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女真建立的滿清政權在明朝內部鬥爭嚴峻的情況下發起了攻勢,憑藉著李自成農民起義造成的混亂以及統帥關寧鐵騎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判降,清軍順利入關,逼得大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後,在北京定都建國,掌握了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
這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二次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滿清統治者們比較聰明,他們並沒有像元朝那樣對漢人採取極其高壓的政策、剝奪他們的幾乎一切權力,但漢人的處境仍然是不好過的,在戰亂中依舊有很多人淪為了奴隸。
而且滿清雖然同樣允許漢人做官,但政治軍事的核心還是被把握在他們自己手中的,漢人總是顯得和這些八旗子弟格格不入。
這八旗之中也有細分,首先是根據民族之差分為滿清八旗、蒙古八旗和漢人八旗,然後鑲黃、正黃、正白屬於上三旗,專門歸屬於皇帝本人的調派,下五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藍旗則是王爺貝勒們負責統領。
再然後,還有內外八旗,外八旗可以看成是旗主的私人軍隊,內八旗則是旗主的家臣。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種人,叫做“包衣”,包衣只是一個統稱,沒有族類之分,是由那些皇帝和王公們屬下的私人奴僕組成。
在滿清這種看似複雜的制度裡,八旗其實就是統治者的工具,在一旗之中,旗主就是名副其實的小皇帝。
而在明末的時候,遼東廣寧住著一戶從內地遷徙來此的人家,可惜遼東地區很快就成了明清兩軍鬥爭的前線,他們在清軍大勝的洪流中被抓住,被隨手扔進了專門為漢人準備的漢人八旗裡的鑲白旗中。
從八旗的制度上來說,他們會一直作為某個王爺的奴隸而生活下去,而這個王爺還只能是個滿人。
但誰也不會想到,在幾代人之後,在一部分情況發生變化後,這家的小兒子竟然能夠逐步登上權力的巔峰,非但身居皇親國戚的高位,而且一時之間權傾朝野,一個漢人的勢力甚至於壓過了大清的皇帝。
但誰也不會想到,就在他度過了無兩的風頭過後,卻又被一夜罷官,同時被抄家並關入大牢,最後被賜自盡而死,結束了跌宕起伏而荒唐的一生。
這家漢人姓年,後來那個攪動天下風雲的四世子孫名叫年羹堯。
一、時代的機遇,友善的大清
在很多歷史書或是影視劇當中,年羹堯總被塑造起一個奴隸的身份,是雍正還在做王爺時,府裡的包衣家奴,而年家也是在鑲白旗世代為奴的。
這個說法有不少人相信,但卻完全不靠譜,因為這和滿清入關後的基本政策就相違背。
當白山黑水間的女真人好不容易打進北京,如願以償奪得了偌大的中華大地後,他們自然是要開始統治的,但在前期的實施過程中,一切都顯得非常不順利,就像那些南明的小政權一般,都已經被趕到窮鄉僻壤,仍然天天不斷叫喊著要反清復明。
滿清的統治者比較理性和冷靜,他們在思考後認識到這是由於兩族巨大文化差異和宗教信仰等問題引起的,漢人的數量太過於龐大,而且是這片土地的原住民,如果想要讓他們服從統治,強制手段很難湊效。
所以在從順治以後的時間裡,清廷在保留了自己一些主要傳統的同時,大力推行學習漢族文化,這使得漢人的地位逐漸上升,而八旗的一些落後制度也逐漸消失。
比如旗主和屬人的關係,到了康熙的時候,他們已經變成了類似於上下級的關係,彼此之間仍然有身份的差異,包括口頭上的稱呼也保留了下來,屬人對旗主要稱“主子”,而自稱“奴才”,這也是很多人以為年羹堯就是雍正奴僕的原因之一。
但實際上,此時的屬人們已經完全身份自由,而且受到法律的保護,旗主是無權對他們進行任何強制措施的,甚至在很多時候,旗主還需要眾多屬人們的幫扶和擁護。
在這種情況下,年家的子孫們也很爭氣,長子年仲隆以科舉而考上進士,做了個小官,他的兒子年遐齡則更進一步,一路做到了工部左侍郎、湖廣巡撫的高位。
幾代為官之下,年家人的身份地位急劇上升,在朝野內外也擁有了較強的人脈,早已不是什麼奴隸了,他們所在的漢鑲白旗原本歸屬肅親王府貝勒延壽,而這個延壽是大學士明珠的女婿,後來年羹堯又娶了明珠的一位孫女,兩人甚至成了親家。
出生在世代為官的家庭裡,年羹堯從小飽讀詩書不在話下,在康熙三十九年輕鬆考中進士,第二年又一舉拿下了會試的前十,卷子得以被呈給康熙帝親自過目。
康熙知道這個小夥子是誰,看到他的文章以後相當認可,原本以他的資格尚不能進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但皇上大手一揮破格把他的名字寫了上去。
上頭有皇帝罩著,朝野有家裡人罩著,背後還有老丈人罩著,年羹堯的平步青雲之路簡直像坐飛機那麼快。
他21歲成為庶吉士,26歲升為翰林檢討並以欽差的身份擔任四川鄉試主考官(肥差),30歲的時候就成為了正三品的內閣學士,同時還兼職禮部侍郎,不久後又輕鬆取得外派名額,成為封疆大吏,去到了四川擔任巡撫一職。
而官場之得意,年羹堯竟然在情場也同時得意,當時康熙皇帝身邊的重臣、大學士明珠看中了這個小夥子的年少有為,不但工作上大力栽培,還把自己的孫女也許配給了他。
這位葉赫那拉氏小姐肯定不是一般人,她不僅是宗室之女,還是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女兒,堪稱才貌雙全。
不過她有一個問題,就是身體不太好,進門之後沒幾年竟然因病去世了,年羹堯傷心之際,明珠又跳了出來,本著送佛送到西的原則,他又給年羹堯介紹了第二任妻子——自己的孃家人,英親王阿濟格的宗室之女。
對普通人來講,能走到年羹堯這一步已經是極盡榮華,但對於他自己而言還遠沒有達到巔峰,此時的他意氣風發,完全沒有想到不久後的將來竟然會發生那麼多曲折的故事。
二、皇恩深重,巡撫川渝
在清代,外放官員非但不是苦差事,反而是受到重用的表現,因為和京官不同,他們擁有一定的實權和自治能力,就算是撈油水也快得多。
年羹堯以三十歲的年紀被委任四川巡撫這種封疆大吏,足以看出康熙對他的器重,而年羹堯也表示“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必當竭力圖報。”
事實上他也做得很好,在任期間著力瞭解四川省的民情提出了很多興利除弊的措施,個人也兩袖清風,帶頭做出表率。
而在康熙四十八年時,四皇子胤禛從貝勒被提升為雍親王,年家所在的漢鑲白旗也被劃歸到了他的統領下,於是年家自然而然和雍親王,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逐漸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而且在康熙五十年,年羹堯的妹妹被康熙帝親自指婚嫁給了雍親王,成為側福晉,後來雍正登基後便又被封為年貴妃,地位尊崇。
但可不要覺得年家這是攀龍附鳳了,因為在此時,根本沒有人覺得四阿哥能繼承皇位,因為當時“奪冠”的大熱門是他的弟弟,十四皇子胤禵,而胤禛平時也很低調,在皇權爭奪戰中根本沒啥存在感。
而此時的年羹堯則不同,他已經是朝野中年少有為的代表人物,誰都知道這個小夥子將來必然前途無量,而康熙著重培養他,也正有一點託付的意思,希望他將來可以輔佐新的皇帝延續大清偉業。
與其說年羹堯需要像各位大臣一樣明裡暗裡支援皇子們爭位,不如說哪位皇子若是能得到他的鼎力支援,成功的機率都會高上許多。
留在四川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年羹堯還開發出了自己的另一項能力——軍事,除了處理政務之外,他竟然還負責帶兵打仗。
康熙四十九年和康熙五十六年的兩次當地蠻人作亂都是被他領兵平定,而就在康熙五十六年的下半年,西藏地區又爆發了一次規模較大的叛亂。
這件事兒原本和年羹堯關係不太大,但是他很快被捲了進去,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而讓他的威名一下子達到了空前頂峰。
三、平青海,定乾坤
明末的時候,在中原打得一塌糊塗之際,西藏地區也發生了內亂,而當初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子孫,和碩特部的固始可汗就瞧上了這裡。
他很快帶兵佔據了青海一帶,然後戰勝了另一部蒙古人而取得了西藏地區主要統治權。
到了康熙末年時,蒙古的準噶爾部入侵西藏導致西藏的最高領導人拉藏汗被殺,這次叛亂很快被清軍平定,而年羹堯在其中只是負責後勤運輸的工作,並未參加。
但固始可汗的孫子羅卜藏丹津看到這個情況,便妄圖篡奪西藏王的汗位,他先是直接找大清朝廷要,朝廷不但不給,反而加封了另外兩部蒙古族的郡王為親王,以此來削弱他的實力。
羅卜藏丹津對清廷自然就懷恨在心,於是一直伺機密謀造反,但繼位呼聲最高的十四皇子胤禵軍事能力很強,他一直以撫遠大將軍的職務駐守在前線,讓蒙古人毫無機會。
同時年羹堯也被康熙親自接見,還御賜了一幅寶弓,並升任川陝總督,成為了西北邊界的重要人物。
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終於倒在了病榻上,父親駕崩,雍正立刻奉詔登基,胤禵自然火速被解除了兵權,從前線趕回到京城被遭到軟禁。
可他這一走,羅卜藏丹津是一點也等不及了,很快在率部察罕託羅海舉兵叛清,並且大肆煽動其他部族和西藏當地勢力,幾十萬人一下子攪得邊疆不得安寧。
要知道,此時的雍正皇位尚未坐穩,很多人都質疑他繼位的合法性,邊界又起了這麼大的亂子,局勢對他非常不利。
在這麼難搞的情況下,雍正只能寄希望於自己的最得力的屬人和親信——年羹堯。
胤禵走了以後,西北邊境權力最大的兩位就是新任撫遠大將軍延信和川陝總督年羹堯,雍正剛剛登基不久,便直接把大將軍的頭銜封給了年羹堯,並且斷然下令:“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
獲得了最高權力的年老哥很快屁顛屁顛一路趕到了西寧城,而清軍大部隊還沒有抵達,羅卜藏丹津得知了此訊息,立刻率軍突襲西寧,想要直接斬首。
年羹堯見勢不妙,直接照搬諸葛丞相演了一出空城計,帶著幾十個人大剌剌地坐在城頭,羅卜藏丹津看到這一幕深以為有詐,帶著部隊逛了一圈嚇得又回去了。
而當部下嶽鍾琪帶兵趕來後,年羹堯派出少量人馬對羅卜藏丹津展開反攻,使其麻痺大意,然後讓嶽鍾琪部以火炮開始狂轟濫炸,直接把地方打得抱頭鼠竄並衝破了大營,只剩羅卜藏丹津帶著殘存的百餘人逃脫,西寧地區被清軍收復。
雙方在之後經過了大半年的不斷碰撞,羅卜藏丹津逐漸難以抵抗,在天氣條件非常惡劣的一天,年羹堯將手下將領分成幾路人馬,頂著刺骨的風雪長途奔襲,羅卜藏丹津的殘部在這種突如其來的猛撲之下完全沒有還手之力,被年羹堯一掃而空。
自此,西北邊疆平定,雍正也度過了他繼位後最大的一次危機,他對於年羹堯的態度之好簡直令人不敢置信,比如他當眾將其稱為自己的“恩人”,即便他知道這樣說不好,畢竟這幾乎已經失了體統。
不僅如此,但凡有重大人事調動等,雍正都要和年羹堯商量著決定,而在他自己的地盤上,一切任命都由他自行決斷,如果要把川陝的官員調到別出去,還會問年羹堯舍不捨得。
總的來說,就是雍正對待年羹堯,幾乎沒有君臣的樣子,反而更像是朋友,而事實上這兩個人的私交也確實很好,年貴妃也十分受雍正寵愛,因為這一系列的關係,才讓年羹堯的待遇幾乎超越了古往今來的所有臣子。
那些賞賜金銀、封官加爵的手段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了,而每當年羹堯或者他的夫人有什麼身體上的不適,皇帝都會親自過問並且贈與藥品,他還曾公開宣佈子孫後輩應該永遠牢記年羹堯的豐功偉績,否則便不是他的臣民。
四、高峰低谷轉瞬之間
這種程度的恩寵,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沒有過的,已經達到了聳人聽聞的級別,而當事人年羹堯自然更是囂張得上了天,在不造反的情況下能和天子幾乎平起平坐,這樣的地位很容易讓人迷失。
但任何人的容忍都是有限度的,包括雍正,何況他還是個帝王,時間一長,年羹堯所作出的各種表現都已經越來越超出他的底線,這也讓雍正開始改變了對他的態度。
要說起這位仁兄幹了些什麼,那幾乎是把能犯的事兒全犯遍了,首先就是跋扈,他送給下屬一點東西,都要讓對方朝北磕頭謝恩,雍正親自派給他的御前侍衛,他就拿來當僕人用,給自己“執鞭墜鐙”,皇上的諭旨送到他面前他也拒不跪拜等等。
其次就是擅結朋黨,藉著雍正對他的放權,他幾乎可以掌控川、陝、甘地區甚至包括朝野官員的升遷調任,只要給他送禮或是合他的心意,他想讓誰升官就升官,而且但凡是年羹堯保舉的官員,吏部和兵部還要額外挑出來,稱之為“年選”之人,優先順序更高。
到了後來,他乾脆在各處安插自己的親信,大肆培植私人勢力,而且他的命令各級官員沒有敢不聽從的,如同皇上親自下旨。
還有便是貪汙斂財,相比之下這都是小事情了,如年羹堯這種十分的位極人臣,撈點錢實在稀鬆平常,對比後來身份地位遠不如他的鉅貪和珅,年羹堯前後只拿了兩百多萬兩銀子,甚至足以見得他對這方面並不太感興趣了。
但形勢轉變之快遠超出他和所有人的想象,就在年羹堯已經無法無天的時候,雍正的態度在暗地裡已經發生了三百六十度的急轉彎,他不僅無法容忍,而且開始準備動手。
雍正皇帝先是釋放了四川巡撫蔡珽,這位剛遭到年羹堯彈劾而被押到京城準備斬監候的官員,還特意召見了他並升其為左都御史。
然後抓住了年羹堯稱賀書寫的一處錯別字問題,直接大肆更換了川陝的許多官員,尤其卸任了部分年羹堯的親信,並直接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局勢一變,大家都知道年羹堯這是要倒黴了,紛紛上書控訴,如潮水般的奏摺差點把雍正淹了,於是他很快把年羹堯削職為民,同時押送回北京展開會審。
雍正三年十二月,群臣向皇上提交了最後的審判結果,共列出年羹堯的罪狀一共九十二大條,涉及方方面面。
一個月後的十二月十一日,領侍衛內大臣馬爾賽、步軍統領阿齊圖來到刑部大牢,向46歲的年羹堯宣佈了雍正賜其自盡的決定。
從舉世風光到淪為階下囚只不過短短一年的時間,從階下囚到被賜死只不過更短的一月之餘,人生的轉折有時就是這麼迅速。
年羹堯和其他的一些把持朝政的權臣有兩點不同,首先他是文武兼備、出將入相的人物,常年駐紮在西北邊陲,手中握有兵權、朝中耳目眾多,而且在川陝地區擁有極高的自治權。
其次是這個人囂張跋扈幾乎上了天,但他確實有相當的才能,無論對於軍事還是民政都信手拈來,文治武功堪稱雙全。
這兩點也是雍正殺他的主要原因,但這位皇帝先前對年羹堯的厚愛並不是演出來的,他們確實交情極深,以至於在論處年家的時候,雍正還從中不斷“作梗”,瘋狂為這個罪人開脫。
原本以年羹堯的行徑,辦個株連九族毫不稀奇,但到最後也只是殺了他本人和長子,其他家庭成員要麼只是免官削爵,要麼被流放,而流放的這些人還很快又被特赦放了回來。
甚至於年羹堯的兄長年希堯原本是個二品官,被罷免一年後竟然還升到了一品,簡直不可思議,也足以看出雍正的態度。
年羹堯的下場誠然是自作自受,但凡他有所收斂一些,足以和隆科多一樣成為雍正皇帝的堅實助力,斷然不會淪落到身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