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玉田
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大凡到北京旅遊的中外遊客,無不前去八達嶺,來瞻仰它的巍峨、眺望祖國的壯麗,感受攀爬的樂趣。
2015年10月22日4點半,我和同學豐彥、風起早早起床,收拾行裝,導遊小郝給大家分發早餐。走出室外,黑咕隆咚,秋雨唰唰,下得很緊。5點,我們上了旅遊大巴,向八達嶺駛去。大約5點半,車停八達嶺停車場。我下車一看,夜色黝黑,秋雨淅淅而下,天氣清冷,我打一寒顫,趕緊上車,暖和一下。
六點,我們排隊,等待檢票。天雖下雨,可此時攀遊長城的遊客已近千人,緊跟隊伍,依次進入了裡面。走到長城腳下,我們開始登攀,手扶欄杆,目視腳下,小心登階,生怕滑倒。深秋的清晨,天又下雨,八達嶺上,寒氣襲人,我雖身披雨衣,但頗覺寒意。我戴著手套,手握鐵欄,有些冰涼。
越往上攀,石階越陡,我在前頭,他倆緊隨身後。我們攀過三個烽火臺,已經有些出氣不勻,寒氣全無,身上溼溼的,臉上沁出汗珠。我仨在那個烽火臺上小憩,合影留念。
駐足垛臺,舉目遠眺,長城宛如一條巨龍,雲中蟠踞,前望不見頭,後顧不見尾。往下俯觀,雲霧繚繞,人間萬物,如居仙境一般。我心潮翻滾,浮想聯翩。遙想兩千年前,秦始皇帝為抵禦外族入侵,動用全國勞力,修築這萬里長城。其工程之浩大,當時沒有機械,全靠人抬肩扛,困難可想而知。可勤勞智慧的祖先,克服千難萬險,愣是創造出舉世無雙的人間奇蹟。從古到今,不僅流傳著“孟姜女哭長城”悽楚動人的愛情故事,更有不少詩人,留下歌頌長城的佳句。唐朝詩人汪遵寫道“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雲際,爭及堯階三尺高。”宋陸游寫道:“長城高際天,三十萬人守。一日詔書來,扶蘇先授首。”毛主席也在《六盤山》詞裡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在《沁園春。雪》裡寫道:“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我正遐思著,同學豐彥兄叫我,打斷了我的思緒。“玉田,發啥呆呢?咱們下去吧!”我說:“好、好,好!”我們三個,冒著秋雨,隨著人流,一階一階的、小心翼翼的,慢慢向下走去。
回到車上,人還不到一半兒,我閉目遐思起來:“攀登長城,猶如人生。開頭瞄準目標,腳踏實地,努力不懈,以至達到頂峰,享受成功的喜悅;下城宛如人的下半生,更應小心翼翼,夾著尾巴做人,眼睛向下,邁好踩實每一步,平平安安,下到終點,畫上圓滿句號;趾高氣揚,稍不留神,一腳踩空,栽了跟頭,輕者頭破血流、身敗名裂,重者喪了性命,殃及全家。人生,做到精彩,圓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思緒正漫遊著,不覺車上游客到齊,導遊招呼司機開車,冒雨向下一個景點駛去……。
時間老人不歇腳,不停地走著。不知不覺,現在已走過6個年頭多了。現在每每想起來,依然覺得不虛此行。在有生之年,趁腿腳能動,勤出門,多看看,欣賞祖國美好河山。
【作者簡介】常玉田,趙縣沙河店鎮野雞鋪村人,退休教師。八十年代中後期從事''趙縣教育志"和縣誌教育章編寫工作,榮獲省級獎勵。多年來為河北農民報撰寫稿件,近百篇文章被採用,被評為優秀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