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魯米耶法院。
有個12歲的男孩,站在法庭上...
法官問:“贊恩,你知道你為什麼在這裡嗎?”
男孩說:“知道,我要控告我的父母!”
法官問:罪名是什麼?
男孩說:“因為他們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
這一幕,來自於最近公映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 這部影片全程兩小時,盡是給人沉重壓抑的感覺,螢幕裡每個人的臉上是疲憊,無奈,無助,對生活的的奮起抗爭,接而無力妥協的絕望。
如果你的內心足夠強大,不妨去看看這部電影,它可以直戳你心靈的柔弱之處。
黎巴嫩民窟裡,住滿了三教九流的人:流氓、暴徒、妓女、販毒者...
在一個極度貧窮的家庭,父母都是無所事事,連被法律認可的身份都沒有,他們卻在不斷地生育孩子,一大家人擁擠在一個地鋪。
贊恩和他的弟弟妹妹,就出生在這這樣的家庭裡...
贊恩家很窮,不到萬不得已絕不開燈,只能點蠟燭;
每個孩子,每天只能用一小壺水,不能超標。
贊恩,頭髮亂糟糟,小臉髒兮兮,身上總有一股尿騷味兒...
這裡出生的孩子,是黑戶,沒有身份,更沒有童年...
贊恩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抽菸,出口成“髒”:婊子、狗雜種、蕩婦...
這種超乎年齡的粗鄙,在這裡的大人看來,並無不妥...
每天,除了抽菸、打架、罵人...
贊恩作為長子,他承擔了家裡大部分壓力,送煤氣罐,換飲用水,賣自制的飲品……
然後,回家幫父母製毒...
這樣的生活,贊恩過得不快樂,但他覺得沒啥不好...
直到有一天,一件事的發生,像一顆炸彈,炸開12歲贊恩的憤怒...
一天,贊恩無意間發現11歲的妹妹來了例假,妹妹什麼都不懂,贊恩卻知道,如果被發現她很快會被送去嫁人。他幫妹妹洗底褲,去雜貨店偷衛生棉,叮囑妹妹藏好用過的衛生棉,他很努力地想要隱瞞。
然而,幾個月後,妹妹因為懷孕大出血,因為沒有身份證,醫院拒收...
最後,死在了醫院門口。
影片中,贊恩無數次難受,無數次以手拭淚,無數次閃過他紅眼眶的鏡頭,而他得知妹妹去世的哭就像是支撐全身的那根弦崩斷了,是一種深深的絕望。
這一天,12歲的贊恩,崩潰了,他在房東的肚子上,捅了一刀...
這部《何以為家》於去年9月在黎巴嫩上映,今年4月29日,被引進中國。目前豆瓣得分高達8.9分,IMDB得分也達到了8.5分。
有國外媒體評論道:一記敲響世人的警鐘,一則殘酷的成長故事,戛納首映“哭完整包紙巾”...
本片獲得奧斯卡、戛納、金球獎等多項重量級獎項提名,並最終斬獲戛納評審團獎。
有法國媒體盛讚本片是:最令人心痛的一擊!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部兒童主題的電影...
但它卻被劃為了R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監護陪伴才能觀看,也就是說,這部兒童主演的電影,並不適合兒童觀看。
因為,電影裡充斥著髒話、暴力、以及製作毒品等“兒童不宜”的情節...
讓人遺憾的是,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上,某些兒童不宜觀看的事情,正發生在另一些孩子的身上...
贊恩一家,2個大人,7個小孩,擠在一張床上,僅用一張簾子隔開。
簾子這邊,擠著7個孩子...
簾子那邊,贊恩父母正在啪啪啪...
這裡的父母,會用鐵鏈拴住孩子的腳,就像拴住一隻寵物...
這裡的父母,當著小孩的製作毒品,還讓孩子當幫手...
這裡的孩子,出生在垃圾堆和臭水溝裡,成長在二手菸、髒話、暴力和二手菸中...
當他們長大一點的時候,男孩成為了廉價勞動力,女孩則淪為待售商品...
然而,他們一無所有的生活,也有快樂。
比如,贊恩和妹妹在天台上,把一個爛鐵皮桶當樂器...
他們的願望很簡單:去一個地方,在那裡,有獨立房間,在那裡,活得更長,並自然死去...
然而,這些卑微的願望,不易實現...
贊恩從懂事開始,就痛恨父母,這種恨,源於心中的疑問:養不了我,你們為什麼還要生下我?
贊恩說:我聽過的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婊子養的。
生活是一堆狗屎,我住在這裡的地獄,我像一堆腐爛的肉,生活是個婊子,我以為我們能做好人,可以被所有人愛。
電影中,有一段微妙的情節...
陰差陽錯之下,贊恩收留了一個棄嬰。
他偷了一塊滑板,把它做成拖車,把嬰兒放在拖車裡,到處遊蕩。
困了,鋪個塑膠袋做床;
渴了,喝幾口水龍頭的水;
餓了,翻垃圾桶找別人吃剩的麵包、漢堡、三明治。
為了照顧嬰兒,他拼盡了全力...
他想工作,但因為年紀太小,沒人招收。
最後,他學父母製毒,然後拉著嬰兒走街竄巷,販賣毒品。
嬰兒因為好動難控制,於是贊恩用繩子拴住嬰兒的腳...
但生活越來越困難,雖然贊恩想要保護這個嬰兒,卻還是無能為力。
他以400美元的價格,把嬰兒賣給了一個男人...
贊恩的人生軌跡,跟他厭惡的父母,重合了...
在那一刻,贊恩的判斷是:嬰兒跟著自己死路一條,不如把他賣給更好的人家。
這與贊恩父親把未成年女兒嫁出去的初衷,如出一轍:女兒嫁出去,有大床睡,有毯子蓋,好過跟著自己吃苦。
贊恩父母,是這場悲劇的加害者之一,同時也是受害者。
媽媽說:我這一生都是奴隸,如果你換成我,你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
他的爸爸說:我也是這樣出生,這樣長大的,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他們中的每個人,在命運和動盪的社會中沉浮,卻找不到任何自救的方法,甚至這種苦難,會像遺傳病一般,一代一代地往下傳遞。
原來,悲劇的始作俑者,並非個體,而是:貧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男主角:贊恩·阿爾·拉菲亞。
這個年僅12歲的小男孩,以極其驚豔的演技,征服了每位觀眾。
比如,在被關押幾天後,贊恩被拉到法庭上。初見陽光時,他下意識地用手揉眼睛...
這是一個人在黑暗中呆久了,初見亮光時的自然反應,贊恩捕捉到了這個細節。
被迫賣掉嬰兒時的不捨、愧疚和難過...
以及,法庭上,上一秒,眼神裡滿是悲傷,下一秒,雙眼含恨...
在如此靈性的演技背後,是一段悲慘的身世。
因為這個小男孩,本身就是一個流亡到黎巴嫩的難民。
在現實生活中,小男孩也叫贊恩,拍攝《何以為家》時,也剛好12歲。
已經12歲的他,甚至連字都不認識。
《何以為家》的故事,對贊恩來說,並不陌生,而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現實世界真實存在的這個故事裡,他也是主人公。
電影的最後,贊恩得到救助,移民國外。
在給自己拍護照時,贊恩給了鏡頭一個極其明亮的笑容。
在這126分鐘的電影中,他第一次笑得如此輕鬆。
電影,改變不了這個世界...
就像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它並不能改變黎巴嫩貧民窟兒童的生活,它更不能改變這個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的世界...
但是,它至少改變了小贊恩的生活,改變了一個小男孩的命運,雖然只是一個孩子,但這個世界,還是變好了一點點...
雖然,只是那麼微不足道的一點點...
何以為家?
於父母而言,是他們兩個人走到了一起,不論因為生活或是感情產生了婚姻,不論是因為傳宗接代的使命感或是老有所養的危機感生育了孩子, 由此,組成了家。
對於我們來說,有爸爸媽媽的地方就是家。
生命只有一次,沒有做好愛護它的準備,就不要讓它貿然降臨在這個世界。
何以為家?唯有愛,才能給孩子一個家。
您的點贊、關注、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經典共賞,期待與您共勉,非常感謝!
備註: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