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ave是2009年Google I/O大會的寵兒,但在短短的兩年內就失敗了。分析失敗的原因,有助於我們為未來的遠端工作和協作工具構建更好的協作工具。
當Google Wave在2009年I/O大會上釋出預覽版本時,一時風頭無兩。它不僅是遠端工作爆發之前第一個統一的工作空間和協作平臺,而且還試圖解決我們今天面臨的許多同樣的問題。
然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Google Wave就失敗了。
當我們回顧這個平臺推出的歷史時, 就會對這個SaaS創新歷史上的一個小插曲不會感到任何意外。缺乏產品重點、定位問題和釋出計劃乏善可陳只是它的一些皮毛問題。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採用分散式模型,我們從Google Wave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是很重要的。隨著實時協作工具的全面復興,反思先驅們的故事可以為未來提供寶貴的經驗教訓。
Google Wave的歷史
Google Wave起源於一個問題:“如果電子郵件是在今天發明的,它會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產生了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實時協作工具之一。
讓我們看看Google Wave的開發是如何開展的,從“Walkabout”作為代號開始,到2012年4月的最終關閉,2018年的開源專案關閉。
2006–2008: 從啟動到產品釋出
新專案由Lars 和 Jens Rasmussen兄弟來負責,他們成為了專案的主要開發者。當他們致力於Google地圖的首次釋出時,兄弟倆就開始考慮他們在谷歌的下一步工作可能是什麼。
“聚焦於溝通”的想法來自Jens,他注意到人們線上互動方式的重大轉變。兩兄弟之間的共識是,他們應該建立一個反映此變化的平臺
Google地圖專案完成後,Lars 和 Jens繼續開發一個被稱為“Walkabout”的產品, 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能夠滿足一些關於人們如何線上交流的問題:
- 為什麼電子郵件、聊天和基於文件的交流之間存在差異?
- ⚖️有沒有辦法建立一個無縫跨越所有或大多數這些系統的單一通訊渠道?
- ⚙️ 有沒有辦法讓這種交流變得簡單?
- 我們如何設計一個能夠充分利用當前計算機能力的平臺?
從那裡,Lars 和 Jens組建了一支尖刀連(開發團隊)來實現這個想法。幾個月後,他們構建出了一個原型,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它要演變成了一個可釋出產品。這個產品被命名為 Google Wave。
2009–2011: 開發者預覽版
2009年5月,Lars 、Jens和產品經理Stephanie Hammond在谷歌的I/O會議上釋出了Wave的預覽版。一下子,Walkabout正式成為一個產品、平臺和協議,透過一個叫做wave的程序進行實時通訊。
以下是谷歌官方在部落格釋出對Wave的描述:
在Google Wave中,你建立了一個wave,並新增人。你的Wave中的每個人都可以使用富格式的文字、照片、小工具,甚至來自網路上其他來源的提要。他們可以直接插入回覆或編輯wave。這是支援併發的富文字編輯,你幾乎可以立即在螢幕上看到你的同事在你的wave中輸入的內容。這意味著谷歌wave既適合需要持久化儲存的內容,也適合短平快的資訊——它支援協作和交流。你也可以使用“回放”來對wave做倒帶,看看它是如何演進的。
主旨演講以現場演示的形式進行,以Lars, Jens和Stephanie 將要進行的乘船旅行為例,展示了Wave的功能。
在演講中,團隊帶領觀眾完成了他們乘船旅行的計劃階段,強調了Wave在實時更新、上下文執行緒和影象共享方面的工作方式。
雖然有一些Bug,Lars和Jens將其歸因於Wave還在開發者預覽版中。總的來說,這個釋出版本的初期獲得了壓倒性的支援。
Wave的主動測試 ⚙️
儘管I/O會議上的每個人都被獲許訪問Wave,但Lars和其他人強調,該工具仍在積極開發中。團隊明白在改進產品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並希望利用參加I/O會議的開發人員來尋求幫助。
有了預覽帳戶,每位開發人員都可以訪問谷歌Wave的API,這是這個釋出版本的另一個重要內容。那時,在Lars看來,這個平臺仍然是一個開源專案。使用該API將使使用者能夠將Wave連線到現有的網路應用程式並分別構建整合應用。
Google Wave 平臺 via TechCrunch
事實證明,邀請開發人員進行主動測試是有風險的,也是Wave推出計劃中的第一個失誤。很快,谷歌IO大會的大約5000名與會者將成為第一批使用Wave的“局外人”,由此引發了一些頭疼的問題。
第一波問題
到2009年7月,谷歌已經推出了大約6,000個開發人員賬戶,並正在處理另外20,000個請求。此時,Wave也在各種論壇、推特和其他社交媒體渠道上獲得了大量的傳播。
人們爭先恐後地訪問該平臺,但谷歌卻退縮了。Google只會發出單人邀請,這實際上削弱了Wave針對團隊合作的目的。
雖然谷歌考慮得挺好的,不想給一個全新的平臺帶來過多的使用者的壓力,但傳送邀請也意味著該公司無法破解圍繞其產品的一些傳言。
當谷歌最終決定開放Wave並允許10萬名新使用者時,到2009年9月,只有27,000個活躍的開發者賬戶使用Wave的應用程式設計介面。這個數字與Lars的樂觀預測相去甚遠:
“數百萬人想嘗試我們今年晚些時候推出的、僅限邀請的預覽。Wave成為推特2009年最熱門的技術話題。這比我們預期的要多得多——有些人會稱之為炒作。"
-Lars Rasmussen 在 赫芬頓郵報
一旦新使用者進入該平臺,熱情就很快就被混亂所消弱:
"推特上充斥著"進入Google Wave-現在怎麼辦?"的迷思。更糟糕的是:早期使用者的熱情在慢慢流失,因為他們的朋友還不太喜歡使用Wave。對我們演示的敬畏很快被對某些失敗的預測所取代。"
-Lars Rasmussen 在 赫芬頓郵報
很多不滿之所以發生,是因為Wave中的小組對話並不像使用者希望的那樣容易用。奇怪的是,這些團隊仍然不是谷歌新產品的目標受眾。
組,恢復和其他更新 ️
期待已久的對組的支援於2009年12月新增到Wave中,這是該平臺在Google IO大會上公開宣佈的七個月後。2010年1月,組之後還有另外兩個功能,允許使用者新增只讀參與者,以及從以前的版本(版本歷史)Wave中恢復到現有版本。
恢復功能,谷歌
在一個平淡無奇的開始之後,Wave似乎終於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了。
在2010年3月,谷歌推出了通知,在2010年5月,經過一整年的封閉使用者測試後,作為谷歌實驗室專案孵化器的一部分,向公眾釋出了Wave。該活動伴隨著另一個簡短得多的主題演講,在此期間,Lars討論了來自不同使用者的用例。
這也是Lars和他的團隊決定公開他的團隊在過去一年面臨的問題:
“自從大約半年前開始我們的有限邀請預覽以來,我們已經顯著提高了Wave的速度、穩定性和易用性。我相信,用Gartner’s Hype 曲線的行話來說,谷歌浪潮已經到達了“啟蒙斜坡”的山麓:產品已經足夠成熟,真正的用例正在出現,這些用例充分說明了新技術的好處。"
-Lars Rasmussen 在 赫芬頓郵報
Lars的坦白揭示了谷歌Wave的另一個關鍵問題:團隊並不確切知道他們想要它是什麼。事實上,谷歌仍然在“沙箱”平臺的執行很大一部分功能。
這就把我們帶到了2010年8月,當時谷歌宣佈他們將停止該專案的積極開發:
“我們內部對谷歌Wave同樣感到興奮,儘管我們不太確定使用者會如何回應這種截然不同的交流。我們看到的用例顯示了這項技術的力量:實時共享影象和其他媒體;透過不僅理解單個單詞,還理解每個單詞的上下文來改進拼寫檢查;並使第三方開發人員能夠構建新的工具,如消費小工具用於旅行,或者機器人查碼。但是儘管有這些勝利和眾多忠實的粉絲,我們想要的使用者並沒有採用Wave並。"
谷歌以低迷的採用率為由,決定放棄Wave專案,將該技術用於兩項新方向上:
- 谷歌共享空間允許開發人員繼續使用Wave的實時協議來構建他們自己的應用程式。一些例子包括地圖、調查和簡單的瀏覽器遊戲
- Apache Wave是一個開源專案,由開源領域的領導者Apache軟體基金會開發。雖然它不再是谷歌的一部分,但它確實為未來實時協作工具的持續發展展示了一些希望
2012-2018:開源的潛逃和緩慢死亡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谷歌Wave幾乎被藏在地毯下面。但這並沒有阻止網上一些人討論該產品的願景及其使用者體驗問題。
這種興趣一直持續到2012年1月,當時Wave被永久移動到只讀階段。雖然使用者仍然可以匯出現有的Wave,但核心技術不再受到支援。
在2012年4月,谷歌完全關閉了Wave的伺服器。該平臺的唯一參與是Apache Wave和Wave的一個實驗性開源變體,名為Walkaround.。
儘管Wave在那時幾乎已經死了,Apache軟體基金會仍然管理著它的產品分支。然而,由於開源社群得到的投資很少,它也在2018年1月正式退役。
那麼,為什麼谷歌Wave失敗了?
在谷歌資金的全力支援下,為什麼我們今天都不使用Wave?是什麼導致了一個革命性的實時協作工具在短短几年內失敗?
回顧其動盪的歷史,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 Wave遠遠領先於它的時代。谷歌試圖解決市場當時沒有完全理解的問題
- 它缺乏方向,面臨定位問題。開發團隊並不真正知道Wave應該變成什麼,它是為誰而做的
- 它有一個不幸的啟動。過早釋出使得谷歌不可能從第一天起就利用圍繞他們產品的關注
如今,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實時協作工具的世界。隨著最近協同辦公領域初創企業的繁榮,我們似乎生活在生產力的天堂。
工作空間協作工具,來自 Merci Victoria Grace
但是在過去,谷歌Wave是前無古人的。為了將聊天、電子郵件、影象共享和文件結合起來,谷歌創造了一個沒有認可可參考框架的工具。
“但是Wave不僅僅是我們已經習慣於電子郵件和即時訊息的傳統訊息和回覆方式。您還可以透過併發團隊協作編輯wiki風格的內容。任何試圖在谷歌文件上對文件進行分組編輯的人都知道,這可能會很快變得棘手。"
-來自TechCrunch
上下文執行緒、長時間執行的會話歷史和富文字支援都是2009年的新奇事物。如果沒有適當的培訓,使用者幾乎不可能理解谷歌Wave能夠提供的真正價值。
雖然釋出後有一些積極的反應,但一旦更多的使用者接觸到該產品,該平臺糟糕的可用性就扼殺了它的潛力。
“剩下的大約500萬人要求嘗試我們的預覽,他們比第一個一百萬人要寬容得多。12月和1月期間,新使用者的保留率大幅下降。"
-Lars Rasmussen 在 赫芬頓郵報
我們能從谷歌Wave故事中學到什麼
有幾個因素導致了Wave的最終消亡,每一個因素對今天的其他SaaS業務都是一個寶貴的教訓。在一個實時協作迅速普及的時代,谷歌Wave是一個“不該做什麼”的典型案例。
Wave故事的關鍵是什麼?定位就是一切。
我們生活在一個選擇的世界裡。如果你正在構建一個產品,但不理解它為終端使用者提供的具體價值,你就會失敗。當人們感覺不到你的工具的影響時,他們會很快轉向競爭對手,尋找更好(更有意義)的解決方案。
你需要給使用者時間去理解你的產品提供的價值。在插頭被拔掉之前,谷歌Wave已經積極開發了大約18個月。這還不足以讓使用者看到產品是如何發展和成長的。
最後,你的釋出計劃是關鍵。當Wave被引入時,谷歌限制了可以積極參與的人數。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儘快向儘可能多的人傳播資訊至關重要。
畢竟,一個產品如果沒有使用者基礎支撐,又有什麼用呢?
理解失敗有助於你成長
Google Wave是實時協作的首批嘗試之一。它有可能席捲市場,但事實並非如此。
觀察這個平臺如何從“有希望”變成“令人失望”表明,構建成功的工具可以歸結為幾個要點:
- 瞭解您的產品並決定您期望它是什麼。
- 找出您的使用者是誰,並關注他們的反饋
- 弄清楚專案啟動的最佳時機
當你做到這一點時,你將能夠吸引到那些能夠真正理解你的產品,並使用它來幫助他們完成任務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