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於臨時外交,設立代辦處,意味著兩國外交關係降至冰點?
在當今世界,外交關係分為三級,第一級是特命全權大使,簡稱大使;第二級是特命全權公使,簡稱公使。
在具體職責上,大使和公使都負責主管兩國的外交事務。
但外交官身份的特殊之處在於,真正重要的不是他們幹了什麼,而是他們是以什麼身份出現的。
正如在古代,禮節的盛大與否,象徵著重視的程度高低。
在現代外交關係中,外交官等級越高,代表兩國之間的交流合作越多。也就是說,外交官真正重要的,還就是他的身份級別!
大使和公使,在名義上都由一國元首派出,是兩國正式建交後派出的外交官。
但世界大勢,分分合合;國際關係,時好時壞。
在有些特殊場合,比如兩國還未正式建交、但又需要有外交官來處理事務,兩國關係不好、即將斷交等場合時,會出現代辦處這種特殊外交機構。
代辦處,按照定義而言,在國際法上指以代辦為館長的使館。有種臨時大使館,再觀察觀察的意思。
具體是否再發展到正式建交水平,還得看此後的國際形勢而定。
在歷史上,在我國設立代辦處的國家有英國、荷蘭。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遭遇美國的國際封鎖,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西方國家大多並未與我國正式建交。
上世紀50年代初,才相繼有挪威、瑞典、丹麥等北歐國家與我國正式建交。與此同時,一貫親美的英國則選擇了在我國設立代辦處,同樣的還有荷蘭。
- 英國現在也有親美情結,退出歐盟的原因,表面上是因為難民,更深層次原因是為了維護北約利益,英國早就與歐盟離心離德。
- 歐盟以法德為首腦,北約以美國為首腦,成員國都是歐洲那些國家。很多國家同時加入兩個組織。
當時,英國便有觀察觀察的意思。在1970年中美關係實質性突破後,這些國家望風而動,紛紛與中國正式建交。在國際上,當時還由此颳起了一陣與中國建交的潮流。
這是代辦處的第一種用法,就是作為正式建交前的過渡。
反過來,代辦處還有第二種用法,就是作為斷交前的過渡。
代辦處的出現,其實就已經標誌著兩國之間不再是正式建交的國家了。代辦處的職能,也僅僅是辦辦簽證等基本外交職能。不像大使和公使,還需要訪問當地國高階官員甚至首相,交涉國事。
從國際關係的歷史慣例可知,對立陶宛設立代辦處(即降為代辦級),意味著我國已經在朋友圈中將這個地區小國拉黑了。
而這,也是有跡可循的。
不久前,我國才剛剛對立陶宛實行經濟制裁。根據相關訊息,立陶宛直接損失12億歐元。根據立陶宛480億歐元的GDP和北約規定的2%GDP作為國防經費計算,12億歐元相當於立陶宛1年零1個季度的國防經費。
直接損失便不是個小數目,中國不再與立陶宛經貿往來後,該國面臨的損失還將更大。
不知道,下一次北約開大會時,立陶宛會不會因為國防經費不夠而被拜登批評。上一次,它可是被特朗普表揚了。
中國國情決定了,磨礪永不會少,但鳳凰終將涅槃?
有人曾經總結過這麼一條規律,那就是隻要世界上發生國際體系的改變,中國的整體實力就將上升一個檔次。
有這麼三個例子,大家可以自己評判。
第一個例子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結束後,中國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身份,擁有了比清朝更強的國際地位。
當然,這時候還不算什麼。
第二個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結束後,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取得勝利,成為戰勝國,獲得了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的身份。
更重要的是,新中國成立了。美國扶植國民黨對中國的暗中操縱,結束了。
第三個例子是,蘇聯解體。蘇聯解體後,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了果實成熟期,國內經濟蓬勃發展,經濟體量迅速增大。
其實還有第四個例子,2008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保持上行態勢,成為了世界經濟奇蹟。
這些例子不能作為中國生來強大的宿命論象徵,但卻明白無疑地展現著,中國是一個如鳳凰般不斷涅火重生的國家。
考驗越大、困難越強,中華民族越是百折不撓,越是會百鍊成鋼!
“人定勝天!”
透過中國近些年來的發展歷程,我感受到的是這句話的含義。
而感受的另一層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僅僅只有五大洲的世界內,無論發生任何國際事件,都有可能將中國牽扯進其中。
大國、要國,面對的現實就是,考驗和磨練永遠都不會缺少。
相較於弱小的立陶宛,英美列強、蘇聯霸權主義,這都是中國曾經的強敵,可也沒有誰能真正阻止中國崛起的歷史程序。
歸根結底,中國統一是中國崛起歷史程序的一部分。
只要中國崛起步伐不停,這一天遲早會到來。同樣的,面臨的外部考驗也不會停。
地區利益、國際爭端,一切可能事件都可能成為這個歷史程序的阻礙。
立陶宛此次,在歐盟與北約暗中較勁的當今,到底是受美國唆使來展示親美勢力的存在感,還是在美俄鬥爭中,為了爭取美國支援而獻媚。
再或者,僅是美國為了扼制中國,而暗中做出的舉動。
這一切都不得而知。
個人認為,陰謀論不值得吹捧,國家間有國家間的相處之道。
但歐盟北約爭端(法國總統馬克龍意圖建立歐洲軍,擺脫北約軍事保護)、美俄地區爭端(立陶宛處於北約與俄羅斯交界處)、中美外交難題,確實給當前國際環境以渾水摸魚的可能。
歡迎點贊、收藏!
參考文獻
[1]章百家. 改變自己影響世界--20世紀中國外交基本線索芻議[J]. 中國社會科學, 2002(1):16.
[2]張蘊嶺. 中國與西歐的經濟關係[J]. 世界經濟, 1989(7):5.
[3]立陶宛學者發表言論,中國製裁響指已然下達,立陶宛陷入尷尬窘境.https://www.163.com/dy/article/GOQDA01405373GY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