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依耐古國
依耐國位於現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都城是盧城。戶數125,人口670,350名戰士。民俗與相鄰的子合國一樣。當地的羌族過著草原遊牧部落生活。
王治去長安萬一百五十里。戶一百二十五,口六百七十,勝兵三百五十人。東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三十里,至莎車五百四十里,至無雷五百四十里,北至疏勒六百五十里,南與子合接,俗相與同。少谷,寄田疏勒、莎車。
18.無雷古國
漢西域國名。都城在盧城(今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南)。神爵二年(前60)後屬西域都護府。
西域古國名。漢時王治盧城(今新疆塔什庫爾幹縣境),或謂在今伊西洱庫爾以東的帕米爾一帶。《漢書·西域傳》:其國“南與烏秅,北與捐毒,西與大月氏接。”漢屬西域都護。
王治無雷城,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戶千,口七千,勝兵三千人。東北至都護治所二千四百六十五里,南至蒲犁五百四十里,南與烏秅、北與捐毒、西與大月氏接。衣服類烏孫,俗與子合同。
19.難兜古國
西漢國名。亦作難完。《漢書·西域傳》難兜,漢初屬罽賓。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始屬西域都護府管轄。北魏時稱波知國。唐屬渴盤陀地。故址說法有二:一說是今巴基斯坦控制區克什米爾之巴勒提斯坦,一說是今新疆西部與原蘇聯(今塔吉克)之邊界待議地區。
難兜國原址在今帕米爾拔達克山及瓦罕河流域。公元前329年,由於亞歷山大向東方遠征,難兜國才真正打通了從愛琴海到帕米爾的通道。難兜國外圓內方的城堡建築方式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難兜國種五穀、葡萄諸果。有金、銀、銅、鐵,作兵與諸國相同。難兜國屬罽賓。《漢書·西域傳》 難兜國條:“難兜國,王治去長安萬一百五十里。戶五千。人口三萬一千,勝兵八千人。……種五穀,蒲陶諸果。”難兜的分佈區在帕米爾以南,為農耕定居民族,族屬不詳。
20.大宛古國
大宛國,古代中亞國名,位於帕米爾西麓,錫爾河上、中游,也就是今烏茲別克費爾幹納盆地。原始居民似以塞種為主。古希臘時代,亞歷山大東征,於錫爾河畔之俱戰提(今塔吉克列寧納巴德)興建“極東亞歷山大城”塞琉古王朝時改建為安條克城,似均未東向深入大宛境內。但在大夏最盛時,尤其在歐提德姆斯北征時,則佔有了該地,並按希臘方式在各村鎮修建塢堡。
漢武帝時,張騫到達西域時,於公元前129~前128年間抵達帕米爾高原以西,首先到達大宛,大宛早就聽說漢朝富有,期望同漢朝建立直接的聯絡,大宛王聽說張騫此行目的後,遂派嚮導和譯人將張騫護送到了康居。據他歸國後說,當時大宛大小屬邑有七十多個,人口有幾十萬,是一個農牧業興盛的國家,產稻、麥、葡萄、苜蓿,尤以出汗血馬著稱。大宛西北鄰康居,西南鄰大月氏、大夏,東北臨烏孫,東行經帕米爾的特洛克山口可達疏勒,在當時東西交通上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大宛久聞漢朝富饒,欲通不得,見漢使來到,深表歡迎。
21.桃槐古國
《漢書.西域傳》未記桃槐國境,具體方位似應在休循和捐毒之間即今費爾幹納盆地東近山地區的塔吉克巴達赫尚州一帶。“桃槐”為古民族名、古地名,為南遷塞種四部之一,一說為漢語。國都名不詳,治所不詳。
桃槐國,屬遊牧之國,疑在今阿姆河上源小帕米爾一帶,另說桃槐國在今費爾干納東面近山地區,生活在蔥嶺一帶,多以羌人為主的部落,他們用牲畜和畜產品向鄰國交換糧食。
桃槐國擅長製造弓、矛、服、刀,生活居無定所,總是沿河遷徙。桃槐國民居以丘嶺中石頭和泥土修建。桃槐國為防憂患,每到一處建一座土城堡。白天人們出去放牧,晚上全部回到土城之中。
22.休循古國
休循國是塞種人群居的一個遊牧小王國,屬西域都護,358戶人家,1030口人,家園守護衛兵480人,都城在鳥飛谷,漢朝設立鳥飛谷驛站, 在當時絲綢之路上是往來客商的心裡依靠。休循國兩漢先後屬西域都護和西域長使,三國時歸屬魏,後疏勒大國兼併。
今地理位置在阿克陶西部地區, 屬帕米爾高原一帶,地處天山與崑崙山之間,1954年8月阿克陶建縣,隸屬於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面積24555.6平方公里,總人口17.2萬,有柯爾克孜族、維吾爾族、漢族、塔吉克族等10個常住民族,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立體垂直分佈的氣候一天可經歷四季。農業、工業、旅遊業組成三大產業,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四條大型鐵礦帶有兩條在阿克陶縣,初步勘察非金屬礦藏資源達16種。崑崙山下的阿克陶,是崑崙玉的產地之一,也是中國細石器文化與青銅器文化之間的玉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景點喀拉庫勒湖風景區、奧依塔克風景區、慕士塔格山。
23.捐毒古國
捐毒國的分佈區在今新疆喀什以西至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連線地帶。文中所記載的“無人民”有誤,應為無人跡。衍敦谷在休循鳥飛谷之東南。
古籍記載:《漢書捐毒國傳》載:“捐毒國,王治衍敦谷。去長安九千八百六十里,戶三百八十,口千一百,勝兵五百人。東至都護治所二千八百六十一里,至疏勒、南與蔥嶺聯,無人民。西上蔥嶺,則休循也。西北至大宛三百里,北與烏孫接。衣服類烏孫,隨水草,依蔥嶺,本塞種也。”
24.姑墨古國
溫宿姑墨古國遺址位於溫宿鎮沿東至西的坎坡上,面積近6平方公里。據考證,姑墨古國自秦漢至今以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洲分佈著“城郭諸國”的姑墨古國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是目前伊斯蘭文化最典型的象徵,遺址有四至六層。其中儲存較為完整的有王母殿,建於清朝前期,殿主為霍集斯家族成員。王子城,城主為溫宿郡王霍集斯(清朝初期)的後裔,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馬將軍府,建於清朝前期,系伊斯蘭教建築形式,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周圍緊鄰高老莊和溫宿民居等旅遊景點。姑墨古國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屬於獨特的人文歷史景觀,每年吸引了許多疆內外遊客。溫宿縣歷史悠久,曾是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公元前60年隸屬漢朝版圖,古稱姑墨國,曾是南疆“古絲綢之路”重鎮。公元前174年始,相繼有張騫、班超、佛教翻譯大師鳩摩羅什、唐玄奘法師、唐朝著名僧人悟空、清朝景廉、林則徐等歷代有影響的人物到過溫宿縣,留下了珍貴的歷史傳說和豐富的人文歷史典故。
整合不易看官點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