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媽媽寫在前面:
你知道——什麼叫“人設育兒”嗎?
在養孩子時,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有時難免會對孩子的性格特質有某些期待,想把“爸媽受益的,對你也是好”的各種精神氣質、興趣愛好,都傳遞給孩子,心裡暗暗期待,“你有媽媽這個特質就好了!”
這,就是“人設育兒”。
敢不敢打賭?90%的家長都幹過這事兒,比如,孩子取得某些進步時,你會不會先在心裡暗自得意——“這一點就是隨了我,看!多好!”
“人設育兒”的結果又如何?編輯部內部一對答案,發現幾家歡喜幾家愁,翻車的機率還有點高啊。
正方:人設育兒成功!
內向沉穩的金牛座@Summer:
兒子文質彬彬,就是有點太自律了
我擔心他活得太累
無論從我自己的性格說,還是以外人的視角看,我可能給人的印象都比較內向吧,說好聽點,叫文靜。再有就是沉穩。就是扎人堆裡也不太願意出頭兒的那個,但同時也很靠譜,就是比較典型的金牛座。
我懷孕的時候,特別想要個女孩,我覺得小姑娘自帶可愛,我還想給她買好看的衣服,打扮她。男孩嘛,總覺得咋咋呼呼的、也不好打扮。
當然事與願違,我生的是兒子,但是也不能算“人設”翻車,我兒子偏巧屬於文氣的型別,長得白淨,所以我也沒少打扮兒子,也算實現了當初的願望。而且可能也是比較隨我吧,他不屬於特別鬧騰的男孩,能安安靜靜,也有禮貌,所以從小別人看到他,會覺得這個小男孩挺文質彬彬的。
隨著他慢慢長大,我對他的“人設”是希望他能夠健康,擅長運動、陽光開朗,希望成為這一類男孩。事實上,他倒也喜歡運動,球類、滑雪等各種運動都喜歡,但是談不上擅長,這點不足可能也是隨我了。唯一不滿足我預期的就是他比較敏感,離我心裡的“陽光開朗”比較遠。
還有一點完全超出我預期的,就是超級自律,他一個11歲的孩子能夠因為嫌棄自己胖,一年不吃零食,不喝飲料,每天跑步!這是40多歲的我都沒有的自律。
有時,我會擔心這點自律,會讓他活得太累。我跟他聊過,說自律和快樂,你是可以權衡的,如果放棄了太多快樂,自律也沒什麼意思了。他特別“成熟”地說:“媽媽,不會的,我自己會把握的。”那好吧,就隨他吧。
總想叛逆一直未遂的@Sissy:
兒子就像我自己,
女兒就像我想成為的那個人
一直給自己立的人設都是叛逆、不羈,喜歡挑戰世俗觀念的。但是行為特別保守,被大學同學說:你每週都去泡吧還把自己泡吧掛嘴上,感覺像交男朋友無數的,結果跟男生連手都沒牽過……
我小時候看我媽的《中篇小說月刊》,特別喜歡裡面一個交過很多男朋友的少女西單十三,就幻想自己是那種人設。大概是我精神的某個角落極其渴望自由吧,不被任何世俗標準束縛,嚮往那樣灑脫、自在、有力量的人生。
兒子跟我一樣,細膩敏感,內心比較脆弱,我也特別能理解兒子的感受和需求。對女兒還是有些幻想的,希望她成為風風火火、天不怕地不怕、有自己想法,不會被別人目光所左右的姑娘。目前看起來相當成功。
妹妹在院子裡只跟比她大四歲的哥哥、或更大的孩子一起玩,有次我看見她一個三歲小娃在追一群7-10歲的孩子,有個七八歲的女孩說:我們是不是有點欺負小孩啊?她一點都沒覺得沒欺負了,還使用“計謀”抓到了好幾個大孩子,特別生猛!雖然我骨子裡也有烈性,但是隻有被逼急了才會釋放出來,這個姑娘可比我小時候要猛。
還有在家裡跟我、跟哥哥發生衝突的時候,打死不認輸,別人比她體格強大那麼多都不怕,跟人拼命的型別,完全不畏強權的(這點有點像我,我沒她那麼彪悍)。沒事兒的時候又戲精十足(戲精像我啊!),跟我懷裡一倒,哼哼唧唧地裝可憐,就讓我多抱抱她,親親她,氣得哥哥牙癢癢,爭寵爭不過,妹妹太能演了。
雖然這是天性,當媽的看見三歲的女兒這樣,心裡對她還是充滿了欣賞。另外, 從一歲起就被哥哥的各種朋友追著抱追著哄,男生緣極好,以後估計不缺男朋友了,談戀愛的能力估計能比我強很多,不會到大學都沒跟男孩子牽過手,更不用說把初吻獻給隊友這種沒面子的事兒……
我突然覺得,兒子就是真實的那個我,外表逞強、內心敏感又脆弱,我鼓勵他、疼愛他,就像鼓勵、疼愛我自己;而女兒竟然就是我想立的那個人設,或者說是我少女時代一直欣賞、想要成為的那個人,讓我情不自禁就喜歡她、寵愛她。人生真是太奇妙了!
反方:人設育兒翻車?
低調靠譜喜歡安靜的@Susan:
兒子長成了嘴上24小時不停機
外表浮誇、內心還有些脆弱敏感的大男孩
我喜歡低調內斂的外型,衣服黑白灰、卡其佔據了大半個衣櫃。不喜歡站C位,更願意自己默默做喜歡的事情。雖然時有粗心大意,但人生中多半是靠譜的。最不喜歡人多熱鬧的地方,寧肯放棄最美的風景,也不想在人擠人的環境裡多待一分鐘。
從小我就給兒子審美方面的培養,他的衣服和房間佈置,都是很淡雅的色調。希望他也是外表低調謙遜,內心堅韌有力量的男孩。少說話多行動,不人云亦云。
可惜,造物主怎麼可能按你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基因?
不論我如何努力,兒子還是成為了那個,喜歡熒光橙加翠綠的最炫民族風男孩。人群中,24小時不停機的話匣子,外表浮誇,內心還有些脆弱敏感。愛打聽同學八卦,成天嘴裡都在“跑火車”的不靠譜男孩。
兒子越長大,我就越發現,你無法阻止他成為他自己。無論你有什麼樣的期待,兒子終將成為他自己。
兒子長大的這個過程,我接納了很多我以前最反感最討厭的那些特質,讓我看待人的眼光也開闊起來,世間萬物本就各不相同,不是隻有符合自己內心標準的才是對的。甚至孩子身上的這些不一樣,會反過來影響我,改變我。
比如我做很多事情都喜歡提前計劃,考慮過程中的種種不利因素,最後往往就不了了之。去旅行也是深思熟慮,各種對比挑選,很長時間定不下計劃。
可是兒子身上那種愛冒險,不靠譜,就時常推動著我當下就去做,不想太多。最後發現,實際情況比預想的好太多,而那些不在計劃內的事情也成了旅行中美好的插曲。
從小就像居委會大媽的@小小:
希望孩子不要過於自我犧牲
不要活在別人的評價中
上學的時候是班裡的團支書,被班裡的男同學戲稱“婦女主任”,就是那種經常一臉正氣,特別正經,道德標準很高的人,用我媽的說形容就是“幹板直正”。
那時候,宿舍裡的同學相約打牌、打麻將或者去酒吧的活動我都不參加,估計在不喜歡我人眼中,我可能胳膊上戴個紅袖章就能當居委會大媽或者某個地方頻道的百姓調解員。現在我反思自己,就是太“無趣”了,一本正經的樣子有時候傻乎乎的。
我還是希望女兒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希望他們不要過於自我犧牲,有自己的愛好,不要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結果,女兒明顯受我影響比較大,向我期待的相反方向狂奔,拉都拉不住……
比如,她做作業,學習都很積極,每次放學,在等弟弟的空隙,就會在學校門口寫作業,週末的作業,週四就問好老師提前做,如果旁邊有人誇她她就更來勁了。
女兒小時候特別胖,屬於那種超重20%的小孩,被別人說多了“胖妞”,她就很生氣,從3歲上幼兒園開始有意識地少吃飯,放慢吃飯速度,之後就每年瘦一點,到現在胖瘦正常。但是有些時候她過於患得患失,默寫生字錯的多了就想哭,還沒有考試,就一直說自己害怕考試,不像同齡孩子那樣無憂無慮,很在意別人的評價。
當媽的,對這個事兒,也只能接受、“因材施教”了。
喜歡小確幸、不喜爭搶的@艾閱:
閨女把我養個文藝娃的幻想,
碾成了渣渣
試著給自己貼標籤:認真,這一點可能是被評價最多的,我並不覺得這是優點,只是自己確實會關注到很多細節的東西;低調,不喜歡爭搶,喜歡在自在舒適的環境內做自己愛的事情;矛盾,小確幸和悲觀並存,有時特別容易感受生活的小確幸,但又常常會陷入巨大悲觀情緒中。
說起對女兒的期待,似乎並沒有明確的目標,不過這兩年,自己倒是對藝術產生了興趣,雖然不精通樂器也不擅長繪畫,但並不妨礙我欣賞和享受藝術,無論音樂、文學、哲學還是繪畫,都讓人在生活的裂縫中看見光,對抗現實的瑣碎與無趣,所以我希望她也能早早感受到藝術的力量。
不過,打臉的時刻很快來了。
報了美術班,比起畫畫,她更喜歡和老師聊天,我竟分不清她畫的是猴子還是烏龜,四格漫畫的主題都是媽媽從山上摔下來魂飛上了天,自由創作的色彩搭配是喜慶的大紅大綠,還興沖沖地問我:媽媽好不好看?
受奧斯卡的影響,我試著跟她哲學對話,結果有一天她對我說:“媽媽你能不能不要像唐僧一樣,給我念緊箍咒,好嗎?”什麼!我明明想做的是蘇格拉底啊。
找來一些古典音樂給她聽,但她更喜歡“燃燒我的卡路里”……想養個文藝娃的幻想,被她碾成了渣渣。
小時候個性還不明顯,到了六七歲,她的個性開始展現,常常會有讓我震驚的時刻:原來她是這樣的人,跟我完全不一樣!她嗓門大,走路帶風,嫌我墨跡,從來不喜歡洋娃娃,肢體語言豐富,表達不滿會衝我翻白眼,跟男孩子玩在小區裡追來追去,在我糾結一些事情說對我說:做錯了又怎樣呢……
有衝突,有不如我意的時候,但也會有驚喜,從她身上發現的驚喜,不斷了解一個和你生活在一起的“陌生人”的驚喜。
她未來會長成一個什麼樣的人?當我放棄“塑造”她的貪念,而是學著欣賞一個與我完全不同的生命時,我發現,對於這個答案,我還是挺期待的。
獨立又爽利、鋼鐵女戰士@Luna:
女兒心思細膩、敏感多愁
萬一能以柔克剛呢?
我從小就覺得什麼都要靠自己,作為家裡的老大,爺爺家的長孫女,事事處處都要給弟弟妹妹當榜樣的。我本來就好強,也愛逞強,遇事不怎麼向家人求助,總想自己扛著,幾乎不跟人撒嬌,很少多愁善感。初三轉學後被男同學欺負,我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打回去,確實打不過,但我覺得自己勇氣可嘉,從此誰都不敢欺負我了。
我大部分時間會覺得自己,是獨立又爽利的“鋼鐵”女戰士,有點外冷內熱。
對女兒,我也期待她成為獨立爽利的女孩子,我覺得無論男孩女孩,都應該獨立自強,儘量不要依靠別人,也能鍛鍊各種生活能力,也許這樣,我才會對女兒比較放心吧。
據我的觀察,女兒從小也有我那股“不太講理”的倔勁兒,但她特別會拿捏大人的“七寸”了,上幼兒園一直是她爸送她去的,每每被爸爸催時,她要不就回一句“越催越慢!”,要不就說“我又不急,是你著急上班!”
反正她就能把她爸收在自己的麾下,還動不動撒嬌說“不要跟人家急嘛!幹嘛那麼大聲?”我在一邊又好氣又好笑,我從來不自稱“人家”,也不知道她從哪裡學來的。
女兒目前我還沒看出來有什麼獨立剛強的性格。前一段,她剛上箍牙很難受,就會找每個人述說這有多難受,讓全家人都知道她的痛苦,大家恨不得都圍著她,給她做各種軟爛可口的食物;在學校有什麼委屈和不開心,回家後也要找我盡情傾訴,有時我會覺得不得清淨,有時也不能理解,哪來這麼多敏感的小心思,怎麼會那麼在意那些“小事情”啊……
面對心思細膩甚至有點敏感多愁的女兒,我常常感慨自己太粗線條了。我的盟友,孩子爸是破壞我人設育兒的“大敵”。首先他也是個心思細膩的人,遺傳優勢更明顯,女兒從長相到性格都更像他,兩人常常有共鳴。作為家裡的少數派,我還挺落寞的。
二是爸爸心細會照顧人,什麼都給女兒準備妥當,沒什麼機會鍛鍊她的生活能力,她根本沒有我那樣的成長環境,怎麼會有跟我一樣的個性呢。
細心的人也有長處,比如能考滿分,而我雖然成績也不錯,極少考過滿分,女兒到了初中還常常能考好幾個滿分。
女兒的充分表達、依賴和偶爾示弱撒嬌,常常會得到意外的幫助(主要來自爸爸),說到合作能力和以柔克剛的本事,我自愧不如。我還覺得女兒比我有親和力,更會理解人,有時她也是我的“貼心小棉襖”。
至於獨立和堅韌的個性,相信生活能慢慢教會她,畢竟媽媽也算起過示範作用了。
童書媽媽寫在後面:
在文學作品中,真正的悲劇都緣於人物性格的弱點。無論強者、弱者、智者、愚者,每個人都逃不出“性格決定命運”的魔咒。
在現實中,我們的人生和命運,又何嘗不受到性格特質的影響?人到中年,更加體會到,生命中的重大抉擇、悲觀離合,多半緣於自身性格。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會擔心孩子的性格中,有沒有會什麼要命的“弱點”。
但孩子越長大,我們越會發現,他們有自己的天性稟賦,這是不受任何人控制的,也許能改變他們的只是生活的磨礪。孩子終將走出自己的路,這是他們自己的命運,我們的擔憂,也終會像一片塵埃,消失在他們人生的洪流之中。
學會放手,是為人父母的自我修煉,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被改變的是我們的自戀,抑或狹隘和侷限。看著孩子慢慢長成一個獨特的人,也許跟你有些相似,也許跟你迥然不同,我們才真正學會了理解欣賞、愛一個完全獨立於你的人。
回憶一下,你對自己有過“人設育兒”嗎?在那個人設下,你期待的孩子是什麼模樣?最後是翻車了,還是成功了?快來留言區與我們分享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