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連續更新了4篇關於耳鳴的文章,在後臺私信中收到不少反饋,很是欣慰。但最近兩週因參加重慶疫情相關工作,便停止了更新。現在疫情得到控制,便繼續和大家分享中醫關於耳鳴的診治經驗。
前面我們介紹了“宣肺法”治療外感導致的耳鳴,化痰開竅法治療痰蒙清竅的耳鳴,清肝瀉火法治療肝火導致的耳鳴,今天我們介紹心火內盛導致的耳鳴。
為什麼要從“心”論治耳鳴?
因為耳與心在生理病理上有一定聯絡:
《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說:“南方赤色,人通於心,開竅於耳”,唐代醫家孫思邈《千金要方》對此解釋:“心氣通於舌,非竅也,其通於竅者,寄見於耳,榮華於耳”。明代醫著《醫貫》說得更明確:“蓋心竅本在舌,以舌無孔竅,因寄於耳,此腎為耳竅之主,心為耳竅之客”。
“心寄竅於耳”的機理分析有以下幾種不同說法:
一、心屬火而腎屬水,心火腎水互濟互調,則清淨之氣方能上達清竅而使聽覺聰慧。若心腎失調,水火不濟,則易致聽力失聰。臨床可見因心火暴盛而致突發性耳聾的例項。
二、心透過其主血脈的功能與耳保持密切聯絡。心氣旺盛,心脈和利,方能血流不息,營養周身,耳竅得養。且心經之別絡入耳,加強了心與耳的密切聯絡。《黃帝內經·邪氣藏府病形》說:“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彆氣者,心主之氣也。”說明心氣在維護正常聽覺中起著重要作用。
三、心透過其主神明功能與耳加強聯絡。心主藏神,而聽覺在中醫中亦稱為“聽神”。故心神精明,助於聽神,則聽覺聰慧,能聞聲辨音。
心火內盛導致的耳鳴發病較急,耳鳴在情緒波動或受驚恐之後更厲害。有時耳內有疼痛感。伴心悸、怔忡,或心中燒灼感,或常發作口瘡面赤、失眠、多夢、小便色黃。檢查鼓膜多無異常,少數患者可有輕度充血。舌尖紅,苔薄少,脈數。
治宜清心火,輕則選用導赤散,重則選用瀉心湯。兼存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者,為腎陰不足、心腎不交。治宜瀉離填坎,即瀉心火補腎水,方選兩歸湯。
典型處方如:①重在清心火者,用黃連、梔子、黃柏、生地、木通、 竹葉、燈芯草、茅根、菖蒲;②重在補腎水者,用生地、麥冬、墨早蓮、女貞子、山藥、覆盆子、菟絲子、木通、竹葉、燈芯草、菖蒲。
病案
(來源於祖望國醫大師)
陳某,女,38歲,1997年12月16日。左耳鳴響3年,伴聽力下降,白天以噪聲聲而較輕,耳內有阻塞感,鳴盛時可泛惡嘔吐,吐出物味苦而酸,對外來噪聲無明顯反應,經期及陰雨天加重,舌薄苔,脈細弦。
案解:開竅於之腎臟虧,寄竅於耳之心火旺,證屬虛實夾雜,治療取伐離濟坎之手法。
生地 熟地 茅根 竹葉
川連 當歸 白芍 山萸肉
菟絲子 覆盆子 桑椹子
7劑煎服
二診:1997年12月 30日。藥進14劑,鳴聲仍然難以低沉寧靜,唯耳內堵塞感稍有通暢,鳴時泛惡消失。舌少,苔質正常而潤,脈細。
案解:伐離之效已見,濟坎之功未來,刻下裁方,克守原旨,唯稍稍向濟坎傾斜。
熟地 山藥 山萸肉 茯苓
澤瀉 丹皮 五味子 當歸
澤蘭 茅根
7劑煎服
本案例為虛實夾雜證。虛者,久病3年,不拒噪聲,經期倍形嚴重,腎虛也;實者,鳴盛時可泛惡嘔葉,吐出物味苦而酸,心火旺也。治療宜清心火滋腎水,即所謂瀉南填北。
〔免責宣告〕@快問中醫
本文由「遠行中醫」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因平臺規定,發文須隱藏中藥劑量,如需學習交流、諮詢病情者,請私信。
關注@遠行中醫,讓我伴你健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