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拿到體檢報告,看到一些醫學術語,一臉懵,以為是很嚴重的問題,很多小毛病雖然寫得有點嚇人,實際上根本不需要處理。今按解剖部位,從上到下進行梳理。
1.甲狀腺小結節
我國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大約為50%,其中80%~90%診斷為結節性甲狀腺腫,屬於甲狀腺組織增生和退行性疾病,不屬於是腫瘤。還有一部分是橋本甲狀腺炎合併結節以及甲狀腺腺瘤,都屬於良性結節。只有大約10%的結節是惡性的。
對於良性甲狀腺結節,不影響美觀,又無憋氣及吞嚥困難的話,基本可以不用處理,定期進行體檢、甲功測定和超聲檢查,每年隨訪1次,持續至少3~5年。
2.竇性心律不齊
一看到心律不齊,大多數人會誤以為心臟出了問題,一般認為,竇性心律不齊不具有臨床意義。大多數竇性心律不齊屬於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多發生於兒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較少見。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此外,精神緊張、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因素也會引起竇性心律不齊,這些都不需要處理。
對於老年人,如果有明顯胸悶、胸痛、心慌等症狀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尤其是竇性心律不齊伴心動過緩者。
3.心臟偶發早博
心臟早搏通俗的講就是正常心跳過程中,有一個異常心跳提前發出。每分鐘早博次數低於6次,為偶發早博,多為生理性早博。比如劇烈運動、過度疲勞熬夜、過度抽菸喝酒、喝過多的咖啡濃茶,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等情況下出現。
2021年《早搏基層合理用藥指南》指出,幾乎90%的健康人群和心臟疾病患者均可出現早搏。對於不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早搏,通常無需藥物治療。
4.肺內鈣化灶或增殖灶
CT報告中肺結節樣鈣化灶、鈣化結節、陳舊增殖灶之類的描述,都是疾病恢復後遺留的一種疤痕,大多數由於既往的肺結核或肺部感染所致,尤其是兩上的肺的鈣化灶絕大多數與既往肺結核感染相關。鈣化灶、增殖灶或者纖維條索影,並不會影響肺功能,也不會發生癌變,一般不需要任何處理。
5.肝囊腫
很多人只要看到體檢報告上出現“囊腫”二字,往往會不自覺地聯想到自己是不是得了癌。實際上,肝囊腫與腫瘤無關,類似於袋子裡包著一些水。肝囊腫會長期不變化,不影響肝臟功能,更不會癌變。所以不需要處理,更不必吃藥。只有當肝囊腫的直徑達到10釐米以上,同時,患者出現了肚子脹、大便不暢等症狀的時候,才需要引起重視。
6.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實際上是肝臟內血管畸形,是一種良性疾病,大多數生長緩慢,短期內不會有明顯變化,血管瘤也不會自行消失,患者一般沒有任何症狀,無症狀肝血管瘤只要定期觀察就可以。如果血管瘤體積較大,生長部位特殊,出現腹脹、便秘等不適,需手術治療。還有一種叫“肝血管肉瘤”。雖與肝血管瘤只有一字之差,但肝血管肉瘤,卻是惡性腫瘤,且進展很快。一旦發現需儘快進行檢查治療。
(此處已新增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