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爭吵的兩個女人,誰也不讓誰,她們一個叫熊麗,一個叫李芬。熊麗是李鳳玲的小女兒,李芬則是李鳳玲的三兒媳。兩個人算是一家人,但是如今為何鬧得不可開交呢?
原來一個月以前,李鳳玲意外摔倒,摔斷了股骨,醫院給老人做了股骨置換手術。但是就在老人剛手術完的一個月以後,老人的兒子便迫不及待的讓母親出院了。甚至表示後面的複查費用也不想再出一分錢,三女兒熊麗看到母親被如此對待,非常生氣。
於是便上門找哥哥對峙,沒想到嫂子和他吵了起來。其實熊麗的怒氣早就被激發了,只是一直被她壓抑住了。母親剛摔倒送進醫院的時候,哥哥就表示自己不願意出醫藥費。明明醫院的醫生建議老人早點動手術,早點動手術風險就越低,但是熊麗的哥哥們都不願意出手續費,他們直接把老人接回了家裡,甚至之後並沒有帶老人繼續去醫院治病。
反而是從農村裡面找來一些土醫生,給老人治病,土醫生把老人綁在病床上之後,就沒有其他的醫療措施了。熊麗看到被綁在床上的母親,每日疼得直叫喚,出於無奈之下,她只能先把母親送進了醫院。母親的手術拆線複查,兒子們都再也沒有出現過。
連李鳳玲老人都對兒子們失望了,認為他們之前對自己好,就是想霸佔自己的房子和家產。李鳳玲獨自將兒女們養大成人,本來應該是親密的母子關係,為什麼在老人重病的時候?幾個兒子對她不管不顧呢?
帶著疑惑,熊麗和記者一起前往哥哥家裡,決定問個清楚。熊麗和三哥家住在一個小區,雖然住的很近,但是三哥也從來沒來過他家裡看過母親。三哥也從來不跟熊麗透露自己的家庭住址。
找不到三哥的熊麗,只好去找老四,恰巧就在小區樓下,見到了老四。但是一見面的兩人立馬吵起來了,老四一直強調自己出了錢,盡了力,不要再來找他。轉頭走進了電梯,不願意和記者、熊莉交談。
後來多方聯絡老三,終於接電話了,一行人來到了熊麗三哥家裡。一進門,熊麗的三哥和三嫂李芬就站在門口。熊麗直接發問,李芬就和她吵了起來。李芬非常氣憤的表示,在老人住院期間,費用都是由兒子們承擔的,他們上門去看老人。
熊麗不是多加阻撓,就是一見面就諷刺挖苦他們。所以每次去看老人,兄弟們都非常的憋屈,所以久而久之,大家也不想去看老人了。在三嫂李芬的話語裡,兄弟們對老人如此冷漠,還得歸根於熊麗。
但是熊莉並不這樣覺得,反正是說這些事情的源頭就是因為三嫂,她還記恨著十幾年前的事情,耿耿於懷。就是因為十幾年以前老人幫熊麗帶過孩子,卻沒有幫兒子帶孫子,所以李芬對熊麗非常不滿,這個矛盾就一直存在至今。
沒想到熊麗這番話直接激怒了三哥和三嫂一家,老三直接指著熊麗的鼻子痛罵,將之陳年往事都抖落出來。
原來其中還有不為人知的隱情,在1969年的時候,李鳳林年僅40多歲。因為丈夫意外去世,她只能獨自撫養六個孩子。慶幸的是幾個兒女之間年齡差距非常大,大的可以照顧小的,成年的可以外出打工,掙錢養家。當時年齡最小的就是熊麗,年僅13歲。
因為是老么,所以得到了李鳳玲的特別寵愛,不僅不用做家務,甚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她幾乎得到了家裡最好的東西。老人每次都把最好的留給她,其他子女都沒有這個待遇。
熊麗在19歲的時候成家了,丈夫的是承包工程的商人,家庭條件優越。熊麗在那個年代就住上了豪宅,開著桑塔納,風光無限。
但是年輕人衝動,熊麗和丈夫因為一些小事不合,馬上就離婚了,熊麗拿到丈夫給的14萬補償,兩年之間就揮霍一空,然後沒過多久,她又結婚了,這次的丈夫沒有第一任丈夫那樣闊綽,主要是做小本買賣的,生活還算是富足。
但是兩人最後面還是因為性格不合,又離婚了。她在外漂泊,獨自一人生活,或許是想念家庭的溫暖,在1998年的時候,她搬回來和母親一起住。李鳳玲非常心疼女兒,眼見女兒婚姻之路不暢,對女兒更加疼愛。
前幾年老人在老家的房子被深深留下了一大筆徵收款和安置房,幾個兄弟姐妹就老人的養老問題達成了協議。兄弟平分徵收款,熊麗繼承安置房,負責貼身照顧老人,如果老人意外去世,養老送終的錢由兒子承擔。
原本這份協議寫的清清楚楚,大家也按照這份協議去做。但是老人摔斷股骨,這一次熊麗沒有出一分錢,倒是不停問哥哥要錢,甚至還上門辱罵,所以兩家人對熊麗的印象降至極點。
如此來看,造成家庭不和的是這次意外和熊麗。但是熊麗並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婚姻失敗是有自身的原因,但是在給老人養老的問題上,自己並沒有做錯。平時自己貼身照顧母親,老人生病的時候都是她照顧起夜,她也非常辛苦。
老人生病的時候,她每天只能睡三個多小時。現在老人手術做完了,後續的拆線和複查的費用由哥哥承擔,又有何不對?況且老人的存摺還被三嫂拿走了,這筆錢更應該是他們出。
一聽到這話啊,李芬又徹底炸了。向記者憤憤地說道,老人李鳳麗每個月原本有1400塊的退休金,原本這筆錢好好的存在存摺裡面,方便給老人應急。但是有一天李芬拿著存摺檢視,發現打款的第二天,老人的退休金,就會被熊莉全部拿走。
熊麗從第一次結婚之後就再也沒有上過班,結婚的時候花銷靠老公,離婚之後花銷靠母親,自己又不去上班,沒有錢。所以他們懷疑熊麗挪用了老人的養老錢,他們才會將老人的存摺拿走,以防熊麗再繼續拿錢。
老人偏袒小女兒,讓他們非常無奈,對於李芬來說,只要婆婆在家,就算熊麗做錯了,但是她還是偏幫熊麗。甚至連她女兒兩歲走丟的時候,老人都不管,後來還是好心的鄰居幫她找回女兒。從那之後,老三一家跟李鳳玲產生了隔閡。
對於老三一家來說,生活最困難的時候,正是熊麗嫁給第一任丈夫,最風光的時候,但是小姑子當時對他們不聞不問,母親明知道自己家裡的情況,也不幫忙。他們很難對熊麗產生好感。
並且熊麗早就遷戶口了,村裡徵收土地的時候,徵收款本來就沒有她的份,但是李鳳玲執意要把20萬的徵收款和安置房都給他一個人。老人的這種行為,其他子女無不寒心,本來是血緣於水的親人,但是在一次次偏袒之中都離了心。
吵架過後,每個人臉上都顯現出疲憊,都坐下來好好談話,李芬表示,如果熊莉執意想要存摺,那以後老人住院費用,都要由她來負責。不然她就搬出老大的房子,然後老人的所有養老問題都由幾兄弟來負責。
對於李芬開出了兩個條件,熊麗一個也不答應,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沒有功勞也是有苦勞的,母親到現在都還沒有拆線,不停喊疼,她也不想把時間都浪費在和哥哥的糾纏之中,她決定先把母親帶去醫院拆線。
在去醫院之前,李鳳麗拿出了一份遺產公證書,她不管其他兒女的反對,在自己去世之後,房子是一定會留給熊麗的。
慶幸的是到了醫院拆線的時候,醫生說老人恢復良好,感覺身體疼痛是骨頭磨合的正常表現。
為了進一步解決矛盾,社群聯絡幾兄妹過來,坐在一起進行調解。果不其然,他們一坐在一起就開始互相吵架,互相埋怨。哥哥和嫂子指責熊麗好吃懶做,不上班,熊麗指責兄妹出錢不出力。
其實他們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發聲,沒有所謂的誰對誰錯。最後在社群調解員的調解之下,一家人還是達成了初步的協議,關於養關於老人的贍養問題,還是按照之前制定的那份協議進行,之後的複查和拆線由兄弟們輪流帶去。
然後老人的退休金,400塊用於每個月的複查,買藥500塊用於老人的零用開銷,剩餘500塊就存在銀行,如果不夠,再由兄弟三個平攤。
如果老人去世之後還剩有錢的話,就由熊麗繼承,熊麗開心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其實原本是親如一家的兄弟姐妹,但是後來因為種種事情漸漸失去了親密,各自有各自的小家都會為了各自的利益著想。
有時候如果能退一步,反倒是海闊天空,譬如熊麗說話能夠少一些咄咄逼人,嫂子們對待的熊麗的態度能夠給予一些柔和,相信結果就不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