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間,朋友一家來我家做客。朋友家有倆孩子,老二是五歲男孩,因為她懷老二之前聽從我的建議,調理了一段時間身體,孕期也是按古法育兒的方法來的,所以老二出生時很健壯,體質比老大強多了,一年到頭很少生病,我一直也很放心,但是這一次我卻發現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我們中午是在外面吃的飯,倆孩子們吃完飯後,竟然很自然地,一個拿著爸爸的手機,一個拿著媽媽的手機,就開始擺弄起來。當時氣氛很和諧,大人聊大人的,倆孩子靜悄悄地看著手機也不吵鬧,但我覺得這樣不太好,就想跟倆孩子聊聊天,我就問老二有什麼愛好,但老二全部精神都在手機上,顧不得回答,朋友覺得這樣不禮貌,就讓他放下手機,沒想到孩子一下子急了,大哭大鬧起來,朋友沒辦法,只能再把手機還給了他。然後很無奈地跟我說:“也真沒辦法,平時我七八點才能到家,都是老人看著,老人精力也不夠,沒事就給他們看手機。不過我們不玩遊戲,就是刷刷短影片。”我說,現在的短影片也很容易上癮啊,朋友說:“是啊,我媽就上癮了,剛開始我們還覺得挺好,畢竟老人也不愛出去玩,在家看看短影片還能讓生活豐富一點,學學做菜養花什麼的,後來就發現老人越來越迷上這個了,一刷就幾個鐘頭,經常到了飯點才想起來還沒做飯呢,只能點外賣,老二現在也受她傳染。”
聊天時,我無意看到鄰桌的一個家庭,也是大人還在吃飯,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拿著ipad目不轉睛地看著。
說到刷短影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受——本來只想刷五分鐘,最後發現已經過去三小時了。不光很多孩子已經上癮了,就連我們成人都hold不住。
後來我在公司跟同事聊起這件事時,有個同事說,她家孩子倒沒有短影片上癮,但迷上了聽書。她家孩子從小就愛聽故事,四歲之前都是纏著父母讀繪本,自從發現能在網上聽故事後,就都在網上聽了。早上聽,晚上聽,吃飯穿衣洗漱睡覺下樓都在聽。之前她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的,孩子聽的範圍很廣泛,動物歷史地理科學人文什麼的都有,而且還省事兒,何樂而不為呢?
有一天晚上孩子無意間聽了一個爆笑節目,其實就是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搞笑小段子,但孩子哪接觸過這個啊,結果開心壞了,拖得很晚才睡著。後來就改為天天聽這個爆笑節目了,更新了就聽新的,沒更新就聽以前的,簡直是百聽不厭,著了魔似的。同事建議她接觸點其它的節目、書籍都不行,她問女兒為什麼那麼沉迷於聽笑話,孩子說因為聽的時候非常快樂。
是啊,看書哪有聽書爽,聽書哪有聽笑話爽!
還有之前我聽一個學員阿姨說,她現在正勒令閨女自己搬出去住,因為已經忍受不了了。她女兒是已經工作了的,去年開始迷上了買盲盒,而且是經常花大幾千的票子一箱一箱地買回家,就為了得到隱藏款。家裡地方本來就不大,哪經得住她這麼折騰?而且每個月工資也就幾千元,為了買盲盒月月光,還經常借錢還信用卡,再這樣下去人不就廢了?
盲盒這個東西我之前還不太關注,後來才知道已經在年輕人、小孩子的世界裡非常流行了,很多人為了湊齊一個系列會不停地買買買,根本控制不住的。因為人本身就有一種求全的本性,而且買之前你不知道里面是什麼,那種神秘感、好奇感、期待感會大大提升購買慾。
我們同事的女兒剛上小學二年級,最近也開始喜歡買盲盒了,同學過生日送的也是盲盒,但沒想到那個同學家裡的盲盒更多,各種系列的擺滿了一個櫃子,她送的那款,人家早就一個系列都收集齊了。
看到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以前我們說起上癮,都是賭博、吸毒、抽菸、酒精、網遊什麼的,除了抽菸、網遊,好像離我們都挺遠的,其實現在的生活裡,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上癮性的東西, 除了剛才講的短影片、聽書、收集盲盒之外,還有看爽文、刷爽劇、喝奶茶、整容、買買買……它們都是在無聲無息中讓我們上癮,等回過頭來的時候,才發現已經無法自拔了。
但我想說,凡是能讓我們上癮的事物,都需要警惕。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能讓人上癮的事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讓人輕而易舉地得到高強度的快感,人都有追求快感感受的本性,當能夠輕而易舉地獲得那麼多快感的時候,還會費勁巴力地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嗎?
比如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學習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學有所成當然能夠帶來更深刻的快樂,但這種快樂的體驗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才能獲得,很多孩子對這種快樂還沒有產生那麼強烈的感受,也沒有那麼多的渴求,所以自然就更傾向於追求輕而易舉得來的快感。
我們成人當然也是這樣。我一個朋友以前想了解什麼東西,總喜歡去論文庫收集大流量的專業資料來看,有時為了搞清一個問題都會下載一整本的博士論文來研究,後來看慣了公眾號裡的爽文後,就再也沒耐心大量研讀專業資料了,後來迷上了短影片,連爽文都不愛看了,現在就連刷短影片都變得沒耐心了,只要感覺節奏一拖,別管多想知道後面的內容,手指已經等不及往上滑了。她說現在自己幾乎完全被快感控制了。
上癮還會讓人迷失本心。
中醫裡講人在健康的狀態時,心神是內守的,如果心神被什麼東西擾亂了、吸引走了,那就有問題了。上癮的事物就是有這種追魂攝魄的力量,讓人出現神志方面的問題,甚至走火入魔。
看過一則新聞,一個大學生沉迷於劇本殺,一開始是睡覺吃飯都變得沒規律了,後來還經常在做噩夢,情緒也變得不穩定,他媽媽為此限制他玩遊戲的時間和頻次。但他受不了,開始和媽媽吵架,甚至有一次還放話說“我要殺了你!”後來經醫生的檢查,確診是一種遊戲成癮狀態,並且伴有焦慮情緒。
前段時間一個老學員帶著孩子找到我,說孩子精神上出現了問題,已經在醫院確診了,想看看中醫有什麼好辦法。這個孩子上四年級,之前和同學吵架時,同學的爸爸也在場,可能還和同學一起說了他幾句,讓他心懷憤怒,後來他就在一款網路遊戲裡,製造出一個同學爸爸的角色,天天拿刀砍,砍得血肉紛飛的,每次砍完都覺得很解氣,不知不覺就上癮了。但是最近他出現了幻覺,上課的時候總看到同學爸爸血淋淋地站在教室門口盯著他。
我聽了以後真的非常生氣,這類的網遊怎麼能讓小孩子接觸?後來一想,幾乎所有的網遊都是靠著對人感官施加強烈刺激來吸引人玩下去的,從設計到研發,可都由高學歷人士組成的專業團隊操刀的。包括短影片、劇本殺、盲盒、爽劇……哪個不是後面有一批人,天天挖空心思、竭盡全力,就是為了自己的產品能更抓人、更上頭、更成癮?
正如《道德經》上說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而青少年對虛擬和現實的區分本來就弱,就更容易陷在裡面,行為和心理也都容易走偏。
為什麼很多孩子,你想幫他擺脫這些讓他上癮的東西,他會大吵大鬧,甚至做出過激的行為?是因為他心裡已經著魔了,就像一個嗜毒成癮的人,已經失去了理智,不是正常人了。
如果還沒有對什麼事物上癮,心中要有警惕的意識,一旦發現苗頭,立刻遠離,千萬別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能hold得住。
如果已經成癮了,想要擺脫,那就需要一個相當漫長時間的不懈努力了。成癮很快,戒癮卻相當難!決心、耐心、方法,缺一不可。
還有一點,什麼樣的人更容易上癮?就是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人。就像正氣不足,就更容易被外邪侵襲一樣,我們不光要關注如何抵抗外邪,更要補足正氣。所以我們也要藉由上癮這個表象洞察到內心存在的空洞。
我們以前一位同事,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導致孩子網遊成癮,才四五歲,一玩能玩一天,後來她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毅然迴歸家庭。剛開始她很崩潰,常常早上剛起床的時候,發現孩子已經玩了三四個小時的遊戲了,而且以前愛交朋友,現在變得對人類毫無興趣,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後來她從調整孩子的飲食、起居入手,帶著孩子畫畫、做手工、接觸大自然、交朋友、做遊戲……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做了很多很多努力,才讓孩子漸漸不那麼依靠網路遊戲,但就算到現在,兩年過去了,孩子也未能完全擺脫。
此外還要拓展快樂的源泉,尤其是那種簡樸自然的快樂,不能說為了戒除網癮,就去刷短影片。說到這裡,我忽然想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琴、棋、書、畫,品茗、插花、聞香……就是特別樸素自然的,古人的這些娛樂方式和現代人喜歡的蹦迪、k歌、遊樂場、電影等放鬆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夠修身養性,尤其是養性。所以很多中醫的大家都有琴棋書畫的愛好,書法家、畫家、古琴名家裡也有很多享有高壽的。
可以說,越是那種刺激性強、極具吸引力的事物,越容易讓人上癮,就好像越是色彩豔麗的蘑菇越具有毒性一樣。和很多人一樣,我年輕的時候其實也容易被新鮮熱鬧的東西吸引,但在中醫裡浸泡時間越長,心性越傾向於平淡樸素、中正平和的事物,對吸人眼球、容易帶來快感的一切都會心存警覺,覺得這些東西偏性比較大,偏性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是毒了。
所以不光入口之物是藥,世間萬物都是藥,都會對人產生或好或壞的作用,關鍵就是我們是否能像神農嘗百草一樣,識別出來。
什麼樣的事物能滋養身心,那就長期為伴,多多益善;什麼樣的事物即有益處又有害處,那就適當運用,中病即止;什麼樣的事物容易把人帶偏,就算有一時之用,也要謹慎,駕馭不了,遠離就是最好的方式。
可見中醫之道能運用到世間萬物,當我們用中醫的眼光觀察生活,就更容易喚醒內在的智慧,生活中遇到的種種人事物,也都能了了分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