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小的時候,一定聽說過這樣的故事。那就是在紅軍長征的過程當中,為了強渡大渡河而飛奪瀘定橋。這個故事可以說是長征當中的一個小插曲,但是這些勇士們可歌可泣的事蹟,卻被無數人所傳頌。真正的飛奪瀘定橋,可能比大家想象的更加的兇險和恐怖,而這座橋也成為了紅軍精神的象徵,成為了人民軍備不可能被打倒的鐵證。今天,猴哥就給大家講講當年的飛奪瀘定橋。喜歡我的影片,記得關注我。
1935年,中央紅軍在長征的過程當中,強渡大渡河。當時的蔣介石反動派叫囂要讓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在大渡河邊被徹底消滅。前方是洶湧湍急的大渡河,後方是窮追不捨的國民黨反動派,中央紅軍面臨著最為危險的抉擇。實際上,早在之前,國民黨就已經蒐集了沿岸的所有船隻,並且付之一炬,因此就算幾萬名紅軍拼死尋找,最終也只找到了幾艘破爛的漁船。想讓幾萬人乘坐這些小魚船渡過大渡河,肯定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經過了慎重的考慮之下,中央紅軍迅速作出了戰略部署,那就是奪取瀘定橋。
這個部署是5月26日上午做出的,命令的簽署人是毛主席,周總理和朱德元帥。當時他們當然不知道,自己在未來會成為世界上何等有名的人物。他們只知道這是自己的拼死一戰,如果不能奪下瀘定橋,那麼任何未來都無從談起。很快,中央紅軍被兵分兩路,第一路由劉伯承,聶榮臻帶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庚,宋任窮帶領幹部團在右路進攻,而中央縱隊以及剩下的所有軍團作為左路軍進行主攻。左路軍的領頭人是王開湘和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5月28日一早,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當時接到電報之時,紅四團正在240裡開外的山上。在接到命令之後,全團立刻展開急行軍,在29日早上出現在瀘定橋西岸。
瀘定橋是一個鐵索橋,平時走起來就搖搖,兇險異常,而國民黨反動派在此之前,已經開始了拆除橋上木板的工作,但是沒想到,由於紅軍到來的太快撤,拆除工作還沒有完成,於是這些慌不擇路的國民黨士兵,立刻退到了橋的另一邊,開始於我軍進行隔橋對質。楊成武親自來到前線視察了前線的情況之後,要求戰士們要用心的一切火力,朝敵方陣地開火,將敵人壓制住。啥時之間,全團的武器都向集合地點的陣地瘋狂攻擊,喊殺聲響徹天空,但是單純的使用火力,對對方的陣地進行壓制,也無法奪取這座鐵索橋。而後方追兵將至,一秒鐘都不能耽誤,於是楊成武決定組成突擊隊,奪取對方的火力點。
紅四團黨支部總書記羅華生親自在自己的隊伍當中,挑選了22名勇士,組成了突擊隊。這些突擊隊員都是年輕的連排長和指導員,而且他們都是黨員和團員。羅華生認為只有這些能夠起到帶頭作用的人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而其他的部隊看到指導員衝過去之後,也就不會膽寒。部隊之中的所有衝鋒槍都被交給了他們,而且還有一挺最為珍貴的啟拉利輕機槍。這些戰士們在後背上跨好,看到腰間綁著手榴彈,開始了紅軍長征歷史上最為經典的一場突擊作戰。
對面的國民黨反動派很明顯看出了我軍準備派出突擊隊奪橋的意圖,於是使用著各種輕重武器,對著橋面瘋狂掃射。突擊隊長廖大珠率領著勇士們攀著搖搖晃晃的鐵索向對岸以最快的速度行軍,就算敵人的火力再猛,他們也依然在不停地接近了敵方的陣地。我軍戰士手裡的衝鋒槍和輕機槍一起開火,竟然一時之間打的對面的機槍掩體無法正常使用。很快,我們的戰士們就爬到了橋頭。對面的機槍,碉堡裡的國民黨反動派,一看情況不對,竟然下令在橋頭點火,防止突擊隊員成功上岸。
而突然燃起的大火,很明顯阻擋了我軍戰士的繼續前進。就在所有人遲疑不決的時候,突擊隊長振臂一呼,勝利的關鍵時刻已經到了,衝過去火就燒不到咱們,隨後第一個跳進了大火當中。他接近敵方陣地,拔出大刀,對準敵人就是一陣猛砍,看到隊長已經率先跳了過去,所有的突擊隊員都不在膽怯也跟著跳過了大火。誰都清楚一件事,那就是突擊隊只是一個好聽的名號,他們的真正身份就是敢死隊。在他們成功的消滅了敵人的機槍火力之後。我軍的其他戰士也順著瀘定橋魚貫而上,直接將對方守在橋頭的兩個團消滅一半,剩下的敵人狼狽逃竄,我軍先鋒部隊成功控制了瀘定橋。在戰役結束之後,22名勇士當中有四人犧牲。
在戰鬥結束之後,中央軍委於6月2日在瀘定橋橋頭召開了一場頒獎大會。為飛奪瀘定橋的紅四團頒發了錦旗。而倖存下來的18名勇士也得到了獎章的獎勵。當時跟隨著紅軍一起行軍的彭嘉倫先生,將這一經典戰例記錄了下來。在他的《紅軍長征記》當中,他細緻入微的描寫了這次進攻的具體背景,而這篇文章還被親自指揮了這場戰鬥的楊成武將軍進行了潤色。讓大家看到了這場經典戰役的全貌。毛主席在後來寫《七律長征》的過程當中,也不無感慨地寫道大渡橋橫鐵索寒。由此可見,這場飛奪瀘定橋的戰鬥,給大家留下了多麼難忘的回憶。
但是在這場戰役結束之後,這22位英雄的名字似乎被人們遺忘了,原因很簡單,這些人本來就不是來自於同一個部隊,是在戰事吃緊時,緊急從整個部隊當中挑選出來的。而在任務結束之後,很多人也直接回歸了原部隊。但是這件事卻成為了橫在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心頭的心病。他們想用盡自己的餘生,找出這些曾經參與了飛奪瀘定橋的老戰士們。但是公開的記載卻十分的有限,在所有公開記載當中,只記載了隊長是廖大珠,指導員是王海雲。但是這兩名戰士都在後來的戰鬥當中犧牲了。因此想透過他們問出其他人的名字,也已經不可能。於是大家開始在各地的烈士紀念館當中進行尋找。時間很快來到了1975年。負責調查此事的王永模,在江西革命烈士紀念館當中發現了一份烈士的檔案。在檔案中寫到,劉子華同志曾經參與過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很快這份材料就得到了印證,因為這是河北省廊坊軍分割槽所提供的。很快,大家找到了,王梓驊,還倖存的戰友,經過這些老兵們回憶,他們確定劉子華確實在當年就是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的一位。而這就是到1975年為止,為三個能夠確定的勇士的名字。
而楊成武將軍也一直沒有放棄,尋找自己曾經的這些老部下。他面對記者的採訪時不無悲痛地表示,在這次戰役之後,由於大家要趕緊擺脫國民黨部隊的堵截,於是所有人在奪取瀘定橋之後,都回歸了原來的部隊名字,都沒來得及記下來。在長征當中,有很多人犧牲在了路上。在楊成武將軍的努力之下,最終確定了12位勇士的名字。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通訊技術的現代化,許多當年的舊資料,竟然被意外的發現了。首先是當初犧牲的四位戰士的名字被找到。就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之下,終於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這12位戰士的名字都被記錄在案並且考證完畢。尤其是當初拿著啟拉利輕機槍的機槍手的名字,也終於被確定為趙長髮,隸屬於2師4團一營二連.而在所有的戰士當中,最為奇特的一個叫做雲貴川。
他的真名已經無人知曉。大家只知道他是苗族人。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用一根竹竿接應了後來的許多戰士們,登上懸崖絕壁。他說自己小的時候,經常跟隨父親在山中進行採藥,因此練就了一身攀巖的硬功夫,由於他的足跡遍佈雲貴川,所以大家也就給他起了這麼一個諢名。但是隨著他在長征後來的路上犧牲。最終,大家也無法確認他的真實名字到底是什麼了。
直到今天,還有10名戰士的名字沒有被找到。如果加上只知道外號的雲貴川,那就是11個。現在的大渡橋邊,樹立著一座紀念碑,紀念碑上刻著已經知道名字的12名戰士的姓名,還有聶榮臻元帥所題寫的奇絕驚險四個大字。也許他們的名字永遠也無法被找到,但是還是有人會用盡一生去尋找。烈士的血不能白流,雖然他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但是他們的功績永世長存。而有著三百多年曆史的瀘定橋,作為這一切的見證者,依然默默的為盧定的百姓們提供著過河的服務。雖然在當年那場戰役,對於這座鐵索橋來說,不過是一瞬間,但相信這也會成為這座橋永遠難以忘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