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哺育著中華民族,滋養了中華文明。在中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關於黃河,有磅礴之壯美景觀,有沿岸人民與自然之相聯相生,有歷代文人志士治水之艱苦卓絕......
可以說,黃河的故事,聯動著時代,聯結著民族,牽動著人心。特別是對於山東來說,作為沿黃省區、黃河入海口,黃河文化與齊魯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傳承,承載著深沉的精神價值。
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山東美術館立足職能定位、梳理館藏精品,挖掘出一批與黃河有關的美術作品,主題明確、題材豐富,用鮮活的藝術語言,講述澎湃的黃河故事。
藏品鑑賞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透過徐金堤先生的作品,可以一覽黃河不同河段的特徵。急流飛濺的水珠,入海口看似平緩卻奔湧不止的勢頭,岸邊火熱的工業建設,河道里漸行漸遠的船隻,畫面是靜止的,但黃河澎湃之勢躍然於眼前,彷彿能聽見河水奔流的轟鳴。
徐金堤-《九曲黃河入海流》 國畫
徐金堤《黃河雄千古 瀑布憾九州》 國畫
“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毛岱宗以風景畫為著,對於風景有獨特的認識。他在《黃河東去》中,將黃河之景選取為黃昏裡、疏林外一道綿長的曲水,透過一樹寒林,大河沐浴在落日餘暉中,遠遠觀去,靜水流深,逝者如斯。
毛岱宗 《黃河東去》 油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王剛筆下的黃河,是混沌、馳騁、洶湧的驚濤拍岸,帶著一種大自然不容褻瀆的威嚴和雄渾;也是別具匠心的《老萬》系列,黃河泥塑成雕像,又轉而將雕像畫於紙上,用丙烯、沙土、黃河泥等混合材料進行揮灑,人像面目的輪廓隱隱如大地的起伏,粗糲卻古樸。
王剛 《黃河》 國畫
王剛 《天地間的老萬》系列
“黃河怒浪連天來,大響谹谹如殷雷。”在山東美術館場館外南側雕塑公園,佇立著張永見的雕塑作品《黃河四重奏》。作者使用山東費縣一種土黃色山體原石做雕塑語言,石質多孔,將其切割後形成雕塑,有如奔騰的黃河凝聚在屏風中,造型獨特,意味深遠。
張永見 《黃河四重奏》 雕塑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看過了黃河的形與勢,路璋、陳國力、張志強三位藝術家的合作作品《劉鄧大軍過黃河》則讓我們感受到黃河的魂。作品生動再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無畏無私的奮鬥精神,黃河之水湍急而暗流洶湧,在大自然的考驗面前,他們面容堅毅、冷靜思考、義無反顧,一展中華民族英雄氣魄。
路璋、陳國力、張志強 《劉鄧大軍過黃河》 油畫
在楊松林先生《孫中山視察黃河鐵路橋》中感受歷史變遷,張煬、劉英宏、杜海濤、張憶菲合作作品《南水北調穿越黃河》中見證發展,在宋豐光、宋颶、張錦平合作作品《黃河入海流》中感受自然與人和諧共生的浪漫情懷......不同時代文藝工作者對於表現黃河精神、講述黃河故事有著不同的視角,但這些作品共通的是飽含民族血脈、家國情懷,用藝術的方式,奏響中華民族心靈深處的樂章。
張煬、劉英宏、杜海濤、張憶菲《南水北調穿越黃河》 油畫
宋豐光 、宋颶、 張錦平 《黃河入海流》 國畫
接下來,山東美術館將會透過邀請有關作者或專家撰寫評論文章等方式,進一步挖掘與宣傳這批館藏作品蘊藏的藝術價值,品味館藏經典,領略黃河之魂。(來源:山東美術館 張楚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