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一個鐵面無私、十分公正的人,無論別人與自己是何種關係,在涉及對公上,對人民上,皆不會因為私情而影響自己的判斷或做法,那麼如果是與主席關係十分親密甚至對主席有恩的人,來求主席幫忙,毛主席又會如何做呢?
中南海是國家領導人居住的地方,不管出入什麼人,都是要經過嚴格審查並報備的,但在1955年的一天,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來到了中南海要見毛主席,卻沒有被阻攔,這人是什麼身份呢?與主席有著怎樣的關係?
這人便是譚世瑛,毛主席的老同學,多年的好朋友,自幼便認識毛主席的譚世瑛的父親譚詠春更是在主席年輕時期提供了許多幫助,那麼這樣一位主席的故人不遠千里來見主席究竟有什麼事?是來敘舊?還是找主席幫忙?
原來,譚世瑛此次來中南海是“告御狀的”,他的大兒子和三兒子都被槍決,二兒子又下落不明,家中只剩下尚且年幼的小兒子,且自己還被當地政府進行了一年的“管制”,這就來請主席為他做主。那主席又會如何對待這件事呢?故事開始之前,請各位看官動動發財的小手,點個關注,這樣既方便回顧往期影片,也不會錯過之後的精彩。
家境清貧,堅持學習
毛主席出生於湖南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中,一家人只能依靠手上僅有的那幾畝地生活,所以毛主席自幼便想到了要為家庭減輕負擔,早早地隨父親下田幹活,只要是自己能幹的農活,都向父親學習該如何做,儘管如此,毛主席依然清楚學習的重要性,家裡如今這個情況,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沒有一個讀過書的人,毛主席深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所以即便資源匱乏,也想盡辦法學習。
但毛主席的父親毛貽昌卻並不支援他讀書,在毛貽昌的認知裡,文化程度不用太高,會寫字會算賬即可,與其在讀書上投入大把的財力精力,不如學會一門可以謀生的技能。
但毛主席想得沒這麼簡單,毛主席認為,內外兼修是很重要的,內便是自己的學識和思想,外是掌握滿足溫飽的技能,這兩者也並不衝突。但父親毛貽昌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讀書沒什麼用,因此父子兩人爭吵不斷,直到有一天毛貽昌搬出了父親的身份來壓毛主席,要求他必須聽自己的,毛主席也是個十分要強的人,當即想要跳河明志。
這可嚇壞了毛貽昌,沒想到讀書對於兒子來說如此重要,在兒子的性命與前途上,自然選擇了讓毛主席繼續堅持讀書,自己也不會再阻撓他,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主席的格局遠超常人,也從側面反映了毛主席不怕困難的堅毅性格。
出鄉求學,初逢恩師
毛主席17歲那年,終於踏上了求學的旅途,選擇的學校是湘鄉的東山高小,這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校,但有一個特點是不招收其他地區的學生,於是毛主席在報名以後,因為地區原因,並沒有被錄取。
得知自己無法進入東山高小竟然只是因為地區的原因,毛主席十分氣憤,便和學校內的人理論,雖然當時毛主席只是一個少年,但憑藉著極好的口才與自己豐富的知識,學校裡的好多人也說不過他,但即便毛主席說贏了,學校也不會因為這個就破例收他入校,這讓主席感到十分惆悵,這時,一位對毛主席的一生有著深遠影響的人出現了,他就是毛主席的恩師:譚詠春。
在一旁觀察了許久的譚詠春看到毛主席當時據理力爭的樣子,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學生,不希望錯失這樣的人才,於是以自己作擔保讓學校破格錄取了毛主席,毛主席正式踏上了自己求學之路的第一步。
毛主席在報名之後向譚詠春詢問,我們非親非故,您為何要拿自己作擔保也要讓我進入東山高小呢?譚詠春毫不遮掩地提出了對毛主席的誇獎:你不僅口才好,還有著同齡人所沒有的堅毅性子,是一個人才,希望你以後可以在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這樣毛主席的報名問題就解決了,之後就只剩下了入學考試的問題,但對於自幼便刻苦學習的毛主席來說,這場考試信手拈來,還作出了驚豔到老師們的一首詩,拿下入學考試最高分的成績。
縱然如此,負責招生的其他老師,還是對毛主席破例入學有著很大的反對意見,隨後譚詠春向校長介紹了情況,並給校長看了毛主席所寫的文章,校長看後十分感動,認定此人必是可塑之才,於是力排眾議,將毛主席收入東山高小。
孤身異鄉求學,譚詠春暖心照料
因為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家境不同,所以毛主席上學時期經常被別的同學在穿著打扮等方面嘲笑他,但以毛主席的性格,又怎麼會是幾句冷嘲熱諷就能影響的,即便如此,譚詠春依舊不想讓毛主席受這樣的委屈,便讓毛主席平時與自己的兒子譚世瑛一同吃住,還經常請毛主席到家裡做客,譚詠春的妻子也經常為兩個孩子做一樣的衣服,從此毛主席和譚世瑛成了上學時期最好的朋友。
而當時異鄉求學的毛主席,每逢過節放假,都會被譚詠春接到家中一同度過,不僅讓毛主席體會到了節日的氛圍,也感受到了極大地溫暖,譚詠春不僅把毛主席當作自己喜愛的學生對待,甚至當成兒子對待。
有一次毛主席生了重病,心急如焚的譚詠春帶上譚世瑛便背起主席去了醫院,也顧不得要不要通知他家裡人,去醫院會不會花很多錢,當時的譚詠春只有一個念頭,讓毛主席平平安安的把病治好。
之後在毛主席就讀半年以後,譚詠春發現毛主席的知識水平已經遠遠超越了當前學校所能提供的,於是便推薦他去長沙學習,並聯合校長向長沙的湘鄉駐省中學寫了一封推薦信,毛主席也在1911年不負大家的期望,順利考入了學校,且因為譚詠春聯合校長的推薦信,在上學期間的住宿學費等方面由學校出,這樣一來毛主席最擔心的生活方面的問題也被解決。臨走前毛主席戀戀不捨地對譚詠春說:您是我的恩師,這段時間對我的照顧我永遠不會忘記,以後的日子裡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您對我的期望。
這樣不計得失,不考慮後果的付出,可以看出譚詠春與毛主席的感情早已不是簡單地師生之情,而這種感情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故人來信求職,毛主席堅持原則
在毛主席成為國家領導人後,有許多之前認識毛主席的人寫信請求毛主席幫各式各樣的忙,有想要工作的,有想升官的,有想要錢的,但毛主席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責任與義務都是非比尋常的,若是因為自己的私情私慾影響了其他人,免不了別人有意見,所以大多數的來信主席只是簡單地看看,一小部分會回信但也只是簡單的寒暄,原則性極強,某一天,譚世瑛也從老家寄來一封信。
這封信和大部分人寄來的信不同,不是來請求毛主席幫忙的,而是問候毛主席的近況和分享自己最近寫的詩詞。本身兩人就多年未曾聯絡,此次來信也不是與其他人一樣讓自己幫忙的,這令毛主席很高興,連忙回信,問候了譚世瑛的近況並詢問生活中有沒有什麼困難。兩人便自此恢復了聯絡。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譚世瑛來信再次介紹了自己的近況:父親離世之後,自己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也做了一名老師,之後到國民黨得了一份文書的差事,但這份工作沒有持續多久,且因為在國民黨任職的經歷,之後的求職也受到了極大地阻礙,政府也不願為自己提供幫助,譚世瑛請求毛主席為自己安排一個工作。
瞭解毛主席的人都知道,毛主席是一個原則性極強的人,在成為國家領袖之前亦是如此,更不用說擔任之後,不管是自己的親戚或者是跟自己關係有多好的朋友,如果想利用自己和毛主席的關係讓毛主席動用自己的權利來幫私忙,是不可能的,但考慮到譚世瑛和他父親年輕時對自己天大的恩情,毛主席在再三思索下回了一封這樣的信,大抵意思如下:
“世瑛兄的近況我已經知道了,但我對於具體情況還是不太瞭解,所以無法幫助你,不妨透過土地改革,找些土地務農,或者在老家嘗試找個謀生的工作”。
面對譚世瑛的求職請求,毛主席毅然拒絕了,但還是拿出了自己的積蓄向譚世瑛寄了300元,在當時的年代,300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可以看出毛主席對譚世瑛的感情的確深厚。
兒子被槍決,上京“告御狀”
譚世瑛的生活每況愈下,不但自己的工作沒有著落,就連自己的兩個兒子也是被當成反革命而處以槍決。譚世瑛對於這個宣判結果有著極大地不滿,因此還被當地政府進行了一年之久的“管制”。於是譚世瑛便四處奔走尋找人為他伸冤。
但因為這件事性質特殊,尋常人不敢也沒有能力能為譚世瑛提供幫助,無奈之下,譚世瑛再度想到了毛主席,於是來到北京的中南海來向毛主席訴苦。毛主席見到譚世瑛心裡很高興,因為自從自己長大就再未見過這位少年時最好的朋友,但是譚世瑛一上來就開始講述自己的冤屈,沒有任何寒暄。
目前譚世瑛家中只剩下了年幼的小兒子,其餘三個兒子,一個失蹤,兩個被槍決,這使得譚世瑛原本就艱難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同時譚世瑛覺得自己的兩個兒子是被冤枉的,而且自己也被針對無法加入農會,說完這些又介紹了自己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實在沒辦法了才來找毛主席幫忙。
譚世瑛所說的種種,毛主席因為不瞭解事情的原委無法進行判斷,只能對他說自己一定會給他一個真相。於是毛主席再次拿出自己的積蓄讓譚世瑛將自己的眼疾治好,並向湘鄉方面寫了一封信,希望他們將槍決這一事的來龍去脈調查清楚,然後告訴自己究竟是怎麼回事。
而為了讓當地客觀真實的調查真相,這封信中毛主席也並沒有透露自己和譚世瑛是何種關係, 湘鄉方面在收到來信後覺得很震驚,兩個反革命人士的槍斃竟引得毛主席親自寫信詢問,於是很快就將事件的原委調查清楚並回信毛主席。
這兩個兒子的槍決,不是什麼冤假錯案,更不是無的放矢,兩人一個多次犯罪,甚至還殺過無辜百姓,另一個知情不報,也依然保留著在國民黨軍隊中的歪風陋習,在當地屢屢犯錯,於是在當地執法機關在掌握充足證據的前提下,最終決定予以槍決。
譚世瑛本人的所謂“管制”也是因為對於槍決結果不滿,而跑到政府機關鬧事,妨礙執法,所以之後的無法加入農會包括其他負面影響,都是他咎由自取,不存在任何冤枉或故意針對。
毛主席仍念舊情,耐心勸導。
在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後,毛主席便向譚世瑛回了一封信,大抵意思如下:
“世瑛兄之前所說的那些事情已經調查清楚,關於他們被槍決,是因為他們做了非常嚴重的罪行,而且性質極其惡劣,政府的處置沒有什麼不妥,世瑛兄節哀衰變,至於你本人的“管制”也是因為你在面對政府合理執法時的阻撓,現如今管制已過,還望世瑛兄不要對這件事耿耿於懷,我認為,無論是什麼人,違反法律幹傷天害理的事都應該得到應有的懲罰,希望世瑛兄可以正確客觀的看待問題,也積極配合政府工作,這樣世瑛兄的情況也會比原來好很多”。
從這次回信可以看出毛主席對於往日的情誼還是十分在乎的,面對譚世瑛之前的無端控訴,毛主席也並沒有予以責怪,還設身處地的替譚世瑛思考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譚世瑛原本以為自己這次是受了極大地委屈所以來找毛主席為自己做主,卻沒想到事情不是他想的那樣,反倒給毛主席添了麻煩,所以譚世瑛的心裡也十分過意不去,但毛主席也沒有因此責怪他一句。兩人直到譚世瑛逝世也一直保持著聯絡,而與毛主席聯絡的這些信件,也一直被譚世瑛妥善儲存起來,紀念兩人的友誼,能夠和毛主席這樣一位偉人有過深厚的友誼,譚世瑛直言自己這輩子沒什麼遺憾了。
從這件事上大家可以看出毛主席的鐵面無私,不論跟自己有什麼樣的關係或有多重的恩情,毛主席依然不會利用職權來為任何人謀求便利,即便是幫忙,也完全是從個人的方面提供幫助。有這樣的一位偉人領導建設我們的國家,而且這樣的優良品格延續至今,如今的中國如此繁榮昌盛也是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