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王國裡有一座高大漂亮的木頭房子,房子裡生活著快樂的熊貓一家,家裡有魁梧健壯的爸爸,溫柔善良的媽媽,和兩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啦啦是姐姐,唻唻是妹妹。啦啦和唻唻是雙胞胎,她們長得一模一樣,爸爸媽媽都分不出來。
爸爸用木板給啦啦唻唻做了一塊大白板,掛在牆上讓她們畫畫寫字時用。自從有了大白板她們就經常在上面寫寫畫畫,啦啦和唻唻覺得自己就像幼兒園的鹿老師給小朋友們講課。有一天,啦啦唻唻在幼兒園裡學了幾道加減算術題。
放學的路上爸爸問她們:“孩子們,你們學會了嗎?”
啦啦和唻唻說:“學會了。”
爸爸高興地說:“太好了,那等你們回家也要像鹿老師一樣當一回老師把你們的算數題教給你們的小學生,好不好?”
啦啦唻唻很想當老師,她們覺得爸爸的這個主意非常好,但是……,啦啦和唻唻把心裡的疑問告訴了爸爸,“爸爸,可是,誰是我們的小學生呀?”
爸爸微笑地說:“你們當然有了,你們的布娃娃和玩具都是你們的小學生呀!”
“對呀!”啦啦唻唻高興地直拍自己的小腦袋,“我們以前怎麼就沒有想到呢?爸爸你真是太聰明瞭!我們愛你!”
聽到孩子們的稱讚爸爸高興得眉開眼笑,他喜滋滋地說,“那時當然,我可是啦啦唻唻的爸爸,當然是聰明的啦!你們可要當好小娃娃的老師,把你們學到的知識都要教給他們,好不好?”
啦啦和唻唻高興地說:“好的!”兩個人手拉手蹦蹦跳跳地往家跑去,爸爸則在後面跟著。
啦啦唻唻回到家和爸爸一起向祖宗牌位鞠了躬請安,上了一炷香,就跑進客廳齊心合力掛起大白板,再齊心合力把自己的玩具和布娃娃拿了出來,在小白板前面擺成好幾排當作聽課的學生。
第一排是個矮的塑膠人和動物們;第二排是布娃娃和動物布偶們;第三排是個子最高的芭比娃娃們;第四排你們絕對猜不到!爸爸坐在第四批也當起了小學生聽老師講算數課。
“小朋友們,我們馬上就要上課了,你們都坐好,認真聽老師上課。”
啦啦和唻唻用粉筆在白板上寫了4道算術題,10+2=? 14+2=? 3+20=? 15-4=?爸爸還幫她們用報紙捲了兩根“教鞭”,有了教鞭她們覺得自己更像老師了。
啦啦用教鞭指著第一題問小猴子玩具:“BOSS,10+2=?”
“不知道!”唻唻跑到小猴子旁邊,拿起小猴布偶學著BOSS的聲音說。
“BOSS,不要馬上回答,好好想一想再回答”,啦啦鼓勵說。
啦啦舉起兩隻手,左手伸出5根手指,右手伸出5根手指示範給“BOSS”看,“BOSS,你看這就是10,伸出你的兩根手指就是加2,我們一起數一數,1、2、3……,一共多少個?”
“BOSS”回答說:“10+2=12”。
“回答正確,”啦啦老師表揚小猴子“BOSS”說。
這次輪到唻唻當老師了,她用教鞭指著第2道題問布娃娃:“芭比,12+4=?”
“等於7”啦啦跑到芭比娃娃旁邊,拿起芭比娃娃學著“芭比”的聲音說。
“回答錯了”,唻唻鼓勵說,“芭比你再想想。”
啦啦舉起一隻手,伸出4根手指,示範給“芭比”看,“芭比,你伸出所有手指是10,我這是4,加起來是多少?我們一起數一數,1、2、3、4、5……,一共14個,”啦啦又伸出2根手指,說“我們再加上2,現在是幾呢?”
“芭比”說:“是16!”
啦啦像鹿老師一樣給了“芭比”一個微笑,點了點頭說:“芭比,現在完整地回答一遍14+2=?”
“芭比”回答說:“14+2=16”。
“回答正確,你很聰明,芭比,”唻唻老師表揚“芭比娃娃”。
“芭比娃娃”說:“謝謝鹿老師。”
小老師啦啦和唻唻輪流給小朋友們教算術課,教得非常認真,布娃娃和玩具們也學得非常認真,每一個在課堂上隨便說話,交頭接耳,做小動作的,只有被老師點名她們才會起立說話。
啦啦唻唻覺得做老師教“小朋友”非常開心,感到很自豪,以後還要當小老師把自己學到知識教給布娃娃和玩具們,讓它們也一起學習,等自己以後長大了也要當老師!
故事的啟示
前不久(2007年),在對一些來自特殊家庭的小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訓練中,發現這些學生們什麼道理都懂,但就是不按照正確的道理和方法去實施或行動,即缺乏行動力。於是就想了一個辦法,佈置了一個可以開發智力的手指遊戲“一槍打4鳥”,讓他們回去練習。第二次活動時,發現一些孩子回去練習過,一些則沒有。我就隨機挑選了兩名學生上講臺,用“讓孩子做老師”帶領大家練習“一槍打4鳥”的遊戲。遊戲後,問上講臺的學生有何感想?均答:很有成就感,還有一些緊張。
心理學認為,個體缺乏行動力是源於動機缺乏,自我能效喪失。一個對學習沒有興趣、沒有需求的孩子,讓他去學習無疑是受罪。他們常常會說“學習有什麼用?”、“學習好有什麼用?”、“反正也不是為自己讀書”。他們的父母也常常說“你怎麼不給我好好讀書?我供你吃供你喝,我容易嗎?你怎麼怎麼不體諒父母呢?”在這些孩子看來,學習和自己毫無關係,完全是為了父母而進行的一件苦差事,自己只是完成任務而已。試問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如何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呢?(關於興趣喪失的原因,可以參考《幫媽媽做家務》中的關於“習得性無助”的有關內容)
讓孩子重新獲得成就動機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時常讓孩子在學習中展示自己,獲得鼓勵、肯定,感受到成就感,享受成就感,激發孩子對成就的欲求。對學齡前的兒童來說,布娃娃和動物玩具都是有生命的,她們在向玩具教授知識時的獲得的榮譽感、成就感和在那兩個學生站在講臺上教的下面的學生的感覺並沒有什麼區別,家長千萬不能把這個遊戲當成小孩“過家家”,嗤之以鼻、隨意處之。要知道你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成就動機。
家長一定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放大它,激發起孩子追求成功、追求榮譽的天性。當然家長還要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臺,就如“熊貓爸爸”為孩子們準備了小黑板,當孩子們的學生,給她們心理支援,就是讓孩子展示自己剛學到的知識的平臺。
“讓孩子做老師”的方法還有以下好處,家長們不妨試試。
1、特別適合糾正孩子一些屢教不改的壞習慣。
2、適合孩子總是沒有學習進展或沒興趣的科目。
3、適合鞏固新知識,只有完全掌握新知識的孩子才能知識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