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都在後臺問,為啥現在網際網路內卷已經形成各種極端事件,之前上頭還出面全部摁過一次,但現在,還是在外賣,單車,支付,生鮮各種民生方面殺成紅海,內卷得不要不要的。
而製造業呢?就說剛剛去製造業源頭珠三角一些廠子實際看過,有些使用的機器都已經超期服役,甚至比一些小夥伴年級都還要大,很多都還沒升級到工業2.0版本的裝置,而歐美早就到了4.0版本。
按道理來說,我們早早就提出了大力智慧製造業,而實際情況也是很多裝置有極大的升級空間,為啥在網際網路殺紅眼的三巨頭,不去抓住這個機遇趕緊上車?
還是一個勁地在生活中已經足夠方便的服務,啥團購,外賣,零售,甚至菜市場中內卷?而且還是幾百上千億的去卷,放著製造業總體水平落後人家幾代的產品,不少裝置都還需要進口,光是想到就是打心裡來氣。
為啥這些大廠不能向別的國家那樣搞工業化4.0,也就是智慧製造生產裝置呢?
先說答案,很簡單,不夠賺錢,根本不符合網路三巨頭的盈利需求,打個最簡單的比方,網際網路是紅海,製造業TMD就是火海!
—1—
資本都是逐利的
說個小夥伴們都不一定知道的事情,就是這三巨頭都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其實不止這幾個,基本上網際網路巨頭都在開曼群島註冊,那麼問題就來了,為啥他們要跑去哪裡註冊呢?
很多小夥伴一定就蒙了,背後的道理很簡單,避稅,都說開曼群島是避稅天堂,為啥?因為在那地方開公司有幾個特殊的屬性,第一就是保密性,啥意思?
具體很複雜,但你就把他看成一個人有隱藏屬性,可以躲在暗處,就如同黑暗森林法則一樣,怎麼樣都不會被查到,也就意味著不會被攻擊。
一個企業保密性很重要,就像美帝要求所有晶片廠家例如三星,臺積電提供客戶名單一樣,只要有了這個名單,就可以找到買家,然後檢視哪個買家和我們企業有關的,再下狠手噁心死你,一個道理。
現在只要你在那地方註冊,公司董事股東這些資訊不對外公開,具體操作就是,只要註冊之後董事股東名冊丟一份在註冊處就行,而且檔案不會公開,意味著萬一註冊處一個不小心,來個大火大水等,也就沒人查得到了。
第二個屬性就是無稅收,那個地方交稅很簡單,除了每年交一次牌照費就行,而且不管是啥時候註冊的,每年一月繳納就完事,超過時間會產生罰款。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和你辦理寬頻一個道理,每年到期交費,如果忘記交錢了,那就會產生滯納金。
還有一個屬性,就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這些公司都屬於離岸公司,啥意思?我們把岸理解成國界,就是在一個國家註冊,然後跑到另一個國家經營,所以這個公司只能對它使用註冊地的法律,而投資人不用親自跑到註冊地去,這樣就完美享受了零稅收的屬性。
這時候小夥伴就會疑惑了,這有啥可以避稅的呢?知道了剛剛的幾個屬性,那麼接下來就講重點,小夥伴們可以把上面幾條看成金融工具就好,我們人類能站在食物鏈頂端,就因為會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
有了這些工具還要會用,交易內容是這樣,國內工廠有價值70萬的貨物,賣給美帝客戶100萬,這時候這樣操作。
由開曼公司打70萬給國內工廠,工廠就把這批貨物發給美帝客戶,然後30萬的利潤就留在開曼公司。
這時候開曼公司有30萬利潤,不用交稅,而國內呢?這批貨物價值70萬,交易也是70萬,同樣不用交稅,而工廠還將收入款項變成70萬,辦理手續費又降了幾個點。
當然這只是簡化版,真正的手續非常複雜,就說個例子,蘋果公司就利用這一系列的活動,一年直接避稅600億美元,其中一個子公司3年總收入380億美元,僅交了2100萬,稅率才0.06%,要知道美帝的稅率是35%,這波操作讓他少了多少錢,小夥伴可以自己體會一下。
所以這些公司這麼幹充分說明了一點,為了錢他們啥方法都能想出來那麼我們看看BAT們的具體收入情況。
先看看最賺錢的鵝廠,根據他們的財務年報,2020年全年營收4820.64億元,去年同期3772.89億元,同比增長27.8%,淨利潤1598.5億元,去年同期933.1億元,同比增長71.3%,淨利潤率33%。
這個利潤啥概念呢?就說一個數,2020年全年排名第28位的海南全年GDP也就才5532億元,而排名最後的西藏GDP是1903億元。
小夥伴可以看出來了吧,它一個公司年的營收相當於一個省的GDP,而它一年賺到的錢僅僅比西藏一個省少了300億,簡直就是一個公司收入等於一個省了。
鵝廠2020年員工總人數是85858名,而西藏一個省人口是350萬人,人均GDP約5.4萬元,這樣平均下來,鵝廠人均GDP又妥妥的秒殺了很多省,因此鵝廠平均年薪81萬元道理就在這裡。
要知道這世界上,躺著就能領錢的國度沙特,2020年人均GDP才2萬美元,所以鵝廠有多賺錢,小夥伴們可以自己體會一下。
緊隨其後的就是阿里,2020年營收5097億元,同比增長35.26%,淨利潤1404億元,同比增長74.93%,淨利潤率27.5%。
最後的就是百度,2020年營收1071億元,同比下降0.32%,淨利潤190.26億元,同比增長931.56%,淨利潤率17.8%。
那麼他們賺錢的核心是啥?靠的是和蘋果或者華為一樣的各種技術革新麼?
不,靠的就是流量,簡單來說就是全國人民給他打錢,正如博主小時有一個夢,假如全國人民每人打一塊錢給他,那麼就有了14億,正是基於這個原理,才是他們的財富密碼。
因此這些網際網路企業才會在互聯網裡頭殺成了一片紅海,龐大的客戶群,加上可以透過不斷模仿的各種遊戲或者商業模式,可以深入到菜市場大媽應用的手機軟體平臺,成就了這個網際網路消費時代的紅利。
綜合起來就是說,一次開發,絕大部分人都可使用,就意味著可以躺在所有人身上不停地獲利,然後每個人都要給他們打錢,屬於本小利大,一本萬利這種活。
資本居然都是逐利的,那麼好好呆在網際網路拼殺不香嗎?
那我們這邊的製造業現狀如何呢?
—2—
製造業困難之處
不少小夥伴們都乘坐過飛機吧,又或者聽說過空難,空難對每個人來說就等於生還率幾乎等於零,而且只會在短短几分鐘內就會失去意思甚至生命,就拿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812空難來說。
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空難是發生在日本的812空難,一波帶走了500多人,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居然有4個人生還,這4個人可以說,真是把自己的幸運值給點滿了。
後面倒查事故起因,是因為波音飛機尾部使用了有問題的接合板,導致金屬疲勞累積,最後超過能承受的臨界值,然後尾部爆了,引發了這個事故。
到了2019年,波音又發生了零件門事件,美國聯邦航空管理釋出,有300架737MAX需要更換有問題的零件,這時候小夥伴們一定會疑惑了,不是說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嗎?
曾經有個說法就是,要是有人問,坐飛機啥時候最危險,答案居然會是開車去機場的那一段。
這個答題的角度是從統計學上回答,因為據21世紀以來全球主要空難事故統 計一覽。
顯示,2005年至2012年全球飛機失事致死人數為4756人。
如此,則4756人比189.1億人,比率為25.15人/1億人。
即每1億人 乘坐飛機,約有25.15人因飛機失事死亡。
但是小夥伴們別忘記,統計學只是表明一種機率而已,並不代表著全部,因為當極低機率的事件發生時,各位小夥伴就要學會思考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枚銀幣連續丟擲一億次都是人頭向上,那麼下一次丟擲,它的人頭向上的機率是不是還是50%?
如果沒有思考過的小夥伴一定會無腦回答,肯定是50%,但你想過沒有,這道題的真正答案並不是50%?那是什麼?
那麼現在換個問題來問你,小張在街上走,對面來的99個人都是女生,那麼下一個是女生的機率是幾?還是50%嗎?這時候你肯定會反應過來,現實生活中真能有這麼巧的情況嗎?真是這樣的情況,小張一定是在處在某個女子高中校園裡亂晃,所以才有這個結果,那麼小張下一個碰上女生的機率必定極大地提高,而不會是50%。
因此我們在看問題統計的時候就必須學會思考,一個銀幣連續丟擲1億次都是人頭向上,那麼很有可能這個銀幣兩面都是人頭,簡單來說就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因此雖然經過統計學知道,飛機出事的機率極低,但是換了個特定環境下,那麼事故率就肯定大大提升了,就比如你剛剛準備登機,通知前面有架飛機出事,那是不是要考慮那天機場天氣非常極端惡劣?那是不是要考慮同類型的飛機同樣的存在缺陷?這才是真正需要學會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
所以,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3月,波音某型號飛機連續兩次發生事故,隨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披露了這個飛機的問題,原因就在與有不當的零部件用在了飛機上。
那麼更深一層的思考就來了,為啥不當的零部件會被使用?因為美帝雖然有強大的科技而且含金量是世界頂級的製造業,但現在,他的製造業已經變成,都是用來製作商品的零部件。
美帝在一二戰吃進了戰爭紅利之後,開始設計了全球產業鏈的佈局,然後讓自己的實體制造業全部搬出去,而自己僅僅把握住尖端科技部分,自己國內搞起了金融經濟。
為啥他要這麼幹呢?簡單點來說就是製造業利潤低,利潤低就意味著員工收入非常容易受到影響,進而非常容易引起社會矛盾,所以他就設計了這個雁陣。
首先,透過利用美元霸權和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向全球輸出資本,然後再透過這些資本在全球輸出技術,然後透過投資收益和服務費進一步賺到更多的資本,從而保持了美帝的人們,能享受到全球最高的福利。
小夥伴們說聽不懂,就用最簡單的一個例子來解釋。
首先,東南亞很多國家沒錢辦廠子,但有地方,有人力,又想發展,怎麼辦?
那麼美帝來了,和他們說,給你們貸款建廠,這些貸款當然不是真的錢,而是以製造裝置的形式進入,然後東南亞國家提供人力,場地,這就是資本和技術的輸出。
好了,這些廠子賺錢了,要賣出去,用啥結算?肯定是世界流通率最大的美元啊,然後這些廠子東西全部換成了美元,這時候工人要發工資,那麼就把賺到的一部分美元換成當地的貨幣發工資,而盈利大部分還是在外頭,這就是外匯。
好了,要分利潤了,因為要還貸款,美帝拿走了一大部分大約50%,然後要收智慧財產權稅,又拿了一大部分35%,最後才是按雙方的股本比例分最後的一小部分收益,大約佔15%。
而東南亞國家提供的場地,資源,電力這些東西都是非常便宜的,也就意味著佔股比非常小的一部分,很多地方佔股比大概也就是20%左右,那麼就意味著在最後一小部分收益分成的時候,還是隻能分到15%中的20%,也就是總利潤的3%,其他都被美帝給拿走了。
很多小夥伴就問,有例項嗎?
有,這個具體例子可以從掌握著韓國整體經濟命脈的三星看出來,為啥說是經濟命脈?三星佔了整個股市市值的70%,只要它漲咯,整個國家GDP就飛漲,你說是不是經濟命脈了。
而就是這個經濟命脈的企業,它的外資佔比高達89%,而自己掌握在手中的才11%,正如上面說的那樣,不管它發展如何,最終都是被美帝躺在它上面吸血。
美帝就透過把利潤最少的製造業給轉移到其他地方,極大降低自己的成本,然後把握住最大利益的核心技術,透過抓住一個產品最核心的零部件的方法來影響整個產業鏈,最直接的就是晶片。
所以現在美帝要各大晶片廠家丟出客戶名單,誰敢不丟?什麼所謂的客戶至上,致死保護客戶私隱的承諾完全拋在腦後,三星就在今年10月份向美帝提交了晶片的商業資料。
說了這麼多就是要表達一個意思,發達國家都把製造業搬到了外頭,自己僅僅保留整個製造業最賺錢的部分,就是因為製造業的利潤太低了,而他就只用去搞金融資本,躺著吸血就好。
當然搬出去之後,現在他們被反噬了,波音事件正是恰恰給說明了這一點。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明白了為BAT這幾家企業遲遲未動的原因,這些網際網路巨頭背後都是天量的資本在運作。
在美帝,資本都想盡一切辦法把製造業趕了出去,而美帝可以說是資本偽裝成的國家,既然這樣,你認為這些網際網路資本還會親近製造業嗎?
好了,有的同學就說,但是智慧製造業裡頭還是有不少軟體在的,網際網路資本可以去跟他們學,但可惜,答案是他們學不了,為啥?
—3—
智慧製造業的短板
當然製造業裡頭也有很多科技含量的軟體巨頭在裡面,就像製造業常常會用到各種輔助的軟體,例如CAD,CAE,CAM,CAPP等等,小夥伴們不需要理解是啥軟體,只用知道是要給機器用的就行。
但是這些給製造業用的軟體非常碎片化,啥意思?簡單點來說,他們都只能用在特定的地方,或者裝置上,例如西門子開發的電氣自動化計算軟體是沒辦法和ABB的軟體通用的,雖然都是用在電氣上,但都只能一一對應用在自己的品牌電氣上。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玩遊戲的人知道,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神裝,但之間也有共同的神裝,就比如你如果是戰士,自己的神裝就要偏向於加血量,這樣比較抗揍。
假如你是法師,那麼你的神裝就要偏向於加智力值,這樣你的魔法攻擊才高。
假如你是射手,那麼就要偏向於攻擊速度和範圍,這樣你的攻擊才能有效。
但是大家都需要一件共同的神裝,就是減少技能冷卻時間簡稱為CD的鞋子,因為這樣就能讓你在同一時間內多放一次技能,這對每個職業來說都是最重要的。
而工業軟體就相當於各種加血或者加智力加攻擊範圍的裝備,非常的細化,因為各種客戶,不僅需求各不同,要求還巨多鉅細,而且需求量小,技術之間又無法複製,再加上如同上面說的,製造業客戶普遍沒啥錢,有時候還付不了款,就這種情況下,還有很多的小公司低價競爭。
而對於我們的網際網路巨頭來說,他們就是那個減少CD冷卻的鞋子,誰都可以拿來即用,而且只用開發一次,幾乎所有客戶都可以享用,研發團隊只用升級核心技術,弄好各大作業系統的相容性就行,不用考慮私人訂製。
國內有不少巨頭公司曾經也想進入這些細分的工業化自動市場,但是面對這樣一個利潤微薄、成長空間幾乎沒有、耗費人力物力的雞肋市場,不少公司到最後還是認栽,解散了成立了沒多久的事業部,放棄了該市場。
但是也有例外的,例如西門子,ABB,施耐德,達索系統這些近似處於壟斷地位的工業軟體巨頭,雖然有,但是這些工業軟體巨頭利潤如何?
就拿達索系統來說,2020年收入44.52億歐元約合326億人民幣,淨利潤4.91億歐元約合36億人民幣,淨利潤率11%,一和上頭的鵝廠比起來,也就相當於一個零頭,而且這些軟體還是在自己強項範圍內深耕幾十年才獲得的成果,要不也不會能堅挺到現在。
而且他們能活到現在的做法也非常特殊,特殊在哪裡?因為他們自己生產硬體,然後對應開發出適合自己硬體的軟體平臺,然後呢?就只買軟體平臺和提供基礎培訓。
然後將最消耗人力、物力的軟體售前諮詢,方案設計,二次開發,落地實施,售後運維等繁瑣工作包給了國內的眾多代理。
可以說,沒有這些業務模式靈活、收費合理、吃苦耐勞的合作伙伴們,其實就是常說的工業碼農,國外工業軟體巨頭們根本不可能過的如此滋潤,這個做法的原理,其實也是和上段所說的製造業是共通的。
正如剛剛說的,曾經有國內廠家也想按這個模式推進,嘗試透過將核心演算法打造成無所不用的模組,也就是工業軟體專用的減少CD的鞋子,成為常用的技術驅動型公司。
但是到了專案落地的時候才真正發現,工業領域的鞋子真的沒法誰能都穿得進去,每個專案都要堆人,然後不停的去修改鞋子的核心程式碼,最後發現做出來的專案根本沒啥大利潤。
總之,目前製造業智慧化的模式,弄來弄去,大家發現還是隻有提供平臺,然後進行產業叢集模式的公司才能進行得下去,所以我們的製造業智慧化道路還是既難走,而且還要爬很遠。
那就意味著,這些網際網路大佬們,在保持當下如此鉅額的利潤情況下,肯定是沒有動力,也沒有必要去做製造業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還是堅持坐著全國人民給他打錢的事就行。
—4—
結論
很多人都覺得,網際網路和實體是矛盾體一樣,就和寫三體的劉大思路一樣,人如果真的全部都進入虛擬的元宇宙,那麼就會產生非常悲觀的現實,所以他非常反對虛擬世界。
網際網路巨頭的資本屬性,非常排斥智慧製造的幾個基本屬性點。
例如產能過剩就應該自我內卷後自然淘汰就好,幹嘛還要進行產業升級,反正倒閉多少家企業,多少人沒飯吃又不關這些巨頭的事情。
例如普及速度非常慢這個屬性,產業升級又不是安裝個APP,就能讓所有機器都會自己幹活,要從硬體到軟體全部都要一個個跟上,而且還要不停的觀察獲得資料進行除錯,而好玩的APP,一年來個一億裝機量相對來說更加容易做到。
例如金融屬性非常低,關於這一點,上面已經說得非常清楚,這裡也就不繼續重複嘮叨了。
其實從第一段我們就可以看出,不光是網際網路巨頭牛逼,在網際網路的打工人比如程式設計師薪資也要遠遠高出製造業,原因也很簡單,老闆吃肉吃飽了,員工就能喝點湯。
而傳統的製造業發展太多年,紅利早就沒了,新興的幾個製造業還在發展過程中,紅利還沒大規模出現。
但隨著上頭看到的那樣,開始限制網際網路,雖然短期紅利依舊,而且網際網路已經滲透到了每個人的生活中。
但是別忘記了,這僅僅是因為智慧製造的紅利期還未到來,雖然我們在很吃力地爬行,但我相信,誰都知道,如果誰能爬到這個頂峰,就能對各個產業鏈做降維打擊,只不過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已。
按照我們的民族屬性,一定能最終爬上頂峰。
但至於是不是網際網路BAT他們幾個就不知道了。
今天說了比較多,希望大家能慢慢看完。
喜歡就為這篇文章點個贊,謝謝。
以上,互勉!
我是@匠心鑫先生,10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歡迎關注我,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讓你一路逆襲,獻給每一個不想混日子的人。本人為成長,收集了800M的書籍,裡面包含了很多職場道理。想破解成蝶,一路逆風翻盤的你請關注我"提升",將會獲得驚喜!很多職場升遷的方法裡面都有了,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