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晶晶)近日,燦勤科技釋出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1-9月營業收入24,800萬元至25,000萬元,同比上年下降71.79%至72.02%,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6900萬元至7100萬元,較上年同期變動-70.21%至-69.35%。燦勤科技主要從事微波介質陶瓷元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陶瓷介質濾波器是公司的主要產品。燦勤科技一個比較為人所知的標籤是華為哈勃入股、華為是其第一大客戶,在2019年營收比例高達91%。
燦勤科技表示,2021 年後續期間,若國內市場 5G 基站建設進度仍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其的市場份額下降明顯、公司主要產品陶瓷介質濾波器的價格降幅進一步擴大、單位成本降幅不及價格降幅,都將使其2021年度的業績面臨進一步下滑的風險。
業務依賴華為,業績下滑超70%
燦勤科技2018年和2019 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7,121.86萬元和140,841.01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5762.91萬元和70260.90萬元。2020年營業收入104,210.81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26.0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6,633.4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64.27%,全年業績大幅下滑。
2021年1-6月,公司延續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業績下滑趨勢,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8,633.55 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 74.7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5,654.06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2.21%。
華為是第一大客戶
2017年-2019年三年間,燦勤科技對客戶H及其同一控制下的企業的銷售金額分別為2,018.99萬元、13,797.02 萬元和128,643.07 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76%、50.87%和91.34%,客戶H及其同一控制下的企業為發行人第一大客戶。
公司的主要客戶為華為、康普通訊、羅森伯格、中國電科、大唐移動等。報告期各期,由於下游行動通訊裝置製造商相對集中,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79.82%、97.10%、96.31%和 88.14%,其中來自第一大客戶華為的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50.87%、91.34%、90.08%和67.27%
截至2020年8月18日,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名單”的華為子公司總數已達152 家。美國政府上述舉措可能導致公司面臨供貨受到限制、訂單需求下降的風險。同時,華為在5G基站建設國內市場佔有最大份額,但從2020年四季度開始國內5G基站建設程序放緩。國際市場上受新冠疫情影響,海外國家5G基站建設程序有所放緩。
主要產品單價下滑
陶瓷介質濾波器是公司的主要產品,2017-2019年佔公司主營業務的收入比例分別為 42.52%、67.06%和 95.01%,毛利率分別為 60.26%、70.24%和 68.82%。
2018年-2020年,燦勤科技陶瓷介質濾波器產品的平均銷售成本分別為15.15元/只、13.76元/只和12.21元/只,2019年平均銷售單價相比2018年下降13.33%。而同期平均銷售單價分別為50.89元/只、44.11元/只和27.06元/只,顯然銷售單價降幅超過了平均銷售成本的降幅。
其他客戶
燦勤科技還表示,美國政府的上述舉措可能對公司的其他客戶、供應商和業務合作單位造成影響,並進而透過產業鏈傳導影響公司的生產經營和盈利情況,對公司構成重大不利影響。其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及其下屬單位作為報告期內公司的前五大客戶,其各期銷售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為 5.73%、0.87%、1.67%和8.96%。
而對於愛立信、諾基亞、大唐移動等其他通訊裝置生產商,在使用 5G介質波導濾波器方面長期進展緩慢,或者若未來無法與這些客戶達成更為廣泛的商務合作,將導致公司5G介質波導濾波器的銷售收入持續依賴於華為。
總體上來看,燦勤科技由於業績十分依賴華為,以及議價能力不強、新客戶拓展等因素,業績持續下滑,短時間內“頹勢”難以根本改變。
華為依賴,這不是個例
業務依賴華為的晶片廠商不只燦勤科技,大家比較熟知的是寒武紀。2017-2018年,寒武紀對華為的銷售金額佔當期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8.34%、97.63%,2019年銷售金額佔比卻只有14.34%。寒武紀表示公司A選擇自主研發智慧處理器,未繼續採購寒武紀IP產品,導致公司2019年對公司A的銷售額出現下滑。
可以看到,由於寒武紀當時的華為業務比重太大,但凡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業績就呈現過山車式的下滑。
另一家晶片廠商則是思瑞浦。2017-2019年思瑞浦向前五名客戶合計銷售金額佔當期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2.06%、45.74%、73.50%,公司第一大客戶“客戶A”(即華為)佔當期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3.09%、12.06%、57.13%。
還有希荻微在2019年和2020年,向華為公司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716.96萬元、6114.77萬元。2019年華為的業務佔比達到58.25%,2020年度下降到26.77%。
這裡有一個重要的時間結點,那就是2019年,一些晶片廠商受益於華為的訂單,業績獲得了顯著的增長。華為在被列入實體清單後,迅速切換供應鏈,加大了國產晶片的匯入。因此,助推了一批國產晶片廠商,不僅是透過哈勃投資,也給予訂單支援,甚至也助力了它們登陸資本市場。
可以說,這是國產半導體“芯芯向榮”的表現,也蘊藏著一定的客戶依賴風險,同樣值得警惕。
小結
我們都知道“雞蛋不能裝在同一個籃子裡”,成在大客戶,危在獨家大客戶。不僅是華為的供應商,蘋果的供應商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曾經蘋果佔Dialog收入比重超過75%,Imagination將近50%的營收來自於蘋果支付的許可費用和專利費,後來由於合作中斷而業績下滑。
國產晶片廠商在國產化的大背景下,又受益於華為這樣的通訊和電子巨頭支援,得到了高成長的機會,但最終還是要透過自身硬實力崛起。
一個插曲是,前不久連續6天8只新股破發,而燦勤也屢被傳出將可能破發,幸運的是,燦勤科技登陸科創板首日暴漲86%。在業績大幅下降的形勢下,燦勤科技如何重回高速增長,或許仍然要打上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