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退變從軟骨開始,軟骨的退行性改變會繼發骨贅生成、滑膜炎症等病理性改變,造成關節晨僵、腫脹、疼痛、摩擦音、畸形甚至殘疾,導致患者活動功能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膝關節退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年輕時就開始,只不過在老年更容易表現出症狀。據統計,60歲以上人群中,9.6%的男性和18.0%的女性患者症狀性膝骨關節炎,相當大一部分老年人因治療不當而面臨行走能力喪失甚至殘疾。
膝關節退變的老年人要遠離畸形和殘疾,以及讓人頭痛的藥物不良反應,從確診早期就要合理用藥,以下七大骨關節炎用藥知識,或許能幫你遠離困境!
(一)延緩病情類藥物要早用
治療骨關節炎延緩病情的藥物,您可能會想到氨糖軟骨素,但或許也只知道氨糖軟骨素,實際上是不止的,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常用的三種有何特點。
①雙醋瑞因
雙醋瑞因是在桂皮屬植物中發現的具有天然抗炎屬性的蒽醌類衍生藥物,是白介素(IL)-1抑制劑,具有抑制軟骨降解、促進軟骨合成並抑制滑膜炎症的作用。
雙醋瑞因具有保護軟骨的作用,可延緩骨關節炎的病情發展,對慢性疼痛的患者也具有鎮痛作用。雙醋瑞因一般在治療後2~4周顯效,腸道耐受性較好,在給藥的初期階段可與其他鎮痛藥或NSAIDs聯用,總療程不應短於3個月。對雙醋瑞因過敏或對蒽醌類衍生物過敏史的患者以及既往有腸道不適的患者禁用。
②氨糖軟骨素
氨糖軟骨素是氨基葡萄糖和軟骨素的合稱,實際上是兩種藥物。氨糖和軟骨素屬於關節軟骨和(或)滑液的重要組成成分,在原發性膝骨關節炎患者體內,軟骨內的氨糖含量下降,關節滑液中的有效成分也在下降,外源性補充氨糖和軟骨素,具有延緩關節軟骨退變、促進軟骨損傷修復、保護關節軟骨的作用。
使用氨糖軟骨素療程和劑量都要給足,以氨糖為例,每日攝入量應不低於1500毫克,且使用時間不低於8周,方能顯效,使用一年以上療效更穩定。對於使用後沒有明顯效果的患者,在應該在6個月內停藥。
③抗骨質疏鬆藥物
是的,您沒看錯,治療膝骨關節炎也要抗骨質疏鬆。骨關節炎和骨質疏鬆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在老年患者體內,因為各種原因導致骨密度不斷下降,軟骨下骨的強度下降後,在運動時壓力會更多的施加在關節軟骨上,從而增加軟骨損傷的機率。
有些人以為,骨質增生是鈣多導致的,骨關節炎患者要少吃含鈣的食物,這是嚴重錯誤的。骨質增生是關節內力學平衡被打破後的一種自我修復,與鈣多沒有直接聯絡,如果飲食鈣缺乏,導致骨質疏鬆,反而增加骨關節炎的風險。所以,膝骨關節炎患者也要監測骨密度,根據情況考慮使用抗骨質疏鬆的藥物。
(二)止痛從外用藥開始
說到骨關節炎的止痛藥,您可能會想到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資深的患者還會想到鹽酸曲馬多,實際上,您可能忽略了,止痛應該從外用藥開始。
無論是哪一種口服藥,都不可避免會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對於持續性疼痛或劇烈疼痛的患者,口服藥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但對於疼痛較輕的患者,外用藥才是首要的選擇。
《中國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18)》推薦使用區域性外用NSAIDs作為膝骨關節炎疼痛的一線治療藥物,尤其適用於合併胃腸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身體虛弱的患者。
指南還推薦,區域性外用和口服中成藥可緩解骨關節炎疼痛、改善關節功能,且安全性較高,臨床醫生可酌情使用。
所以,早期的膝骨關節炎患者可先選擇外用中成藥或NSAIDs止痛,效果不好則考慮口服中成藥,這樣用藥不良反應較小,之後再考慮口服NSAIDs或其他止痛藥。
(三)口服藥物止痛遵循階梯化原則
對於持續疼痛或疼痛劇烈的骨關節炎患者,口服止痛藥是必要的治療選擇。患者如果因為疼痛強烈而喪失活動能力,長時間制動對病情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甚至可能引發或加重其他內科問題。
骨關節炎患者常用的口服止痛藥包括三種,對乙醯氨基酚、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和弱阿片類鎮痛藥。要遵循金字塔治療原則,即從對乙醯氨基酚→NSAIDs→弱阿片類鎮痛藥,上一級藥物效果不佳時再考慮使用下一級藥物。
其中,對乙醯氨基酚的止痛效果較低,但不良反應也相對較小,對於沒有明顯炎症反應的患者,可以在外用藥效果不佳時口服對乙醯氨基酚。不過,如果患者炎性疼痛明顯,對乙醯氨基酚不具備消炎作用,這時候就要口服NSAIDs來消炎止痛,對許多患者來講,NSAIDs就是止痛的一線藥。對於劇烈疼痛,無法使用NSAIDs或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酌情考慮使用弱阿片類鎮痛藥。
需要注意的是,弱阿片類鎮痛藥(如鹽酸曲馬多)是中樞神經鎮痛藥,止痛效果好但有藥物依賴性等不良反應,一定要謹慎使用。
(四)口服止痛藥別過量
口服止痛藥中,對乙醯氨基酚和非甾體抗炎藥是患者最常用的,二者有兩個共同點,一是藥物過量容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二是藥物種類多容易吃多。
①對乙醯氨基酚過量的危害
對乙醯氨基酚的不良反應較少,但如果過量使用,或者服藥期間飲酒,就容易導致嚴重的肝毒性。
對乙醯氨基酚在肝臟內代謝,中間產物N-乙醯-對-苯醌亞胺需要與肝臟裡的谷胱甘肽結合而解毒,但如果N-乙醯-對-苯醌亞生成過多,超過谷胱甘肽結合量,就會損傷肝臟,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對乙醯氨基酚藥物種類非常多,包括感康、快克、泰諾、白加黑、百服寧等,切記不可吃重合了,安全用藥原則是:不管是處方藥還是感冒藥、退燒藥,24小時內攝入的對乙醯氨基總量不能超過4克。
②非甾體抗炎藥過量的危害
非甾體抗炎藥的不良反應非常多,最常見的胃腸道不良反應、腎損傷和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過量用藥則會增加這些副作用的機率。
非甾體抗炎藥種類非常多,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雙氯芬酸、塞來昔布、依託考昔等。有一些患者,在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的過程中,覺得效果不好,就增加劑量或加服另一種非甾體抗炎藥,但事實上並不會增加治療效果,反而會增加副作用風險。
當使用一種非甾體抗炎藥,不良反應明顯或效果不好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改用另一種非甾體抗炎藥,千萬不要擅自增加劑量或同時服用2種以上非甾體抗炎藥。
(五)封閉不能經常打
骨關節炎患者也會用到激素,但不是口服,而是區域性關節腔注射,也就是打封閉。封閉治療,實際上是將區域性麻醉藥與糖皮質激素混合注射到關節腔內,局麻藥能即刻止痛,糖皮質激素則能快速消腫止痛,二者配合能讓患者的關節症狀得到快速緩解。
但是,封閉不能經常打。雖然關節腔注射的給藥方式大大削弱了激素的副作用,但頻繁注射的風險仍然很高,一是頻繁穿刺容易引起關節腔內感染,且有損傷的風險,二是糖皮質激素並不能緩解病情進展,雖然消腫止痛快,但頻繁使用反而會加速軟骨破壞,加重病情。
一般來講,封閉治療一年內應不超過4次,每兩次治療之間至少間隔3個月,而且應該在正規醫院接受治療。
(六)關節滑液補充時機要對
關節腔注射治療,常用的還有一種藥物,那就是透明質酸鈉。透明質酸鈉是關節滑液的重要成分,外源性補充透明質酸鈉,具有增加滑液黏彈性、改善關節潤滑、改善軟骨獲取營養等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既能緩解症狀又能保護關節。
但作為關節腔穿刺治療的一種,必然是不宜頻繁進行的。而且,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適用於輕、中度的膝骨關節炎患者,對於關節軟骨大面積缺損的重度患者,效果則不顯著。所以,透明質酸鈉要早打。
注射透明質酸鈉也有利於減少口服鎮痛藥的用藥量,特別適用於老年人、既往有消化道潰瘍史、出血史、心腦血管疾病病史的骨關節炎患者。
(七)PRP軟骨修瞭解一下
PRP軟骨修復也叫富血小板血漿注射,也屬於關節腔注射治療的一種,相比於上面的兩種注射治療,患者朋友對這種治療方法可能要陌生一點。
富血小板血漿是取自體血進行離心獲得的,富含生長因子和炎症調節因子,注射到患病關節後,可保護軟骨細胞、促進軟骨癒合和減輕關節內炎症,對症狀和病情發展都有緩解的作用。
PRP軟骨修復對年輕、X線輕/中度或MRI有退行性表現的症狀性骨關節炎患者更適應,也有研究指出低BMI(升高體重指數)患者的療效更顯著。總之,對於口服藥效果不甚理想的早中期膝骨關節炎患者,PRP治療是值得嘗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