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大家,有哪位一集都沒有看過《西遊記》的?”
臺下坐滿了人,但鴉雀無聲,沒有人回答。
這是六小齡童在一個關於西遊活動上的講話開場白。
的確如他所說,上至八九十歲老人,下到幾歲幼兒,沒有人不知道孫悟空這個人物的。
扮演孫悟空的人非常非常多,不算戲劇裡,單說影視劇,就有好幾位。
有周星馳《大話西遊》那種搞怪的版本。
也有曹榮《西遊記後傳》這種一本正經的版本。
還有黃渤《西遊降魔篇》這種顛覆了人物以往形象的版本。
至於張衛健、郭富城,則是中規中矩的。
這所有版本中,最成功的扮演者,非六小齡童莫屬。
把他和黃渤兩個人扮演的形象放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1.
六小齡童,真名章金萊,
儘管他出生在上海,
但他祖上是浙江紹興人。
章金萊曾祖父章廷椿,
是家族裡第一個開始表演猴戲的人。
一代代傳承下來,
到章金萊和哥哥這一代,
已經是第四代了。
6歲的時候,
章金萊就開始學習武藝,
19歲的時候,就考上了崑劇團。
在劇團裡,他的角色是武生。
從章金萊的父親章宗義開始,
到哥哥章金星,
都是從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學藝。
儘管學藝十幾年,
但是到了崑劇團,
章金萊不得不像小學生一樣,
一切從零開始學起。
剛開始,
他只能參演一些龍套、配角。
平時劇團沒有演出的時候,
章金萊就跟著師兄弟們一起,
苦練基本功。
在演出的時候,
也是檢驗學藝成果的時候。
上臺表演,
表演結束便總結經驗教訓,
不斷改進。
章金萊就這樣邊演邊學,
在崑劇團整整學了三年。
而章金萊之所以有六小齡童這個名字,
也是因為父親,哥哥,以及他本人,
都是從六歲開始學藝。
父親叫六齡童,
哥哥叫小六齡童,
他的名字,
只是和哥哥調換了一個字而已。
在崑劇表演中,
章金萊除了演過《三岔口》《伐子都》等知名崑劇外。
他最主要的是在西遊題材的崑劇裡演孫悟空。
如崑劇《悟空借扇》《龍宮借寶》等。
三年後,
六小齡童迎來了他人生第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
1981年,
中央電視臺決定將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搬上熒屏。
孫悟空這個角色,
毫無疑問就落到了猴王世家章家。
儘管章金萊和哥哥一樣,
也是從六歲開始學藝。
但是父親將傳承猴戲表演的重任,
交到了章金星身上。
只是很可惜,
1966年的時候,
章金星因為突然患白血病,
不幸去世了。
這一次,
《西遊記》開拍,
孫悟空這個角色,
毫無疑問就落到章金萊身上。
儘管他也是從小學猴戲,
但真正拍電視劇,
還是很不一樣。
章金萊為了演好孫悟空,
也是費盡了心血。
2.
崑劇中表演的孫悟空,
是屬於舞臺劇,
場地有限。
劇情情節也很多不一樣,
人物動作、表演形式也完全不一樣。
而拍電視劇,
除了孫悟空騰雲駕霧需要吊威亞之外,
很多鏡頭是懟臉特寫,
這非常考驗演員的表演功力。
孫悟空的神態、動作、外在形象,
從裡到外等等,要完成好這個角色,
都是非常大的考驗。
孫悟空有火眼金睛,
但實際表演者章金萊,
卻有非常高度的近視度。
為了將雙眼練得囧囧有神,
每天收工後,
章金萊都盯著一炷香,
一盯就是老半天,
鍛鍊自己的眼神。
孫悟空,身輕如燕,
動作乾淨利落,
師徒四人一起出行,
他幾乎沒有像人一樣走路的時候。
他永遠是微弓著背,
手裡拿著金箍棒,
蹦蹦跳跳,腳步輕巧。
有很多人說,
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
給人的感覺,
是一隻猴子在努力裝成人的模樣。
而不是一個人,
在演一隻機靈的猴子。
有一場戲,
師徒四人一起吃飯,
其他三人像正常人一樣,
右手拿著筷子,正常吃。
而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
是一個根本不會筷子的猴,
他將筷子抓在手裡,扒飯吃。
類似的細節非常多。
當時資金不足,
拍攝條件也非常有限,
剛開始,
劇組連吊威亞都不知道要怎麼操作。
剛好劇組有一個香港人,
說在那邊拍戲都是這樣,
用繩子把人吊起來。
導演組於是派人到香港那邊學習,
但是實際操作中,
為了節省,
吊威亞的繩子經常是磨得很細很細還在使用。
而劇裡吊威亞次數最多的,
當屬孫悟空。
當時裝置和人員技術都不成熟,
威嚴吊起來,
不是摔著,
就是碰著,
演員身上經常有傷。
當時特效也落後,
不可能像現在一樣,
讓演員在綠幕前拍好動作,
然後做後期,
配上特效。
劇組都是實景拍攝,
長期在荒山野嶺中來回。
吊威亞,
下面要麼是河,
要麼是石頭,
如果稍有不慎摔下來,
就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因此每次一個鏡頭拍完,
章金萊都要慶幸,
終於拍完了,
沒有出意外,
終於下來了。
當時,整個劇組只有一臺攝像機。
1981年確定這個專案,
到1982年開始拍攝。
前前後後一共拍了六年,
劇組去了四川,甘肅,等多個地方。
拍完劇組算了一下,
全國只有西藏,湖北,臺灣等幾個省份沒有去,
其他地方都去拍攝過。
僅劇中花果山一個地方,
就是在六個地方拍攝的場景,
然後合成一個。
天南海北,
劇組的辛苦可想而知。
有人說:
“劇裡師徒四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
而現實中,
為了把這部劇拍好,
楊潔導演和劇組所有演員,
經歷的困難,
比師徒四人經歷的要多上百倍,千倍。
好在電視劇播出後,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至今仍是經典。
3.
作為80後,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
電視臺每一年暑假都會放這一版《西遊記》。
尤其男孩子,
都會學著劇中孫悟空的樣子,
拿一根棍子,有模有樣,舞起金箍棒來。
六小齡童這個名字,
也成了觀眾心目中孫悟空的代表。
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
是無數人心目中的英雄。
他知善惡,分是非,
他有超強的武藝,
一心只想著護送師父去西天取經。
這個角色能得到這麼多人的喜歡,
老老少少都知道六小齡童這個名字。
對演員來說;
“曾經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如果沒有一份對角色的敬畏、虔誠之心,
演員根本不可能做到這樣。
在其他版本都沒有出現之前,
很多人想象中的孫悟空,
就是六小齡童所飾演的這個樣子。
儘管後來也翻拍過很多次,
尤其是香港張衛健那一版。
看過的人,
便能夠分辨清楚,
與六小齡童的那一版對比,
其中的差距在哪裡?
對於孫悟空這個角色,
其他演員都是入行多年的,
對他們來說:
“一生可能就扮演孫悟空這一次。”
儘管後來各種拍攝手段,
特效技術更發達,
但是孫悟空這個角色,
卻越來越不像了。
很明顯看得出來,
是演員在努力把自己裝扮成一隻猴子。
但是他的動作,眼神,神態,
甚至舉手投足,都還是人,不是猴。
六小齡童就不一樣了。
他從六歲學藝,
作為猴戲世家,
他們與猴子像親人一樣相處,
他們觀察猴子的一舉一動。
因此,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
在觀眾看來;
“就是一個猴,穿上了人的衣服。”
他高興,生氣,憤怒,
甚至調侃妖怪,
都讓人覺得特別形象,特別可愛。
孫悟空戰勝了妖怪,
大家會為他拍手叫好。
孫悟空被師父誤解,
趕回花果山,
大家也跟著他一起委屈。
儘管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叫《西遊記》,
但是對更多的人來說:
“《西遊記》就是孫悟空,孫悟空就是《西遊記》。”
而後來很多重新拍攝的版本,
同樣是孫悟空這個角色,
但大家卻不會有這樣的情感。
在觀眾心裡:
“孫悟空就是六小齡童扮演的這個人,其他人扮演的,都是假的。”
究其原因:
“還是因為翻拍的版本,一切都流於表面。”
不過在這麼多翻拍版本當中,
最知名的當屬黃渤飾演的那個孫悟空。
黃渤這一版,
和六小齡童的版本,
可以說完全不相干,
不是同個人物。
4.
早在《西遊降魔篇》開拍之時,
周星馳邀請了黃渤之後,
他就一直沒有答應。
畢竟在這之前,
周星馳已經扮演過幾次孫悟空。
他那幾部影片,
也是觀眾非常熟知的,
只不過大家喜歡叫他至尊寶,
而不是孫悟空。
黃渤說周星馳,
是一座山。
高山就在那裡,
沒有幾個人能跨過去。
儘管此時黃渤已經是影帝級人物,
他演過《瘋狂的石頭》《殺生》《鬥牛》等經典影片。
他也被人稱為千面影帝,
演什麼像什麼,
演技非常好。
但是對於孫悟空這個角色,
他還是不敢輕易去嘗試的。
黃渤一直拒絕,
周星馳也反套路而行之。
他反問:
“如果是黃渤,要怎麼詮釋孫悟空這個角色?”
黃渤噼裡啪啦把自己的想法說一通,
周星馳連連點頭,
說自己要的正是這樣一個孫悟空。
被套進去了,
黃渤沒辦法,
才肯接下這個角色。
影片上映後,
如果不是看片中的情節,
沒有人知道,
這就是孫悟空。
甚至以黃渤在片中的形象,
以及人物表現,
說是一個妖怪更為貼切。
他沒有戴上猴子的面具,
甚至都沒有一點像猴子的樣子。
他演的就是一個人,
一個冷血殘暴的人。
他稀疏的頭髮,
一雙邪惡的眼睛,
完全沒有美猴王的樣子。
如果說六小齡童所飾演的孫悟空,
是聖,是疾惡如仇,
除暴安良的齊天大聖。
周星馳飾演的孫悟空,
是一個人,
他有血有肉,
有七情六慾,
還有自己喜歡的女孩子。
他就是一個普通人,
只是不得不戴上緊箍咒,
開始去西天取經。
而黃渤飾演的孫悟空,
就是一個妖。
有人說黃渤扮演的這個孫悟空,
才最接近於吳承恩原著小說中孫悟空的形象。
很多人接受不了這個說法。
如果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
遇到黃渤飾演的孫悟空,
會發生什麼?
火眼金睛的孫悟空,
肯定會舉起金箍棒,
嘴裡喊著“妖怪哪裡逃?”
然後一棍棒劈下去。
作為從小看著六小齡童的孫悟空長大的人,
誰都無法想象,
作者筆下的孫悟空,
原來是黃渤所扮演的這個樣子。
六小齡童這一版孫悟空,
是大家心目中真與善的化身,
是英雄,是大聖。
而他本人也被封神,
不管是誰也無法超越。
其他版本都只能是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