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先來破解一個大多數家庭都存在的問題,你那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明裡暗裡地開始拒絕和你溝通。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尋找合適的溝通路徑,讓教育成為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
一位焦慮的媽媽跟我抱怨,我跟她交流的時候,她總是一副愛搭不理的樣子。之後,關上門,和剛剛才在校門口分手的所謂的閨蜜,嘰嘰喳喳說個沒完,這就算了,前兩天,居然鬧著要單獨和網友見面。
說是在網上已經聊了半年多了,感覺特別好,感覺對方特別懂她。您說說,我管她吃管她穿,卻連個好臉色都換不到。一個陌生人,就陪她瞎聊聊,就變成了最懂她的人。相信有過相同經歷的父母都懂得這無奈裡有多少焦慮和心酸。
不做強勢型家長
現在只要講到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都會做一個小調查,有多少孩子回家開始關自己房間的門了,舉手的人在半數以上,那些沒舉手的家長一臉同情的看著那些舉手的人,眼神裡是來自鄙視鏈頂端的王之驕傲。
我們要恭喜那些舉手的家長們,因為他們擁有一個正常的青春期的孩子,而那些沒有舉手的家長反倒要好好的分析一下,為什麼你的孩子不關門,是和父母的關係太好不需設防呢,還是心智沒有熟到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的境地呢?又或者是家長打壓得太過,孩子不敢管呢。
每到此時,會場裡的氛圍都會產生微妙的變化,鄙視鏈瞬間的迍轉,讓剛剛舉手的家長有些猝不及防,但臉上一定會露出翻身農奴般的燦爛微笑。這可不是什麼講課的技巧話術套路,這是真的,對於那些舉手的家長,是真的要恭喜他們擁有一個正常的青春期的孩子。
很多時候,就是我們的判斷出了問題,才讓我們的後期教育麻煩不斷,好好的孩子被我們都壞了,管廢了,真的是方向如果走錯了,越努力就越糟糕。
孩子對我們關上了房間門,這是一個訊號,你可以理解為,他長大了,每一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間,有自己需要掌控的生活,他需要更多的尊重。這是他在學習劃清自己和別人之間的界線。
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他嫌我們煩了,不想搭理我們,試圖挑戰我們的權威,他關著門就一定是在偷偷打遊戲,聊天,反正是不務正業就對了。
你看,兩種不同的理解,是不是會將後續的教育完全走向兩個不同的方向。如果父母對這種現象的理解是第一類的,在想進入那扇關閉的門時,就會壓抑住自己內心的不適,因為那個一天到晚在我們屁股後面打轉轉的小人,突然向我們關閉了房門,心裡無論如何是有點彆扭的。
然後輕輕地叩響房門問一句:我可以進來嗎?我曾經讓學員做過這樣的行為,十個有九個都進去了,另外一個是等了一會才進去的,因為在門外面就清晰的聽到裡面叮鈴噹啷在收拾東西,開啟房門,裡面那個人表情極其客氣。
沒錯,你的判斷是對的,他一定是做著什麼不想讓你看見的事。那又怎樣,這會兒,我覺得需要一種裝傻的技能。
如果父母對這種事情的理解是第二類的,這類父母多是控制型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她要求可以隨時檢視園方的監控,孩子出個門,她不停的問;到哪了,到哪了?孩子上學了,她不斷地想知道,孩子在課堂裡怎麼樣,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
對,就是這類家長,她希望自己可以掌控孩子的動向。所以她怎麼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關上自己的房門呢?
這類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基本上是比較強勢的,"關上門幹什麼,開啟門,你又關上幹什麼?"即便是孩子在家長的強壓下開開了,那一定是一張臭臉,在裡面摔摔打打。父母將這副場景看在眼裡,心裡是極度彆扭和憤怒是自然而然的了。
這樣下去,離一場戰爭的距離還會遠嗎?我遇到過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關上了自己的房門,爸爸多次強行要求開著,孩子不僅不聽,反而變本加勵的在房間裡面把房門反鎖了。爸爸氣急敗壞拿了一把菜刀就把門鎖砍壞了,這下,更激化了矛盾,孩子在裡面搬了把椅子堵住了房門,從此,不去上學,不交朋友,不出房門半步。對父母結結實實地關上了自己的心門。
當問到這個已經走投無路的爸爸,當時你那麼急切地想進去幹什麼呢。他好像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想了半天也沒說了個所以然來。這就是典型的強勢型的家長。這個爸爸就是單純的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有私人領地。結果,當傷害造成,想要逆轉簡直太難了。
爸爸說他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孩子能重新走進課堂,走到人群中去,然而,兩年了,這個願望漸漸地變成了奢求,那一次砍壞的哪裡是一個門鎖,是信任,是親子關係,是溝通的渠道。
所以,對孩子關起的那扇房門,我們是不是知道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了。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對孩子為什麼寧願和陌生人聊天也不願意和我們聊,有個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