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當我們出現類似於胃脹,胃痛的症狀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腸胃是不是出問題了。的確,如果經常出現胃脹胃痛的現象,大多是胃部的蠕動萎靡,亦或是消化負擔過重所導致的消化不良症狀。但是一些存在此類症狀的朋友,前往醫院檢查時,卻並不一定會發現腸胃的問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一直以來,很多朋友都走入了一個健康誤區,那就是”哪裡痛,就是哪裡有病“,就以胃舉例,如果經常感覺到胃痛,大多都會覺得是胃部的問題。
但實際上,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統合的整體,裡面的每個器官,都好比精密儀器上的齒輪一樣。某些地方出現問題,一些常見的疾病症狀反而會在其他的器官和組織上有所體現。因此,用相同的思路去分析。如果總是吃一點飯就脹氣,或許和身體的其他器官異常有關。
經常吃一點飯就脹氣,可能和哪些器官異常有關?
“可能和脾有關”
根據中醫的說法,脾是五穀精化運轉,水利迴圈的重要關口。屬於身體最重要的“中轉站”。
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在經過腸胃的消化以後,還要透過脾臟,將這些食物轉化為純正的能量,才能運輸到身體各處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如果我們的脾臟出現問題,例如脾虛,脾弱等症狀,轉化精谷的能力減弱,自然腸胃中已經消化的食物,就會有大部分滯留在腸胃裡。長時間得不到吸收和代謝,又長期佔用胃腸的容量,自然會讓我們攝入新的食物時,出現所謂吃一點就吃不下,亦或是脹氣的情況。
醫生建議:既然是脾臟問題所致,自然就要先養脾。例如多吃一些通水利,促代謝的食物:蓮藕,冬棗,山楂等等。協助脾臟進行精谷轉化,減小其負擔。自然也能起到穩步滋養,恢復脾臟功能的效果。胃脹,食慾不振的現象也能因此有所改善。
“可能和甲狀腺有關”
甲狀腺是我們身體用來調節激素和內分泌平衡的重要器官之一。
如果甲狀腺出現異常,激素分泌減少,就會導致身體總激素分泌紊亂,繼而影響到內分泌的平衡。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激素的平衡,和身體器官運轉的活性息息相關。腸胃自然也不例外。
因為激素分泌失衡,繼而導致腸胃變得萎靡,即使吃下去少量的食物,也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消化吸收,胃部的容納量相對減少,也容易出現所謂吃的很少,但一直脹氣的現象。
醫生建議:如果長期存在食慾不振,胃脹的現象,一般多為激素分泌減少,繼而導致內分泌失調所致。因此,促進甲狀腺分泌激素,以達到調節的目的就非常重要。
比如平時適當增加碘鹽,海帶,蝦蟹等食物的攝入,就能起到非常不錯的滋補效果。但要注意的是,此類食物不能攝入過多,適當即可。以免甲狀腺激素分泌過於旺盛,反而會引發甲亢,神經勞損等一系列問題。還請自行斟酌。
”可能和肝臟有關“
肝臟不僅僅是我們身體最大的藏血器官,同時也是最大的脂肪代謝器官。
在我們日常飲食中,脂肪的攝入自然是不會少的。如果曾經存在暴飲暴食的習慣,導致腸胃中等待消化和代謝的脂肪過多,肝臟的勞損也會增大,繼而導致更多的脂肪滯留在腸胃中。腸胃容量被佔據,食量自然而然也會變小。
不僅如此,因為長期滯留在腸胃的緣故,本身消化系統的益生菌會開始將這些沉積物代謝,在降解的過程中產生氣體。就會有脹氣和打嗝的情況一併出現。
醫生建議:上文有提到,肝臟是主要的脂肪代謝器官,如果脂肪在腸胃中留存過多,肝臟負擔過重,就會產生脹氣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最好的緩解方法,就是從我們的日常飲食入手,平日裡減少哪些會增加消化負擔,且高脂肪的食物攝入,例如肥肉,燒烤,醃肉等等,這些食物大多還是高鹽的產物,多吃同樣也會刺激腸胃粘膜,繼而增加潰瘍和炎症的患得風險。還請多多注意。
綜上所述,如果長期出現吃一點就胃脹,並且伴隨打嗝,口臭的現象,並不一定就是腸胃出現了問題。有的時候,健康的身體需要用辯證關聯的角度去看待。多多留意一下脾臟,甲狀腺,肝臟的健康活性情況,或能對緩解腸胃不適症狀,提供新的緩解和治療的思路。
結語:雖然在大部分人的觀點裡,腸胃脹氣,往往就是腸胃問題。我們也不否認此類病症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對於自身健康關注,需要存在一定的辯證性,人的身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吃飯總是吃不下,且腸胃脹氣,同樣有可能是身體的其他器官在“預警”,更加全面且細緻的關注,並且採取相應的養生滋補措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