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會突然發現自己身上不知何時起長了肉疙瘩,
這種肉疙瘩,大都長在面板下面,看得見,也摸得著,摸上去軟軟的,不紅、不腫、不熱、不痛,到醫院一檢查,醫生會告訴你,不用擔心,只是脂肪瘤罷了。
脂肪瘤大都是良性的,癌變的可能性很低,所以,大家即便在自己身上發現了脂肪瘤也無須太過緊張。
脂肪瘤之說來自西醫,那中醫是如何描述脂肪瘤的呢?
金元時期著名大家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如是說:
“人身中有結核,不痛不紅,不作膿,痰注也。”
可見,脂肪瘤在中醫的眼中大都和體內的寒溼息息相關,因此,中醫也稱之為痰核。
我們說,普通的痰溼也頂多只能算是散兵遊勇,單打獨鬥,只需用一些燥溼化痰的藥材即可,諸如陳皮、半夏;
然,痰核之所以為痰核,主要還是因為體內的痰溼已聚集起來,並形成一定規模,淤堵在皮裡膜外之間,說得直白一些,就是堵在了我們的皮下。
大家試想一下,原本健康的人體,氣機舒暢無礙,血流執行正常,一旦突然出現了堵塞,氣滯血瘀,久而久之,體內的津液逐漸部分轉化成了痰濁,加上部分人本身就是痰溼體質,氣滯夾裹著痰溼,痰核越來越大,最後就在面板表面凸顯出一個肉眼可見的包塊。
有些人圖省事,一旦長了脂肪瘤,就直接選擇了手術切除,看似一勞永逸,但沒過多久,脂肪瘤又重新長出來了,窺其根本之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手術切除根本沒有改善痰溼的體質。這就好比一塊潮溼的木板上長滿了蘑菇,我把蘑菇採完了,沒過多久,蘑菇仍然會長出來,是一個道理。
既然知道了病機,其實治療的思路也就出來了:
一來呢,要把體內的痰核化開,以治標;
二來啊,要到找體內的生痰之源,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虛則有失運化,痰溼由此而生,所以呢,要健脾,以治本。
今天和大家介紹一個既可健脾,又能化痰的方子——健脾化痰丸,名字很直白,出自近代醫學泰斗張錫純先生的《醫學衷中參西錄》。
健脾化痰丸:雞內金、白朮。
雞內金是雞體內砂囊的內壁,
眾所周知,雞在啄食的時候,難免會啄入一些小石子,小沙粒到體內,即便如此,我們也從來沒聽說過雞因誤食石子沙粒而死,
可見,雞內金有極強的消食功能,逢年過節,要是一不小心吃多了,不消化,胃裡有食積,就可以用雞內金來化解一下;
除了健胃消食之功,雞內金還具有化堅消石之效,多用於泌尿繫結石、膽結石等;
此外,雞內金還可以用於脅下癥塊、痞硬腹脹等痰溼內停。
簡單講,雞內金味甘性平,既善磨谷消積,以治食積諸症,又能軟堅散癥,通淋消石。
《滇南本草》:"寬中健脾,消食磨胃。"
《本草再新》:"化痰,理氣,利溼。"
《醫學衷中參西錄》:"治痃癬癥瘕,通經閉。"
說到健脾,首推白朮,
白朮味甘、苦,性溫,入脾、胃經,尤善健脾燥溼,為健脾要藥,適用於脾虛諸症,
既善補氣健脾而燥溼利水,可消痰飲,退水腫;
又可用於脾氣虛弱所致的肌表不固而自汗、胎動不安之症;
此外,白朮還多用於脾胃氣虛、運化無力所致的食少便溏、脘腹脹滿等證。
總的來說,白朮為一味調理脾胃的要藥,脾胃不好,用點白朮總錯不了。
《醫學啟源》:"除溼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溼,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熱,四肢睏倦,目不欲開,怠惰嗜臥,不思飲食,止渴,安胎。"
雞內金配伍白朮,一味攻積消痰,一味健脾益氣;一味攻,一味補;攻補兼施,白朮有了雞內金,不必擔心補過了,脾氣壅滯;雞內金有了白朮,又能解決久服傷正的弊端。
不僅如此,雞內金功善健胃消食,助胃主降;白朮功善益氣健脾,助脾主升,《黃帝內經》有云,“清陽出上竅,陰濁出下竅。”一升一降之間,脾胃健運,升清降濁,痰溼何以遁形?
健脾化痰丸,不僅適用於脂肪瘤,也非常適合脾虛易生痰的人群。用張錫純先生自己的話說,“此方不但治痰甚效,凡廉於飲食者,服之莫不飲食增多。且久服之,並可消融腹中一切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