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家庭中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就說明這個家庭的發展前景還不錯,至少子孫後輩不會過得太痛苦。
老人之所以被人尊敬,不僅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和年紀,還因為他們做事的態度以及做人的品德。品德高的人,又有誰不敬佩呢?
無論在社會上也好,還是在家庭中也罷,我們所崇拜的人,不應該是身份地位比較高的人,而應該是言行舉止堪為榜樣的人。
在一個家庭當中,既然德高望重的老人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就說明毫無品德的老人也會有相當大的消極影響。
有道是“老人無德,禍連一家。”
一位老者沒有德行,那他毀掉的就不僅是自己的聲譽和名望了,更重要的還有家庭的根基,以及子孫後輩的未來。
為何如今家庭的關係愈發緊張?為何孩子和父母總出現或多或少的矛盾和爭執呢?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老人沒有帶好頭,上樑不正下樑歪。
家庭中出現這4類“老人”,那是你痛苦不堪的源頭。
02
自私做作的老人,會讓你活得痛苦。
從人性心理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存在“精緻利己”的行為,這是由人的基本屬性決定的,不能避免。
不過,“精緻利己”的行為也分淺度精緻利己以及過度精緻利己。前者是正常的操作,而後者就會害人害己,最後被人唾棄。
何為過度的精緻利己行為呢?那就是極度自私,一點也不懂得想想別人。你把他當成了親人,甚至為他付出,可他一味心思只想著自己。
有個道理我們要明白,當人壞到了一定的程度時,那他不僅會破壞自己的家庭,還會連累家中的親人,更有甚者,還會影響子孫後代的發展。
那些過分自私自利的老人家,他們只顧著自己享樂,而不顧兒孫的死活。哪怕兒孫活得不幸福,他們也毫不在乎。
所以說,一旦你碰到了這樣的老人,那你往後餘生都不會活得輕鬆。
03
品德不良的老人,會帶壞家庭的風氣。
看一個人是否好人,我們首先看他的“品德”。品德就像是一面鏡子,將他內心的所思所想完全顯現出來。
有些人雖然嘴巴不好,說話不好聽,可他品德不錯,做人也過得去。跟他相處,也不見得是什麼壞事。
相反,有些人嘴巴不錯,表面功夫特別好,可實際上品德不行,讓人感覺到噁心。跟這樣的人相處,你只會感覺到特別麻煩。
就像家庭中的做作老人,他們不是今天要求這個,就是明天要求那個。在他們眼中,兒女並不重要,自己過得好才是最重要的事兒。
如果兒女不跟老人一起住,問題還不算大。相反,如果兒女跟老人住一起,而且這個老人做作不堪,那兒女的生活質量就會直線下降。
別認為老人家就一定想後輩過得好。這世上的人心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好。
04
不懂體諒的老人,會激發家庭的矛盾。
人與人之間,最需要的並不是錢財利益,而是“體諒”二字。可偏偏就是這兩個字,讀起來特別簡單,可做起來卻特別困難。
深陷困境中時,你最希望遇到能“體諒”你的親人朋友,而不是那些冷眼相對,甚至落井下石的人。
疲累一天回家之後,你最希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以及父母伴侶的體諒。一句“你辛苦了”,也許就能勝卻人間無數。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一切都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簡單。也許長輩一句體諒的話都不說,就只在一旁責怪你,謾罵你。這,也是有可能的。
就像一位賢惠勤勞的媳婦,她最希望遇到能夠體諒她的婆婆。如果婆婆懂得體諒,那雙方的矛盾就不會多。反之,人與人之間就會爭鬥不休。
別認為“體諒”無用,也許這世上最美的那一刻,就是別人體諒你的那段時間。
05
毫無感恩之心的老人,會影響家庭的未來。
一個家庭中,為何老人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兒女要好好侍奉自己呢?
其實,這就是傳統“家庭等級”觀念所造成的後果。父母覺得,長輩的身份比較高,兒女就該好好地尊重長輩,對長輩言聽計從。
其實,這樣的觀念是有問題的。並不是說這種觀念不好,而是說這種觀念會讓人失去“感恩”之心。
老人認為後輩要感恩,可老人自己卻做不到感恩。這種過分“雙標”的行為,最後傷害的,就是整個家庭了。
孩子和父母之間最好的關係,莫過於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在某些事兒上,你感恩我,我也感恩你,雙方都懷著一顆“感恩”之心。
感恩,才能讓家庭愈發強盛。反之,如果做人不感恩,最後的結果不過是“害人害己”,親手埋葬了後半生的幸福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