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1月19日電 中國央行網站19日釋出《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援力度。
報告指出,我國是具有強勁韌性的超大型經濟體,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發展潛力大、迴旋空間廣闊的特點明顯,市場主體活力充足。今年以來,我國科學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保持較好發展態勢,主要宏觀指標總體處於合理區間。前三季度GDP 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5.2%。
第三季度我國經濟保持恢復態勢,發展韌性持續顯現,GDP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4.9%。第三季度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工業生產保持增長、效益增速較快;經濟結構調整最佳化,製造業增加值佔比提高,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單位GDP能耗下降;出口保持較快增長,貿易結構持續改善;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了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科學管理市場預期,努力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控金融風險,宏觀槓桿率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平穩,雙向浮動彈性增強,發揮了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功能。
報告指出,也要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織影響,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發展面臨一些階段性、結構性、週期性因素制約,保持經濟平穩執行的難度加大。全球疫情演進還存在不確定性,多國已出現疫苗接種人群感染變種病毒的案例。世界經濟復甦動能趨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組織(OECD)近期分別下調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0.1個百分點至5.9%和5.7%。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走高,美聯儲已開啟縮減購債程序,全球跨境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加大、金融市場估值調整的風險上升。國內經濟執行面臨疫情多地散發、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等挑戰。目前房地產市場風險總體可控,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整體態勢不會改變。 總的來看,既要堅定信心,又要正視困難,將改革和調控、短期和長期、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結合起來,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報告還指出,通脹壓力總體可控。2021年第三季度,消費市場供需基本平穩,豬肉價格持續下降帶動CPI漲幅降至1%下方。10月CPI同比上漲1.5%,預計四季度CPI溫和上漲,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內平穩執行。與此同時,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部分高耗能行業產品提價和低基數等因素影響,PPI漲幅繼續擴大,短期內可能維持高位。展望未來,國際疫情仍存在不確定性,但考慮到我國是全球主要生產國,經濟自給能力較強,有利於應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海外通脹上行的影響。總的看,我國總供給總需求基本穩定,央行實施正常貨幣政策,有利於物價走勢中長期保持穩定。
就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報告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國內外經濟形勢邊際變化的研判分析,統籌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穩定市場預期,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以我為主,穩字當頭,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處理好經濟發展和防範風險的關係,做好跨週期調節,維護經濟大局總體平穩,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密切跟蹤研判物價走勢,穩定社會預期,努力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用好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援增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實施好兩項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的延期工作,用好2000億元再貸款額度支援區域協調發展,落實好碳減排支援工具,設立2000億元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繼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最佳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強預期管理,完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堅持“風險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堅持底線思維,增強系統觀念,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
一是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加強對內外部市場環境和多種不確定因素的監測分析,深入研判市場流動性供求形勢,做好流動性跨週期調節,綜合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操作的前瞻性、靈活性和有效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中樞上下波動 。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形成中央銀行調節銀行貨幣創造的流動性、資本和利率約束的長效機制,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多渠道補充商業銀行資本,加大對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等資本補充工具的支援力度,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
二是繼續落實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保持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穩定性,繼續對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普惠性、持續性的資金支援。繼續落實兩個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的延期工作。保持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援力度不減,更好發揮其穩企業保就業的重要作用。落實好碳減排支援工具,引導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重點專案提供優惠利率融資,發揮政策示範效應,鼓勵社會資金更多投向綠色低碳領域,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揮好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作用,著力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三是構建金融有效支援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援政策實施力度,大力推廣隨借隨還貸款模式,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建設,推動形成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落實好金融支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強化考核激勵,加大對種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重點地區的支援力度。配合有關部門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基礎上,合理滿足煤電企業應急保供發電融資需求。創新運用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碳中和債券等產品,發揮金融對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援作用。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援力度 ,配合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是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完善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系,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持續釋放LPR改革潛力,充分發揮LPR改革在最佳化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市場化方式促進金融機構將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小微企業,增強小微企業信貸市場競爭性,推動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督促落實最佳化存款利率監管措施,保持銀行負債成本基本穩定,繼續推動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加強預期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發展外匯市場,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指導金融機構基於實需原則和風險中性原則積極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降低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成本,加強自身外匯業務風險管理,維護外匯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深化對外貨幣合作,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提高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使用中的便利化程度,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專案可兌換。
五是堅持防風險與促發展並重,持續推動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加強資訊披露要求,強化中介機構監管。健全高效聯通的多層次市場體系,培育多元化的合格投資者隊伍。加大對國家重大戰略和產業、區域支援力度,提升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穩步推動債券市場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及時防範和化解債券市場風險,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壓實各方責任,持續落實違約處置機制建設各項成果,最佳化統一執法機制,嚴厲打擊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六是建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不斷完善金融企業公司治理。堅持以強化公司治理為核心,深化大型商業銀行改革,建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引導大型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增強金融市場的活力與韌性,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繼續推進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壓實機構主體責任,一行一策,漸進式、分步驟推進存量業務改革,實現業務分類管理分賬核算,有序提高透明度,強化資本約束,加強風險管理,健全激勵機制,更好發揮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方面的重要作用。
七是堅持底線思維,增強系統觀念,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夯實金融穩定的基礎,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化解金融風險。全力做好存量風險化解工作,堅決遏制各類風險反彈回潮,防止在處置其他領域風險過程中引發次生金融風險。 進一步發揮存款保險市場化處置平臺作用,探索多種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支援中小銀行化解風險和補充資本。健全金融風險問責機制,對重大金融風險嚴肅追責問責。落實地方黨政同責,壓實各方責任,暢通機制、明確職責、分工配合、形成合力,有效防範道德風險。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推動銀行按時滿足附加監管指標,制定恢復計劃與處置計劃建議,落實資訊報送等審慎監管要求,及時進行風險提示。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中新經緯APP)
來源: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