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溫上升逼近1.5℃
這是全人類的“紅色警報”
氣候系統的許多變化與日益加劇的全球變暖直接相關,其中包括極端高溫、海洋熱浪,強降水的頻率和強度增加,一些地區的農業和生態乾旱,強熱帶氣旋規模增大,以及北極海冰、積雪和永久凍土層的減少。
2015年《巴黎協定》規定,締約國應把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出2℃之內,並努力限制在高出1.5℃。2021年8月9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釋出《2021年氣候變化:自然科學基礎》。報告指出,即使是在溫室氣體排放大幅減少的情況下,世界也可能在未來20年內暫時升溫1.5℃。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這份報告是向人類發出的“紅色程式碼”。但即使是最嚴厲的減排,也不太可能阻止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1.5℃。然而,如果不立即大幅減排,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可能會升高超過2℃。
室內溫度從25℃到26.5℃,很多人感覺並不明顯。可全球升溫1.5℃,為何生死攸關?據悉,若全球氣溫升高1.5℃,世界中緯度地區的極端高溫將比目前的高溫增加3℃;北極在本世紀就可能出現夏季無冰的情形;現存70%到80%的珊瑚礁將消失;全球陸地上約13%的生態系統會被破壞,增加許多昆蟲、植物和動物滅絕的風險……
IPCC報告稱,曾被認為是罕見或前所未有的極端天氣正變得越來越普遍,過去每50年才發生一次的嚴重熱浪現在大約每十年發生一次。即使世界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以內,這種趨勢仍將繼續。
全球氣溫升高1.5℃或升高2℃聽上去似乎相差不大,但對自然和人類的影響卻是天壤之別。“升溫1.5℃,本世紀末全球海平面將比1986-2005年的平均水平上升0.26-0.77米,比升高2℃時海平面的上升幅度要低0.1米。”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副主任黃磊介紹,“不要小瞧這0.1米的差異,它意味著如果以2010年的人口基數計算,將有多達1000萬的人口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地球多升溫0.5℃,面臨頻繁極端高溫熱浪天氣的人口可能要增加4.2億,面臨水資源短缺的人口增加50%。”
地球已升溫1.2℃
必須深度削減碳汙染
“我們現在必須果斷行動,挽救1.5℃的目標。”古特雷斯說,“現在的氣溫與工業化前相比已上升1.2℃,並且還在上升。每上升一攝氏度的‘若干分之一’都休慼相關。”古特雷斯指出,如果現在不深度削減碳汙染,控溫1.5℃的目標將變得遙不可及。他強調,2021年後不應該再新建燃煤電廠。到2030年,太陽能和風能的產能應該翻兩番,可再生能源投資應該是現在的三倍,以便在本世紀中葉之前保持淨零軌跡。
黃磊也表示,1750年工業化以來,人類活動導致了大氣中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大幅增加,達到了過去80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要實現全球氣溫升高1.5℃以內這一目標,各國都應“迅速而廣泛”地改變,以使人為的二氧化碳淨排放量至2030年比2010年水平減少45%,2050年實現“零淨排放”,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消除量對等。
10月31日,因疫情推遲一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拉開帷幕。守住1.5℃的控溫目標是最核心議題,被普遍視為“人類免於災難性氣候變化的最後一次機會”。古特雷斯在COP26上警告,各國在會前宣佈的氣候行動計劃將導致全球氣溫在世紀末升高2.7℃,遠高於《巴黎協定》的控溫目標。在COP26氣候峰會上,波蘭、越南、埃及等高度依賴煤炭的國家承諾逐步淘汰燃煤發電,並停止在國內外投資新的燃煤電廠。“主要經濟體”(較富裕國家)將在本世紀30年代逐步淘汰煤炭,而較貧窮國家將在本世紀40年代停止使用煤炭。
11月10日,中國和美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格拉斯哥大會期間釋出《中美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承諾繼續共同努力,並與各方一道,加強《巴黎協定》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