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到底有多慘烈呢?
在由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災志編纂委員會所編寫的,總述大事記中,把他形容為:
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災害損失最重,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在慘烈的天災之下,卻也有各種人性的光輝在閃爍。
一聲解放軍來了,有救了,是那個時候最有力的強心劑。
其中,空降兵十五勇士就是一個例子。
當然,這個名號算是一個非正式的集體稱謂。指的是2008年5月14日,由於震中地帶的茂縣已成“孤島”,為了勘察災情和開啟救災通道,在4999米的高空,無氣象資料,無指揮引導,無地面標識的“三無條件”下,依舊毅然跳下的十五名空降兵。
那麼,當時的情況到底有多惡劣?十三年過去了,這十五名勇士又過得怎麼樣了?
一,已經寫好遺書,緊急集合的100名空降兵精銳
時間先回到5月13日,時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長的李振波,受命組織和指揮一支突擊隊空降震區,這是空降兵當時成立58年以來,第一次以空降的形式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
插句題外話,也正是這一次暴露了大量的問題,因為這種超過5000米高空的跳傘,在美國等國已經是普遍應用的作戰技藝,但咱們卻很少使用,直到這次後,我們才痛定思痛,迅速加大了相關投入和訓練,把水平提升到了一線水平。
回到當時,那時候的茂縣處於震中地帶,道路受損嚴重,地面救援部隊進不去,通訊手段更是幾乎全無,全國人民都迫切需要知道里面的真實情況,也需要給倖存者提供救援。
有人要說為什麼不用直升機?首先氣象條件不是一般的惡劣,降落地點更是沒有,而且當時能飛進去的大概只有中美蜜月期買的黑鷹,全國不到20架,在四川附近的就更少了。此外,當時直升機嘗試整整6次的著陸,結果全部都沒成功。
所以這時候,傘兵就成了唯一的希望,想要進入已成“孤島”的茂縣,只能靠空降。
5月13日上午9點。
李振波大校和100名空降兵登上了前往災區的飛機,此前大家已經寫完了遺書。因為餘震不斷還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地形條件太惡劣了,不是高山就是懸崖,河流,還有亂七八糟的高壓電線,被震壞的房屋,茂密的叢林。
最後一個跳進去的勇士殷遠在回憶的時候表示,嚴寒沁入骨髓,缺氧令人眩暈,四周高聳的雪山讓他感覺就像跳進了一口井裡。
而且高山的海拔高度均在四千米以上,他們平時訓練往往只有幾百米居多。
當然,這也不能阻擋空降兵們的決心。十五勇士裡的王磊表示遺書寫了,很簡單,當時災區危急,人命關天,哪有時間尋思害怕的事兒,只想著完成組織交給我們的任務,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二,出師不利,空降條件的惡劣情況比想象中更嚴重?
5月13日上午10點。
載著李振波等空降兵的飛機,衝破電閃雷鳴和狂風暴雨,從8300米高度的烏雲中穿過並開始下降,離目標上空越來越近,傘降的時刻眼看即將到來。
但是意外卻發生了,當飛機下降到7500米的時候,機體開始迅速結冰。
飛機下降到7000米的時候,飛行員發現雨刮器乾脆被凍住了,什麼都看不見,只能靠儀表飛行。
飛機在6200米處的時候嚴重結冰,警報燈已經瘋狂閃爍了起來,飛機出現了嚴重的抖動,艙門更是打不開。如果不迅速調整的話,飛機恐怕會有解體的風險,到時候機上這上百號人,幾乎都難以倖存,任務也意味著失敗,推遲越久,受災群眾也許死亡數量會更多。
無奈之下,飛機只好爬升回了8000米的高空,憤怒又焦急地在上空轉了一圈後,不得不先返回成都機場,同時,這意味著計劃也必須做出改變和調整。
三,多方商討之下,100名空降兵精銳中,再挑選出15名空降兵精銳
5月13日的深夜。
在多方緊急研究之下,從部隊調來了25面翼型傘,和平時傘兵用的圓傘不同,翼型傘是可以靈活調整方向的,而且茂縣高山聳立,林深叢密,面積較小的翼型傘也可以更好的抗風。
但是翼型傘同時存在一個致命問題,是真的致命的那種,它是靠運動製造浮力的,如果空降的時候撞到巖壁或者其他障礙物,浮力消失後,人將直接滾落崖底,後果不堪設想。
同時翼型傘操作難度大,對技術和膽量,反應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只有圓傘跳傘到一定程度了的人,才能做翼型傘訓練。
最終,這一百名精銳中,雖然人人請戰,但是會跳翼型傘的只有22個人,有7個要幫忙做跳傘前的準備,最終只有15個人能組成這個先遣隊。
其中,其實原本只有14人甚至更少,因為像是李振波大校,他是可以不用盲跳的,他的任務只是組織空降,但是李振波在13號看完災區複雜的情況後,馬上決定自己要帶頭跳,打電話給領導表示,不管怎麼樣,我們一定要跳下去!
而另一個勇士向海波,更是直到5月14日臨出發前,才得到李振波的批准。李振波表面拒絕的理由是向海波跳傘次數還少,實際上深層的原因是覺得向海波僅僅才23歲,他很清楚這一跳,死亡如影隨形,實在不忍心一個23歲的少年就此犧牲。
而向海波自己卻仍然多次請戰,他不怕嗎?他也怕運氣真的在這次就用完了,因為這麼多年來,先後就有4次主傘打不開的緊急情況,但是他還是選擇請戰。因為沒有凌空一跳的勇氣,是當不了空降兵的!
還有另一個勇士於亞賓,出發前特地把存摺裡還有多少錢都跟家屬交代了,結果被同為空降兵的妻子一通呸呸呸。
四,最終時刻到來,空降兵15勇士一躍而下!
5月14日11時37分。
載著李振波在內的十五名勇士的飛機,再一次飛到了茂縣的上空。李振波做了最後的戰前動員,他說了地形的艱險,條件的惡劣,跳傘的注意事項等。
唯獨沒有說,這次跳傘有生命危險,甚至很多人有可能會再也回不來。
因為他知道,如果怕死,這些人就不會出現在此時此地了。
他如此,他們亦如此,中國軍人都如此!
隨後,艙門開啟,在茂縣上空4999米處,李振波第一個跳了下去。接著是於亞賓、任濤、李玉山、向海波、雷志勝、趙四方、劉志保、趙海東、郭龍帥、李亞軍、劉文輝、王磊、王君偉、殷遠。
然後這15個人,在降落傘沒有開啟的情況下,自由落體了1500多米。因為開傘需要在3500米海拔下。
在呼嘯著的風聲,刺骨的嚴寒,眼前快速變換的山體中,不知道過了多久,也許是很久,也許是一瞬,總之到了該開啟降落傘的時候了。
結果,意外出現了。李振波和王君偉的主傘打不開了。
這還不是唯一的意外,由於地形太複雜,殷遠摔進了櫻桃林,傘掛在了樹上,李振波和王君偉開啟備用傘後,李振波又撞到了樹上,大腿被樹枝刺穿。雷志勝右腿則砸在石頭上,瞬間腫起,只能一瘸一拐的走路。
但幸運的是!14日12時25分,地震發生後的第46個小時,空降軍15勇士全部空降成功,雖有掛彩,卻無人犧牲!
勇士們著陸成功後,強忍著身上的傷痛,先向指揮部發去情報,建議取消後面的大規模空降。他們將承擔起獨立偵察災情,引導空中救援的任務。
隨後勇士們開始步行,挺進汶川。
一邊是頭盔被石子打得砰砰直響,一邊是滑坡不斷,半間房子那麼大的石頭就砸落在他們上一秒踏足的地方。
當然這一切的危險,在見到災區群眾之後,他們就感覺值了。
勇士李玉山表示,一個40歲的男子抓住他手時,大喊解放軍來了時,他的手一直在顫抖。
統計資料表明,7個晝夜裡,他們翻越了4座海拔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在7個鄉、55個村莊偵察災情,上報重要災情30多批次,為後續救援提供了寶貴的科學依據。
在茂縣、汶川沿途開闢機降場6個,引導機降、空投20多架次。其中,在汶川開闢的首個機降場,為震中地區輸送了大量救援物資;在茂縣牟託村開設的空投、機降點,一舉解決了附近10萬受災群眾和傷病員的困境。
上圖為勇士們回到機場後的合影,從左往右、從後到前依次為劉文輝、李玉山、王磊、趙海東、劉志保、雷志勝、殷遠、趙四方、王君偉、任濤、李振波、於亞賓、郭龍帥、李亞軍、向海波。
五,空降軍十五勇士的近況
當然,如今已經13年過去了,這15個勇士只有李振波、於亞賓、殷遠、李玉山和向海波還在部隊,其他人均已退役,有的做了警察,有的跑起了運輸,有的則開了店。
有意思的是,在空降兵15勇士事蹟被報道出去後,一個去做志願者的女大學生找到了李亞軍的電話,幾次簡訊後,女孩給李亞軍發去了自己探望他家鄉和親人的圖片,順理成章的,兩人走到了一起。
而於亞賓已經是空降兵研究所所長,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2016年一套高空跳傘保障系統已經得到應用了,從防寒供氧再到導航,各種功能齊備,而且17年又有了新型的雙人武裝翼傘,傘兵可以帶著搜救犬和救援專家一起從天而降。
總之,再也不用讓咱們的子弟兵冒著生命危險,毅然跳下千米高空了。
而已經是空降兵某部連長的向海波,在2017年參加國際軍事比賽的時候,遇到了已經57歲的李振波,他發現帶頭跳傘的這位老領導,遠看很紅潤,近看才發現不可避免的老了許多,臉上都是常年訓練帶來的曬傷紅斑。
於是向海波迸發了一個想法,他要把這些人給湊起來,並且在2018年春節前夕的時候,終於湊齊了這15個老戰友。
他發現,雖然很多人已經退役,但是當兵是他們這一輩子最深刻的事情之一,所以有很多人頭像還是天空,大地,傘花。
郭龍帥退伍後,去了交通運輸局,有一次起吊組裝機械時出了意外,指骨被砸斷,領導讓他
休息他卻不肯,軍人的那股子勁讓他簡單包紮後就帶傷工作去了,自此留下了一點後遺症。
雷志勝則去家鄉的街道工作,而且工作很繁忙,時不時身兼數個崗位。但他覺得部隊裡出來的,這些不算事。
任濤退伍後則去學了駕照,跑起了長途運輸,有一次聽說開大吊車的司機丟了錢包,二話不說便掏了身上的錢給他,不辨真假,對他來說,他骨子裡依舊是兵。
李玉山則是某營的傘訓主任,把三無空降,也就是他們當年在無氣象資料,無指揮引導,無地面標識的這個作為了主攻方向,還兩次出國學習。
殷遠則已經是二級軍士長了,是某特戰旅的傘訓“總教頭”。
他們依舊不改本色,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
這,就是中國軍人!向他們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