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來,是結緣太極拳的第9個年頭。不敢言知,唯願分享一下習拳過程中的感受與同好們共勉。
一,緣起
那年遭遇變故,人生面臨拐彎。在極度鬱悶彷徨時,得知同學老丈人是位太極拳愛好者。於是在這糟糕而低效的時光跟著老爺子學了一套“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楊氏國標版。老爺子的拳架非常漂亮,是我在現實中見過的最規範大方的拳架。老爺子是道門中人,據同學說身上有真東西。可惜他喜歡清靜,長期在四川成都居住生活,遺憾沒有更多機會向他請教學習。
大概習練楊氏簡化二十四式3個月後,記得是個颱風天氣。平時熱鬧的公園沒什麼人,我穿著太極服裝如常去鍛鍊,遇到了現在的師傅。當時他也是一個人在公園的一處平地上,見我經過,看著我說:學不學太極,要不要搭個手?我很詫異,後來才知道搭個手就是互探虛實,知道對方有幾斤幾兩。我見他一副廣招徒弟的生意樣子,心裡是不以為然的,地球人都知道,這些走江湖的,身上不一定有什麼真東西,加上之前隊同學老丈人拳藝十分稀罕的影響,我沒怎麼當回事,就跟他聊起來。我問他:您說,咋樣才能練好太極拳?他說:機緣很重要。
師傅的回答讓我決定跟他學藝。師傅每天早晚均在那裡教拳好幾個小時,弟子很多。迎來送往,緣來緣去,已經好幾千人了。當天晚上,師傅正式教拳之前,還是讓我搭了個手,把我摔了個仰面朝天后,才開始正式教習拳架。這一學,就是4年,每天晚上跟著師傅習拳架,練推手,一直到公園開始改造,我只好自己個人修習,遇到關鍵處,再去找師傅請教。
二,拳架
太極拳架是最為大眾熟知的,很多人對太極拳的認知就是始於拳架終於拳架的。師傅是河北廣府永年人,楊氏太極拳的發源地。楊氏太極拳自然是練得爐火純青了。師傅教拳也是從楊班侯108傳統小架開始的,接著是武當道內張祖意合太極全一到五路。關於拳架,是區分不同太極拳派的主要特徵,各門各派風格有很大差異,這些年的主要體悟是:一,好看的拳架不一定是真太極(譬如那些國標,練城了舞蹈+技巧),真正的高手打的拳架一定不花哨,而是行雲流水令人看著很舒服;二,一個師傅同樣傳授的拳架,每個人練出來都不一樣,這關係到學習者的悟性、功夫、堅持等,所以要求同存異,不要過於苛求形;三,拳架可以不好看,但不能彆扭滯礙,出現膝關節疼之類的問題,就一定要檢查自己的基本姿勢要領是否錯了;四,堅持每天練習是唯一途徑,拳不離手,這是大道。拳打萬遍,其意自顯。說一千道一萬,堅持習練是最重要的,否則,說什麼都是扯。
三,站樁
跟著師傅練了大概三個月時間,師傅見我風雨無阻,每天堅持,練得頗為認真。有一天練習完,師兄弟們陸陸續續散去後,師傅對我說:我見你在這些人裡練得最認真,今天專門跟你講,咱們主要是練武當道內拳法的。內家拳,內才是根本。要出功夫,必須站樁。於是師傅就從丹田的位置在哪裡開始講起,站樁的姿勢要領,呼吸的法門,意念的控制……。最後師傅說,你試試看,能不能站出來。
按照師傅說的,我第二天就開始站樁了,一直堅持到了今天。開始時站樁的枯燥,收效甚微的質疑,急於求成的焦躁,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逐漸被平靜和愉悅取代。站樁第三個年頭時,明顯感覺到了丹田氣鼓,今天已是周身自如了。關於站樁,要說的是,這個世界是由物質和暗物質組成的。精氣神、脈絡經絡都屬於暗物質,是真實存在的,古人早已發現了這一點,並且利用它造福子孫。不信沒關係,千萬不要因為無知而去詆譭,心存敬畏是種美德。
三,推手
師傅是個武痴。自幼好武,沒上過學,練了五六十年功夫,教了幾十年拳,可以說是個職業傳統武師,一直在民間江湖。他有一句名言:拳不能打入,那能叫拳?在師傅這裡學拳的人很多,來來去去,每個階段都會有一些年輕力壯的跟他學拳。太極推手,便有了習練的基礎。由於推手每天對抗要消耗不少體能,剛開始一段時間經常累得渾身痠疼,很多人都是練幾天就放棄了。記得當時有位江西的師兄,平時主要幹力氣活的。人看起來不十分粗壯,是那種筋骨型的。我跟他練習推手較多,大概有半年時間,我們倆在晚上大家散去後留下來推手。他很認真,每次都會像牛皮糖一樣粘在我身上。
後來江西師兄因家裡有事走不開回江西去了,我的推手練得少了很多。主要是跟師傅的兒子,一個兩百多斤的猛男一起練,由於兩人噸位相差太多,練得相對少很多。師傅很希望自己兒子也像他那樣苦練功夫,將來能出人頭地,所以經常帶著我們幾個練推手的弟子與別人切磋,參加比賽。在那段愉快的歲月裡,我們接受別人的挑戰也挑戰別人。記得有一回,有個自稱什麼拳派的人帶了兩個徒弟來切磋,師傅派我上去接受對方指教,可能是沾了推手規則的光,兩個頗為生猛的小夥子都被我撂倒掄了出去;還有一回,遇到一個昆明警校的武術教官,好像還拿過他們當地民間推手比賽的冠軍。師傅讓我們幾個多向高手請教,除了師傅的兒子因為體重和力量佔用絕對優勢,贏了對方。其他幾個師兄弟都不是他對手,我跟他體重身高都差不多,各有勝負。看得出來,他經驗很豐富。後來在聊天時,他把褲腿撩起來給我看,上面全是老繭和傷疤,他說:散打才是他的專業。
說到專業,18年的時候師傅帶我們參加了推手比賽。那一次,我們遇到了“天龍太極”的選手們,我們無一勝績,各個公斤級只要遇到“天龍太極”的就是輸。賽後,跟他們的選手聊天,很多都還是孩子,他們說每天練習體能技巧對抗6個小時。哈哈,這就是半職業啦,輸得心服口服啊。關於推手,如果走上對抗競技專案,那麼誰實戰多訓練刻苦花的時間多,自然勝算就大。但我不得不說,這與真正的太極推手不是一回事,這種類似摔跤以技巧和肌肉力量為主的推手,已經背離了太極推手的初衷,或者說是太極推手的初級階段。
四,開胯
這是當下正在經歷的階段,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練得是否正確。專門去請教了師傅,師傅說,尾閭內收自然就鬆垮了。
練了這麼多年拳,最近反而總覺得行拳架時有滯重之感,平時行走站立時腰胯處亦有酸脹感,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這種感覺一直沒有消退。自省不得其要,就去找師傅問診,師傅指出了我拳有雙重之病。他說,我的拳只有柔不見剛,只有呼不見吸,含胸拔背之意丟了。我細思自己習拳站樁之狀,為求松沉,意念過重,刻意將命門外撐,失去了立身中正之要,隨著時間推移,下墜之勁越來越強烈,卻不能沉於腳底與大地相接,反而作用於腰胯部,導致腰胯關節長期受內勁催動又不在其位而有傷害之嫌。
想通這點,我按師傅說的呼吸陰陽要分明,盤架行功貴自然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問題進行了修正,腰胯酸脹之症逐漸緩解,與之同時,尾閭與胯部的結合處更為靈活了,力發於腳主宰於腰胯的體驗似乎更為清晰了,發勁更脆更冷了。不知是否回到了正確之路上?
五,前方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無止境,拳無止境。修習太極拳近10年,益處是明顯的:逆生長,知寒暑,性平和,心愉悅;原先的一些肌肉骨骼舊傷逐漸康復消失,生活作息規律,食量睡眠排毒都酣暢,中老年常見的健康問題一樣沒有。關於太極拳的養生和技擊效用,前輩陳炎林在《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一書中寫得很清楚,我的習拳經歷和收穫與前輩書中所講基本是一致的。
習練太極拳者,每堅持多一段時間,身體就會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一些。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更多的奇妙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