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多說,直接上資料。
這是深圳A股的換手率資料
從資料中可知,自2019年開始的這3年,確實是牛市。但是2019年到2020年這兩年的牛市和2021年有很大不同。
因為2021年指數沒漲,走勢是分化的
2019年到2020年,指數是漲的,相信不少人也賺到了錢。
本人2019年到2020年的收益率大概是171%(即100元變成了271元)
2021年回撤了30%到36%,收益率變成了73%~89%(即100元變成了173元~189元)
從資料統計中,我們還可得知在牛市剛開始的2019年,散戶做多熱情不高,直到2020年成交量暴漲,且2021年延續了這一行情,依舊是天量成交。
由此,我想到了巴菲特老人家的教誨,巴菲特對1958年的美國股市發表了看法,原文如下(翻譯文):
無論是業餘投資者,還是專業投資者,多是這樣。在過去的一年裡,人們找各種理由來證明投資股市的正確性,和前幾年相比,現在股市情緒化的人太多了,只要他們覺得能輕鬆賺大錢,就一直不會離開,還有更多這樣的人不斷湧入股市,把股價炒得越來越高,這個現象什麼時候休止,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我是確定的,股市裡這樣的人越多,持續時間越長,將來的後果越嚴重。
同時,我們也要牢記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的教誨:要想明白人生如何才能獲得幸福,首先要搞清楚人生如何才能變得痛苦。
對散戶的靈魂拷問:為什麼炒股虧錢的總是你?
要想明白如何才能炒股掙錢,首先要知道如何才能虧更多的錢?
因為你總是喜歡往人多的地方去,總是喜歡投機價格昂貴的股票,對好公司好生意好價格的股票總是缺乏耐心……
深套多年的散戶,既然能熬過那麼多年的虧損,為什麼盈利後不繼續熬呢?虧損都扛過來了,還怕盈利嗎?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散戶虧損?
讓我們來利用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來探尋散戶虧損的本質
為什麼散戶會虧損?因為散戶沒有研究能力,所以不知道好公司、好生意、好價格?而事實上,好公司、好生意是很容易判斷的,股市上那麼多知名大白馬及科技股,我相信任何一個散戶都能脫口而出。
所以好公司好生意,散戶不知道的觀點是不成立的。那麼剩下的就是好價格了。
好價格容易找到嗎?顯然是。那些知名的大白馬,股息率有多高,市盈率有低,大家去查查,反正一查大片。
既然好公司、好生意、好價格容易找到。為什麼散戶依然虧損呢?
我認為最終的答案在這裡(來自《證券分析》中的一段話,該書被稱為投資者聖經):
如果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著作是如此的廣為流傳和受人尊重,為什麼只有少數自律的從業者聽從他們的忠告?我認為,答案潛藏於三個人性特點之中,一,厭倦枯燥乏味,二,感性多於理性,三貪婪。
認真研究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並且很少能夠得出大量買入的清晰結論。翻閱許多公司的資料後,最終只是發現大部分公司即無過人之處,又沒有被大幅低估,這是件相當乏味的事。而同樣乏味的,還有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持有一家好公司的股票,即使股價表現很好,但大部分時間我們仍然感覺股價停滯不前甚至將要下跌。其中部分原因是由於公司股價在一天中的6.5個小時、一週中的5天、一年中的52周都在不斷變化。同時,市場的流動性也誘使我們不斷交易。
第二個挑戰是,面對股價反映出來的過分悲觀和樂觀時,我們仍然要堅持自己的信念。許多私營業主不會只關注企業的短期價值,這與公開市場不同。在公開市場上,股價上漲讓我們為自己的聰明洋洋得意,而股價下跌則讓投資者認為自己愚不可及。
第三個挑戰是貪婪,它總是擾亂投資者行為。基金投資者總是不斷地更換基金,試圖跟隨最新最熱門的基金經理。高額的管理費促使基金經理採取賺快錢交易策略。他們賺的錢越多,吸引資金也就越多,靠不可持續的高額回報吸引投資者。基金投資者快速地將資金從一隻基金更換到另一隻基金,然後基金經理孤注一擲,以期每個月都能創出佳績,這樣就形成一個迴圈。
最後:對明年行情,我偏悲觀,特別是一批高估值的股票,各種被炒上天的“茅”,各種所謂的賽道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