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場景讓我們感到不適。
比如,被開了並不好笑的玩笑,對方察覺你臉色有變,她會說:“你這個人怎麼開不起玩笑?”
說這話的時候還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讓你不禁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太敏感,開不了玩笑,是不是自己太小題大做,把兩個人的關係弄僵。
其實不然,既然在兩個人的相處中你已經感受到不適,這說明對方已經越界,這已經不是“幽默的玩笑”。
幽默的玩笑是雙方都能有共鳴,都能會心一笑,而不是一方感到被傷害。同樣的,你也並不是“開不起玩笑”,而是被冒犯的正常反應。
與人相交,關係再熟、再好,也需要注意這三個字:界限感。
保持界限感,是成年人應有的默契。
01.尊重是與人交往的前提
在生活中,被冒犯時常發生,尤其是親人朋友之間。
比如,父母在飯桌上訓斥孩子怎麼這麼笨,誰家的小孩就是比你聰明。
或者,朋友說:“我是和你關係好才跟你說,其實你真的不好看,也不怪被甩。”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女大學生的帖子,說她經常在宿舍試衣服,舍友看到她試衣服就會笑著說:“哎呀,怎麼回事,這個衣服挺好看的,但穿在你身上好像就沒那麼好看了。”“你太矮了,撐不起這些衣服。”久而久之,她都沒了自信,走在路上都不敢抬頭。
這些披著“開玩笑”外衣的冒犯傷害,就像一根根釘子扎進我們心裡,即使是釘子被取下,還是留下了痕跡。如果我們表達了不滿,又會被說“你怎麼開不起玩笑”。
臺大教授歐麗娟老師說:“人與人之間的某一種界限,好朋友是不可以任意逾越的,不是逾越界限才代表是好朋友,真正的愛,是尊重,是設身處地地體會他人的感受,而不是任意你逾越界限傷害別人。”
尊重是與人交往的前提和底線,越是相熟越是自以為可以越過界限,而忘了尊重對方,但任何一種關係想要長久,都離不開互相尊重。
02.及時制止讓你不適的“玩笑”
當你感到被冒犯的時候,不必一味地忍耐,而要向對方表達自己的不滿。“我並沒有覺得這是玩笑,你的這些話不合適。”讓對方及時知道你的感受。
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所言已經越界,是對別人的傷害。
如果他能有所反思,有所改變,那還能繼續做朋友,但如果還是一如既往,也就不必給他傷害你的機會。
朋友曾向我傾訴了一件事,她是一個很可愛的女生,頭像是一個歐美男明星,自從換了這個頭像,每次和父母聊天,他們都很嚴肅地讓她換頭像,父母說女孩子就應該用女孩子的頭像,這樣用一個男的太不像話了。
朋友很苦惱,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件事,一方面是自己的喜好,另一方面是父母的干預,我勸她多和父母聊聊,父母或許不知道他們眼裡頭像代表的意義,其實和年輕人眼中的大不相同。
給父母說清楚頭像、暱稱,並不是要和性別匹配,他們的干預已經侵犯了自己,作為成年人有自主決定頭像的權利。說清楚之後不僅能化解這一次的矛盾,還能夠避免以後此類事情的出現。
03.同樣也不逾越別人的界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獲得尊重的前提是先尊重別人。
如果你也被別人的“玩笑”冒犯,應該很能體會被冒犯的滋味不好受。
同樣的,這種不好受不能僅僅停留在個人感受上,而應該反思自己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是不是不經意間也同樣冒犯了別人,是不是同樣傷害了別人。
忍住好奇,不去打聽別人的私事,忍住控制慾,不去幹涉別人的喜好。即使雙方再熟悉,也要保持界限感,給雙方的交流留有餘地。
有很多人打著為你好,“我們都已經這麼熟了”的旗號,對身邊的朋友指手畫腳,對她的穿衣打扮隨便評頭論足,隨意批評他的交友,否定他的愛好,這時往往忽略了人與人之間應有的界限。
關係相熟時,坦誠地開玩笑和越界也有質的區別,玩笑好不好笑,不取決於開玩笑的人,而取決於被開玩笑的人,適當尊重的“幽默”,可以調節氣氛,促進雙方的關係,但是不以尊重為前提的開玩笑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周國平曾說:“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楚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源於無意中突破了這界限。”
在人際交往中,只有互相尊重,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不逾越邊界,相處才能舒服,關係才能長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