因為不知道這副作品價值幾何,缺乏判斷藝術價值的能力,不敢輕易出手。因此,這時候就被資本牽著鼻子走了,若是謹慎些的,就乾脆觀望不出手。(當然,我得說一句,那些“高光作品”我們不買,並不意味著沒人買,專業藏家會買,因為值錢。藝術市場變成了純粹的資本遊戲之地)。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西方資本影響需求側的手段主要有三種:一是透過權威直接影響你的偏好;二是透過高光讓你只能看到他們想讓你看到的,創造你的需求;三是在高光的影響下,使你失去對其他可能選擇的價值判斷力。
藝術市場的供給要與需求相匹配
最末,我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最重要的就是讓藝術供給與需求匹配,也就是讓我們的藝術創作者創作更符合老百姓需求的作品。這說著容易,做著難。具體如何讓藝術市場供給側與需求側匹配,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討。相信高手都在民間,我這裡只是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