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作為一戰、二戰中的著名“搖擺人”,義大利在兩次戰爭中都以“最樸素”的方式,透過臨時跳船的方式,獲得了更多的實際收益,不過相比較而二戰中義大利軍隊的各種“秀”,一戰中的義大利軍隊則是實實在在地吃了相當多的苦頭,在於奧匈帝國軍隊的“硬鋼”過程中,也是損失了大量的軍力。
一戰中的義大利:出兵500萬,傷亡高達137萬
到一戰時,相比較於歐洲的傳統強國們,1861年才由撒丁王國完成一統建立義大利王國來說,才是還只是一個年輕的國家,雖然二元制的奧匈帝國也不過是1867年建立的,但是此前的奧地利也曾擁有歐洲霸權,並長時間都是擁有大量人口和土地的歐洲大國,而義大利在一戰前就顯著太“年輕”了。
在一戰開始時,義大利雖然早早地加入了同盟國,不過實際只是保持中立,並沒有真正的大規模參戰,直到英國、法國出現給了些“好處”(戰後分得阜姆和達爾馬提亞),這打動了義大利,在1915年時義大利轉身加入了協約國,5月時對同盟國宣戰。
雖然在海上意軍封鎖住了奧匈帝國海軍,不過在義大利北部長達644公里的戰線上,主要的戰線分為伊松佐、阿爾卑斯山區和特倫託,其中伊松佐地區的戰爭最為慘烈,兵力規模處於優勢地位的義大利軍隊,始終無法攻克奧匈帝國軍隊的防線,反而自己總是傷亡居高不下。
在1917年10月24日—11月9日的第12次伊松佐戰役時(又稱“卡波雷託戰役”),得到德國軍隊幫助的奧匈帝國軍隊,3個集團軍和“暴風突擊隊”迅速取得了突破,直到英法軍隊的支援(5個英軍師、6個法軍師)到來,才頂住了奧德聯軍的進一步進攻,這一戰義大利軍隊總計兵力高達140萬人,結果奧德聯軍傷亡2萬餘人,意軍付出了3萬人的傷亡,有多達26.5萬人被俘,總計損失兵員近30萬人。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一戰,奧德聯軍深入義大利多達100公里,佔據的土地面積多達1.4萬平方公里,要知道索姆河戰役,雙方傷亡130萬人,英法軍隊才推進了12公里,第二次馬恩河戰役,英法美意軍隊成功反推進攻失利的德軍,也不過才推進了40公里;而第12次伊松佐戰役也被認為是一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山地戰”,同時火炮密度也是一戰中最高的一次,平均每公里配置的火炮數量多達207.7—259門。
據統計,從1915年到1918年一戰結束,義大利累計出兵超過500萬人,其中,陣亡人數為42萬人,受傷人數則超過了95萬,合計傷亡高達137萬人,傷亡率為27.4%。
一戰中的意軍裝備:奧式步槍
1、制式步槍:有著奧匈名稱的“曼利夏”
義大利士兵在一戰的制式步槍為“曼利夏-卡爾加諾”M1891型步槍,全長1291毫米,重3.8公斤,口徑為6.5毫米,內建6發彈倉,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有著奧式“曼利夏”的名稱,不過與當時奧匈帝國以及現在奧地利的“斯太爾-曼利夏”其實有一定的區別。
義大利M1891型步槍是由工程師薩爾瓦多-卡爾加諾研發的,不過其槍機等一些結構借鑑了當時毛瑟和曼利夏的優點,與曼利夏步槍之間最直接的關係便是彈倉和供彈系統,而被人命名為“曼利夏-卡爾加諾”,也是表明其設計受到了當時曼利夏式步槍影響的關係。
2、最早的衝鋒槍:
義大利是一戰中最早應用衝鋒槍的國家,維拉-佩羅薩M1915衝鋒槍,甚至比德軍的“花機關”MP18衝鋒槍還要早,也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支衝鋒槍”,另外義大利軍隊還裝備有OVP M1918衝鋒槍,採用25發的弧形彈匣供彈,發射的是9毫米格利森蒂彈藥。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兩戰很相似的義大利
義大利在一戰對同奧匈帝國宣戰時的軍事準備並不算充分,不僅武器彈藥十分缺乏,從此前不足100萬常備軍迅速擴增的義大利軍隊,也面臨著訓練不足,從軍官到士兵的作戰經驗都遠不如對面的奧匈帝國的情況,同時,義大利的武器生產能力也無法像其他強大的國家一樣,有快速擴增軍工生產的能力,這導致,義大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一直無法迅速提升工業產量。
二戰中的義大利,雖然軍力不錯,不過戰績談不上出色,主要的原因在於軍事準備不充分,戰前動員不足,意軍普遍有厭戰的情緒,這實際上與一戰中的義大利軍隊有不少相似之處,到了二戰後的1946年,在民怨沸起中,義大利也放棄了君主制,義大利王國成為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