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這起12艘航母烏龍事件,曾經在美國新聞界引起軒然大波,使“中國威脅論”在美國熱度再起爆火,美國人惡意宣揚中國將瓜分太平洋的霸權。
這起發生在2008年的烏龍事件,來龍去脈甚是有趣,筆者週末閒來無事,且和諸君聊上一聊。
筆者知道這件事,乃是閱讀一本中美外交專題書時偶得。
2018年,當時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在中美建交40週年之際,採訪了40位中美外交領域的重量級人物,形成了一本採訪集,實質是回顧中美兩國40年來外交的一些珍貴秘聞。
這40位重量級人物,有經濟學家,有歷史學家,也有軍人,甚至還包括退休了的美國前總統卡特。所以說,他們說的很多話都幾乎是中美40年來合作與競爭的真實寫照。
這些各領域的專家情商也都很高,在回顧歷史事件的同時,也講了很多有意思的小段子。
12艘航母事件,就是這本集子裡我國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兼軍人回憶時提到的。
一、楊毅妙答美軍司令
這位外交官叫楊毅,出身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據網路公開的資訊顯示,楊毅系海軍少將,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原所長,1995年至2000年駐美國大使館海軍武官,同時擔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太平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會戰略分會副會長、中國國際交流學會、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理事等社會職務。楊毅少將經常參與中央和國家機關高層重大政策諮詢會議,代表國家與軍隊參加重要國際會議,先後出訪過50多個國家,在國內和國際上享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據楊毅少將回憶,2008年,時任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海軍上將到中國訪問。海軍是世界上公認的國際軍種,各國的海軍軍裝、標識都有一定的共通之處,因而彼此都很感興趣,尤其是中美兩個大國之間,海軍高階將領自然會有一些共同的話題。
基廷上將找到了楊毅少將,進行私人會談。所謂私人會談,就是個人之間的交流,不需要達成什麼共識性的話題,個人所談一般來說不代表什麼官方意志,比較輕鬆。
但是這位基廷上將不老實,私人會談中,問了楊毅少將一個試探性的問題:“聽說中國要發展航空母艦,你們準備發展多少艘?”
為什麼問這個問題?這個時機很敏感,觸動了中國人的百年航母夢。
世界上首艘航母由英國人建造出來,1912年,英國海軍將一艘老式巡洋艦“競技神”號改裝成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向航空母艦的建造邁出了第一步。這艘軍艦儘管不能讓飛機直接起降,但它可以攜帶水上飛機執行遠端作戰任務。
那時候的航母,各項技術還很落後,只具備了最基本的搭載飛機的功能。可以說是現代航母的小白版。
但就是這種小白航母,令英國海軍擁有了降維打擊能力。一戰中的達達尼爾海峽之戰,一艘英軍航母搭載的一架水上飛機,注意只是一架,就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艘5000噸的軍艦炸沉。
那場景真有點像《三體》小說裡描寫的水滴消滅人類太空艦隊,土耳其軍艦毫無招架之力,消滅你,與你有什麼關係!
自從那時起,中國海軍就對航母這種新概念武器平臺產生了濃厚興趣。1916年,近代中國海軍鼻祖級人物陳紹寬將軍奉北洋政府之命赴歐洲參觀歐戰,陳紹寬親眼目睹了航空母艦的威力,暗暗下定決心要讓中國海軍也擁有這種先進的武器。
蔣介石時代,由於戰爭頻仍,陳紹寬雖然屢屢建議,卻因為國力不足,眼睜睜看著鄰居日本大量建造航母而自己無力開工,對航母的渴望因為戰爭失利、人民遭受屠殺而更加迫切。
這種渴望,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逐漸有了實現的可能。
然而過程也是漫長的。
1970年海軍曾經短暫地論證過建造航母的事,只論證了一年,因為條件實在太落後,停掉了。
有人不免要問,那時候的中國,連原子彈都造出來了,衛星都上天了,航母怎麼就是造不出來?
這個不難理解。
航天工程和核技術都是技術密集的科技部門,但是這兩種技術門類,動用的資源並不是特別多,對工業基礎門類的要求也不是特別全面,都屬於重點突破性質的科技門類,只要我們在一個科技點上取得深入突破,就可以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退一步講,那時的航天科技其實和美蘇相距甚遠,只能發射技術體制很一般的衛星,跟美蘇的載人航天不可同日而語。核彈也只是完成了原子彈製造,而原子彈的投射平臺沒有建起來,也就是遠端洲際導彈、能夠掛載原子彈的轟炸機,或是潛射潛艇都沒有製造出來。只有彈,卻扔不出去。
航母技術則不同,它要求的技術雖說不上特別尖端,但對工業基礎要求特別全。
你首先要有造大船的能力。這一點當時的中國不具備,連汽車發動機都造不好,可以想見當時有多窘迫。包括特殊鋼材,中國造不出來,後來直到21世紀初改造瓦良格號,特殊鋼材還要從外國進口。
其次要求有先進武器生產能力,艦上的各種自衛武器,防空武器,等等,中國當時的武器生產技術也支撐不起來。
再次,通訊能力。你在大海里作戰,沒有強大的無線電通訊能力,就沒法指揮控制龐大的編隊叢集,你光桿一艘艦根本不敢下海。同時,也得有強大的偵察能力,中國的雷達技術也不行,跟不上外軍水平,不要說先進水平了,基本及格線都達不到。沒有強大的雷達,發現不了敵機,這在海上也是送人頭的份。
再再次,艦載機技術。先不說別的,就說飛機制造工業。中國的戰鬥機,當時還處在進口、學習、仿製的階段,自己都沒弄明白戰鬥機怎麼製造的,就想製造航母,總不能把大艦造出來,在上面曬衣服吧。
還有很多其他因素。經費,作戰體系,這樣那樣,當時建造航母的難度,就像給一個小孩一張紙,讓他畫一張清明上河圖。
所以直到瓦良格號出現時,美國人對中國海軍一直是不屑一顧的,在太平洋海面上,中國完全沒有話語權,美國人從1945年擊敗日本後,心安理得地霸佔太平洋==60多年,習慣成自然了。
所以當中國購買瓦良格號,並進行改裝、復造時,美國別提有多驚訝了。
二、從瓦良格到遼寧號
說到這裡,短暫地回顧一下瓦良格號到中國來的歷程。
美軍基廷上將語中所指的就是這艘瓦良格號。
瓦良格號原本是蘇聯時代開建的一艘航母。後來俄國和其他國家大分家,1985年就開建的瓦良格號到分家時還只建了一個殼子,武器裝置只建了一點點,這個半成品留給了烏克蘭。
烏克蘭國力較弱,社會經濟不支援繼續建造如此龐大的海上巨獸,1992年,剛分到手就撂荒了。中國聽說了這個訊息,就出錢買了這艘船。
但是,有關國家對這件事進行了干涉。
至於是誰,不用想也知道,這裡就不明說了。
有關國家認為,這是赤裸裸的武器貿易和技術恩賜,給誰都行,就是不能給中國。當時歐陸國家對中國武器進口方面限制很多。烏克蘭迫於壓力,賣之前,把艦上的所有武器、電纜什麼的全都拆掉,只賣了一個空殼。
就這樣,有關國家還不甘心。1999年7月,在拖船的牽引下,“瓦良格”號駛離黑海造船廠,緩緩地踏上了前往中國的漫長航程。其間,土耳其政府的阻攔,不允許“瓦良格”號透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在中國政府一年多的談判努力後,才得以通行。到達愛琴海後,又遭遇了國際海域前所未有的風暴。脫險後,穿直布羅陀海峽,出大西洋,繞過非洲好望角,過馬六甲海峽。經過4年的周折,終於在2002年3月3日抵達中國大連港。
船一到,中國就開始了緊鑼密鼓地整修與重建工作。這一修,就是9年多,直到2012年才正式入列,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艘航空艦,中國人持續百年的航母夢終於實現了。
基廷上將詢問的時候,瓦良格號正在重建過程中。美國的情報部門嗅覺很靈敏,打聽出這艘航母設計理念很先進,不像美軍當時的航母一樣,還要依靠專門的宙斯盾艦進行偵察預警和防空,瓦良格號自己的武器系統就能獨立預警和近程防空。
這意味著啥?出海的時候,可以少帶一些艦船,這就大大提高了機動速度,減少了防衛壓力。
所以說,基廷問楊毅少將,一者是好奇,二者是警惕。你們中國海軍可以啊,這麼多年一直不造航母,一上來就憋了個大招。
這個問題問的楊毅少將很不好回答。
當時瓦良格號還沒完成整修,未來這艘船到底幹什麼還沒有官宣,作為一個軍官兼外交人員,絕對不能瞎說。
但也不能不說,這也不符合外交基本準則。
稍加思索,楊毅少將說:“中國打算髮展1艘以上,12艘以下。”
我們不知道基廷上將當時內心作何感想,但肯定是驚訝的超出了預期。
好啊你中國!
一直以為你們是人畜無害的小白兔,沒想到內心這麼兇殘。12艘!12艘是什麼概念?當時美國海軍在役的航母,正是12艘。(當時小鷹號還沒有退出現役,共12艘)
自二戰美軍擊毀日軍航母以來,太平洋洋麵上再也沒有哪個國家擁有強大的航母編隊。
中國突然之間提出這樣宏偉的目標,這是要跟美國掰腕子啊!
基廷上將反應也挺快,他客氣地表示:“美國可以幫助中國發展航空母艦。”
楊毅一見他認真了,有點好笑,說:“那非常感謝。但是你要清楚,中國發展航空母艦,不是與要美國作對。你很清楚美國航母很先進,而且艦隊經驗豐富,你們其實不怕中國航母,何況中國也發展不了美國那麼多的航母。我們其實可以換個思路,不要對抗,要合作。我們可以共同保障海上通道的安全暢通,比如美國巡邏一段,中國巡邏一段,共同分擔責任。”
所以說,12艘航母其實是一個很巧妙的表態,中國一定會建航母,這是保衛國家主權的根本需求。但中國絕對不會超過美國,我們的實力比你們弱,沒有要和美國一決高下的意思。
基廷後來仍然表現得很從容很淡定,但內心估計早已是波濤翻湧。
基廷回國後,向國會作出的相關表述,或者說報告。一位重量級的司令官結束對外訪問,回國後肯定要向他們的核心領導層面報告一下情況,以及他對局勢的判斷。
這位司令官將軍向美國國會轉述了中國楊毅海軍少將的說法,結果在美國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美國朝野一致認為,傳說已久的中國威脅論終於成為現實了。
楊毅的玩笑話,居然被美國人意淫為中國人要造和美國一樣多的航母,這就是赤裸裸地在太平洋挑戰美國,要和美國瓜分太平洋的統治權!
三、荒唐的美國媒體
基廷的一些言論傳開後,美國媒體如同饞貓聞到了腥味,頓時興奮地聚攏過來,進行了添油加醋的報道。
美國防務新聞網上在2008年3月12日釋出了一篇文章《中國力量和影響的增長值得密切關注》。
該文稱,2008年3月11日,美國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在美國國會參議院的聽證會上說,他訪問中國時,一箇中國官員面無表情地說:“當我們有了幾艘自己的航空母艦時,咱倆為什麼不達成一個協議呢?你來管夏威夷以東,我來管夏威夷以西。咱們來共享資訊,我們能讓你們免除在夏威夷以西部署海軍的各種麻煩。”基廷當時說,他認為這是在開玩笑,不過也不敢確定。
美國重量級媒體《華盛頓時報》報道,美軍太平洋司令基廷日前訪問北京時,中方曾向他提議劃分太平洋勢力範圍,由美國和中國分別控制東、西太平洋地區。
這都哪跟哪的事?
據楊毅少將回憶說,中國和美國進行外交交往時,反覆地強調過,中國不會主動挑戰美國的霸權。
但在這件事上美國人的思維習慣和中國不一樣。
在我們看來,我們互相尊重,互相不招惹,這就大概是不挑戰美國的霸權。(這不是外交官方語言,只是筆者自己的想當然,如有不對請筆者朋友們包涵)。
但在美國看來,只要你中國發展新的武器裝備,軍事實力增長了,這就是挑戰美國的霸權。
看看他們有多荒唐!
照這個邏輯,健身房裡那些揮汗如雨練肌肉、練體能的達人們,真實目的是要去打劫了?
有什麼樣的官方,就會有什麼樣的媒體。
美國媒體之所以誤讀楊毅少將的12艘航母說法,不是說他們沒有基本的智商,相反,他們的智商很高,楊毅少將就曾說過,美國軍人很有專業素養,很聰明。
智商很高的人,卻說這樣反智的話,什麼意思?他們就是成心的。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給中國潑髒水,把中國的形象惡魔化。
其實在中國造航母之前,美國媒體就幹過很多類似的事。
當年中國發展潛艇部隊,美國媒體就不遺餘力地挖掘花邊新聞,把一些不知道哪個犄角旮旯裡蒐集的半真半假的資訊擴大化,編造成中國挑戰美國在西太平洋霸權的資訊。
最早在2004年12月30日,《紐約時報》記者率先挑起過 “中國海軍威脅論”的輿論風波。《紐約時報》記者詹姆斯·布魯克撰寫了一篇標題為《美國太平洋海洋統治遭遇中國挑戰》的長文。核心內容就是:中國正在“迅速擴充套件其潛艇部隊,到2010年將增至85艘,比現在潛艇數增加三分之一還多。”
在美國人的報紙上、網路上,彷彿西太平洋底飄浮著成群結隊的中國潛艇,時機一成熟,就轟然間萬雷齊射,對美國艦隊進行致命打擊。
美國人的思維很直線,:1.中國在發展海軍,一定要威脅美國。2.中國海軍一定是美國的對手。3.中國海軍一定會主導西太平洋。
真是叫人可發一笑。
四、再起風波
12艘航母笑話事件發生後,這件事並沒有就此停止發酵。
2009年5月,印度一家權威報紙再度爆料,中國和美國曾經達成瓜分太平洋乃至印度洋的密約。
據《印度快報》稱,5月中旬在印度訪問的美國太平洋總部司令、海軍上將基廷向印度海軍參謀長蘇里什·梅赫塔透露:在他和中國海軍某個高階將領交流時,這個中國軍官“開玩笑說”:“將來中國有了幾艘航空母艦之後,你們美國管夏威夷以東,我們中國管夏威夷以西和印度洋。這樣,你們就不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了,我們也不去東太平洋了。如果你們那兒發生了什麼事,你們也跟我們說一聲;如果我們這兒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也跟你們說一聲。”
5月15日,《印度時報》網站題為“印度和美國官員討論中國在印度洋日益增長的影響”的文章,也引了基廷的這席話,稱中國向美國建議,由中國照看“東太平洋”,而美國在“西太平洋”集中注意力,但基廷回絕了這個建議。顯然,《印度時報》網站的這位記者不知道中國在太平洋的哪一邊,只顧著譁眾取寵,竟不知道自己鬧出笑話。
印度人事隔兩年(或一年)後,再度提起這個老梗,自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這位大嘴巴的基廷上將,到哪個國家都會說這個段子。包括在日本、韓國、泰國等國,都提出過。
從美軍上將嘴裡吐出來的話,這些周邊利益相關國自然是大吃一驚:中國原來這麼有野心,這是想要我們小國的命啊!日本等國都在其權威大報、大網上釋出過這種謠言。
基廷上將看到這些國家的反應,自然是會心一笑,為啥,達到了蠱惑人心的目的了唄!
你以為美國人傻楞楞的?這幫老小子也精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