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中美首腦影片會晤”之後,我花大量篇幅,回顧了這10個月以來,中美之間的激烈對抗(中美影片會晤了,可是拜登態度依舊敷衍),從而讓大家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美國無所不用其極,且遏華政策並沒有發生變化,拜登放低身段,無非是擔心對抗升級,承擔不起拉爆的代價。
特別是在中俄“首次聯合海上巡航”之後,震住日本和臺灣,局勢發展到這一步,美國意識到,如果繼續下去,事情只會更糟,所以他不得不一咬牙,“你不妥協是吧,好,我妥協”。
於是會晤之後,美國開始象徵性地支付“訂金”,一是在關稅方面,宣佈重新將雙面太陽能元件排除在第 201 條關稅之外,也即對之前加徵的關稅進行豁免,同時下調關稅稅率,這意味著相關產品可以出口到美國,且不再徵收額外的關稅。
二是放寬對記者的限制,去年5月,特朗普政府將中國記者的簽證,限定為90天,導致中國駐美記者和家屬,每隔90天就要申請延期,而自疫情暴發後,美國已暫停向中國記者簽發媒體簽證。
現在美國放寬對記者的限制,這件事在整個“訂金”當中,屬於最小的一個,即便如此,美國官員稱,“雙方舉行了持續數月的談判,才達成了該協議”。一個小小的記者限制,就談判了“數月”美國討價能力也不錯。
同時,美國可以在談的過程中,達到三個目的,一是維持談判,不至於使對抗馬上升級,這樣他就暫時不用擔心拉爆了;二是儘可能地拖時間,以擠牙膏的方式,慢慢支付“訂金”,從而保留一定的餘地和籌碼;三是顧全顏面,就算最後達成協議,那也是雙方“談判”的結果,而不是我美國怕他,單方面作出的妥協。
至於談妥之後,能不能兌現,說不定還可以繼續拖時間,以拜登-哈里斯政府的調性,這種可能完全存在,估計中國也看得透徹,所以特別說了一句,“中方承諾在美方政策措施到位之後,給予駐華美媒記者同等待遇”。
意思是,只有你先兌現,然後我才會給予同等待遇,不見兔子不撒鷹,這年頭騙子太多,得留一手。從這個角度來說,離美國真正付清訂金,還有一個艱苦的博弈過程。
但無論如何,美國在臺海局勢驟然升溫的高壓之下,進行策略性示緩,不管是不是權宜之計,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那就是,美國兩屆政府,窮盡所有手段,都沒能拿中國怎麼樣,從而不得不放下身段,“共存”,這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差不多等於承認,美國獨霸天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日子,已經到頭,今後不再由他一家說了算。
正是因為風向開始變化,老大都示緩了,小兄弟當然也不會一根筋,這幾天英國、德國甚至澳大利亞等國家,都開始轉變口風,其中澳大利亞希望也來一次首腦會晤,試圖改頭換面,重新做人。
特別是日本和韓國,這兩個難兄難弟,馬上又打了一次配合,韓國警察廳廳長,早不登獨島,晚不登獨島,偏偏在美國主持召開“美日韓三方副外長會議”前,突然愛國熱情高漲,“12來年來”首次登上了獨島,從而故意跟日本鬧彆扭,然後以此為理由,日韓兩國都缺席了會談後的記者會,讓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就是到天津來會談的那個女推銷員),一個人開完了全程。
舍曼單獨召開“聯合新聞釋出會”
日韓兩國大概是演雙簧,無非是避嫌,全天下都知道美國要遏制中國,小範圍開會聊聊,還無傷大雅,萬一在釋出會上,舍曼信口雌黃,說“三國對臺海局勢表示關切”之類的話,那就黃泥巴掉褲襠不是那個啥也是那個啥了,解釋不清。
所以日本和韓國,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逃避。在中俄聯手對日本“包圍式巡航”之後,我認為至少可以管一兩年,也就是一兩年時間之內,日本不會有過分的舉動,現在看來日本確實挺有眼騷的,識大局,知進退。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美影片會晤之後,中國的外部環境,會逐漸向好,畢竟主角都不敢把事情鬧大,何況群眾演員。當然,澳大利亞除外,這個國家入戲太深,把自己給陷進去了。
作為“殺雞儆猴”的重點物件,澳大利亞現在要想回頭,已經非常困難,中國短時間內不會放過他,至於以後嘛,得看錶現,無論誰上臺,都首先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公開認錯。
注意是公開認錯,不是私下道歉,上個月,英國舉行“2021年全球投資峰會”和“26屆全球氣候變化大會”之前,其首相約翰遜,為了得到中國的配合和支援,公開說了一段很肉麻的話,“我不反華——遠非如此,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一種偉大的文明”,言下之意,不僅不反華,還非常的嚮往。大英帝國真的混得很不好。
按照這個標準,澳大利亞之前比英國做得更過分,所以態度應該更誠懇一些,話也應該說得更肉麻一些,才有可能獲得稍高級別會談的機會(能不能談妥,還得看他的整改措施),否則將一直耗下去。這個國家似乎缺乏高人指點,光顧著喊話,要求會談,卻沒能找準竅門,不像英國那麼通透。
剩下的問題,估計是大家最關心的,中美會晤後,關係開始有所緩和,那麼臺海局勢會朝哪個方向發展?
這個問題實際上之前回答過了,“一旦啟動促統程序,就不可能停止”,此時美國無力遏制中國,才開始支付訂金,,哪能因為他說了幾句忽悠的話,就忘了正事呢,對臺灣的高壓,一刻也不會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