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些朋友的姑娘說“不能再吃了,不然胃要被撐大了!”
沒錯,很多人都認為我們的胃就像一個劣質氣球,經常往大了吹,就會越來越松,甚至有爆掉的危險;而如果總是不去吹它,橡膠會老化,胃也會漸漸萎縮。
胃是一個由多層肌肉構成的儲存、消化食物的器官,在平時會處於一種輕度的收縮狀態。
而胃的外層肌肉有很強的伸縮性,可以依據進食的量拓展到一定的儲存和消化空間,因此胃的可擴張性主要由外層肌肉控制。
一般情況下,人在空腹狀態下,胃容量大約有50-100毫升,而在正常進食時,胃容量則可以達到1200-1600毫升,甚至達到2000毫升。和空腹狀態下相比,胃容量相差近20倍。
但胃具有收縮性並不代表胃能越撐越大、越餓越小。
節食一段時間後胃“越餓越小”?
當食物消化完後(胃排空後),胃就會恢復空腹狀態下的形態,維持輕微收縮。
首先,感覺自己越吃越少,並不是胃變小了,而是大腦發出指令來壓抑住了你的飢餓感。
其次,食慾的大小並不能單純看胃容量,吃的多少,與我們的胃腸道以及大腦皮質之間的神經調節等都有關係。
吃多了胃只是出現了暫時性變大,排空食物之後胃就會恢復原態。只不過胃有伸縮性,會隨著吃飯的多少而暫時變化,但總的容量是基本不變的。
所以,胃不會越撐越大,也不會越餓越小。
長期節食對身體有什麼傷害?
長期節食減肥,特別容易反彈,此外還會給身體帶來不少傷害:
- 導致粘膜腺體萎縮
長期飢餓缺乏食物會導致胃酸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同時由於分泌胃酸的腺體使用較少,就會出現腺體萎縮的情況。
- 誘發膽結石
由於缺乏食物的刺激,膽汁長期滯留膽囊不排出,時間長了容易誘發膽結石。
- 導致骨質疏鬆
因為脂肪組織是體內除卵巢以外製造雌激素的重要場所,而雌激素的缺少極易引發骨質疏鬆症和骨折。
- 營養不良、基礎代謝下降
長期節食會使身體缺乏營養,而為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身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會減慢,導致肥胖體質,嚴重還會引發掉髮、免疫力低下等。
總之,我們的胃並不會因為多吃或飢餓而導致容量的改變,但我們也應該儘量避免長期吃撐或飢餓,保持規律的三餐,你對胃好,胃才對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