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學蟲洞
杜鵑並非指特定一種鳥,而是杜鵑屬10種鳥類的通稱,它有個大家更為熟悉的名字“布穀鳥”。
我國老百姓對杜鵑鳥的印象還是比較好的,因為很多典故和詩句都與它有關,比如“杜鵑啼血”“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等等。
然而,如果對杜鵑的生活習性多加了解,那麼我們心中杜鵑的悽美形象很可能會崩壞。
杜鵑借巢生子,幼鳥剛出生就會“謀殺”
世界上一共有10種杜鵑鳥,它們的體型相差較大,通常在24-37釐米之間,我國常見的有大杜鵑和四聲杜鵑,四聲杜鵑就是詩句裡常出現的“子規”。
杜鵑鳥一般單獨或成對活動,很少有成群現象。5-7月是它們的繁殖期,每到這個階段,它們就會不斷重複同一單調的聲音。
自然界有一些鳥類是不會築巢的,杜鵑亦是如此,但是它們更過分,連孩子都不自己養。杜鵑把卵產在其他鳥類巢穴中的行為,叫做“巢寄生”。
值得一提的是,並不是只有杜鵑才會“巢寄生”,世界上有80多種鳥都有這種行為,佔據鳥類總數的1%。
杜鵑成對交配之後,雄鳥瀟灑離開,而雌鳥會找機會把卵下在葦鶯、黑卷尾等鳥類的鳥巢裡。
它們的“借巢生子”是門大學問,堪稱鳥類世界的甄嬛傳。首先,它們要找到產卵的機會。
劍橋大學的鳥類學家發現了一種現象,在葦鶯產卵後不久,雌性杜鵑會在對方巢穴附近模仿食雀鷹的叫聲。
食雀鷹是葦鶯的天敵,聽到這樣的聲音後,它們便會開始警覺,不敢輕易回到鳥巢中,杜鵑雌鳥就贏得了“狸貓換太子”的時間。
不過,不是所有杜鵑都會這麼做,而且有的更加囂張。有學者觀察到大杜鵑侵佔黑眉葦鶯的巢穴,面臨驅趕,它不僅紋絲不動,還直接飛入巢內產卵。
不得不說,這隻雌性大杜鵑實在是太霸道了!黑眉葦鶯在巢外嘶鳴,它卻臥巢長達40分鐘,產卵後迅速離去,而黑眉葦鶯竟然沒有把它的卵拋棄,也沒有另覓新巢。
那些趁宿主鳥不備,在巢內產卵的杜鵑,還會叼走或吃掉1-2枚宿主鳥的卵。
這是個一石三鳥的做法,主要的目的是避免宿主鳥發現卵的數量不對,同時能防止幼鳥太多擠佔自家孩子的食物資源,選擇吃掉的話還能填肚子。
而杜鵑的幼鳥似乎繼承了自家母親“惡劣”的性格,羽毛都沒長全就學會了“謀殺”。
杜鵑的幼鳥比宿主的幼鳥更早孵化出來,此時它們會雙腳撐在巢的兩側,將宿主鳥的卵或者雛鳥運到背上,拱出巢外。
由於鳥巢大多是建在高處的,被拱出鳥巢的鳥卵/雛鳥基本只有一個下場:死亡。之後杜鵑幼鳥就可以獨享宿主鳥媽媽的所有投餵。
當鳥類發現養了一隻杜鵑雌鳥,會作何反應?
那麼問題來了,宿主鳥知不知道自己在“為他人作嫁衣裳”呢?如果發現自己養了一隻杜鵑雌鳥,它們會怎麼處理?
宿主鳥對待杜鵑雌鳥的態度可分為兩個階段,孵化前和孵化後。在孵化前,有的宿主鳥無法辨別杜鵑鳥卵,有的宿主鳥透過卵的形狀和顏色來辨別不屬於自己的鳥卵,之後去除。
因此,杜鵑在產卵時會選擇鳥卵與自己相似的宿主鳥巢,產藍色卵的杜鵑就找產藍色卵的鳥巢,產白色卵的杜鵑就找產白色卵的鳥巢。
除此之外,杜鵑也深知“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它們平均每年產蛋2-12個,但是每個鳥巢只產1-2只卵。
這樣一來,就算某個鳥巢裡的杜鵑卵倒黴地被扔掉,也有其他後代能夠被孵出來。
這時就來到了另一個階段:面對巢裡出現的杜鵑雛鳥,宿主鳥又會如何處理?杜鵑幼鳥孵化後,宿主鳥基本不會傷害它,而是繼續哺育它長大。
有的宿主鳥會懷疑這不是自家孩子,但是它們不敢冒險,因為萬一認錯,那殺死的就是自己的後代了。
所以自然界會出現這樣的奇葩景象:體型較小的成年葦鶯,在給比自己還大的杜鵑雛鳥餵食,看起來彆扭又奇怪,就好像葦鶯養了只巨嬰。
下面這張圖,杜鵑不像在接受餵食,反而像是要吃了麻雀:
這麼一看其實宿主鳥是有點悲哀的,明明孩子被杜鵑母子害了,自己還親手養大了自己的仇人。
杜鵑是益鳥
用人類世界的法則來看待杜鵑的行為,會覺得這種鳥簡直太惡毒了,但其實用人類的思維去解讀動物的行為是不客觀的,它們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生存繁衍。
而且,從對人類是否有益的角度來說,杜鵑其實是益鳥。它們主要以昆蟲為食,會吃松毛蟲、毒蛾等等,對林業有很大幫助,是著名的森林益鳥。
在宿主鳥中,有些鳥類會得到杜鵑的“區別對待”。
相關實驗說明,杜鵑雛鳥會噴出一種散發惡臭的液體,能夠幫助烏鴉防禦獵鷹等捕食者。而且,杜鵑幼鳥孵化後並沒有傷害烏鴉卵。
杜鵑之所以形成巢寄生的特性,是因為它們並非一夫一妻制,而是一夫多妻制,而建造鳥巢需要耗費大量精力。此外,杜鵑鳥卵孵化時間短,如果自己哺育,是無法平衡捕食和孵蛋的。
巢寄生行為在人類看來非常殘忍,但這隻能說是杜鵑等部分鳥類的生存方式。
————————————
本文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