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崔雪芹)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暨南大學等單位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開展了一項多學科交叉研究。相關論文近日線上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正使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日益頻發,其中夏季高溫熱浪是“沉默的殺手”,其產生的熱效應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乃至傷亡事件不易被公眾察覺。
在該研究中,研究團隊透過匹配和分析氣象臺站和人體健康監測點的資料,基於死亡風險歸因模型定量證實了與複合型極端高溫有關的城市人口因熱致死率顯著高於僅白天熱或僅夜間熱的情況。
為了定量揭示此類高影響極端事件長期變化的原因,團隊成員發展了一套能將不同時—空尺度外強迫因子的影響納入同一個檢測—歸因框架下的方法,客觀量化併合理比較了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氣溶膠排放、城市擴張以及自然外強迫因素(太陽活動和火山噴發)的各自貢獻和相對重要性。
這一新方法部分彌補了傳統檢測—歸因方法的缺陷,成功地在我國東部城市複合型高溫的時空變化中檢測出溫室氣體、氣溶膠排放及城市化的強迫訊號,確認了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佔主導,得出城市化在其中的貢獻約佔29%。綜合考慮未來人口、氣候變化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方式,該研究預估未來與複合型高溫相關的城市人口暴露度將增加3~6倍。
該研究構建了針對城市複合型高溫的影響、變化特徵和原因及未來風險的認知鏈條,為氣候變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有效應對和減緩此類極端事件的影響和風險提供了科學基礎,同時表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在保護人民群眾健康方面可能產生的協同效益。
來源: 《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