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地對待一個小孩,溫柔地呵護他的內心,陽光來過會留下暖意,雨水洗過會露出藍天,愛一個小孩,就根據他的性格來養育他,並隨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陪伴他慢慢長大。
小孩子有很多懼怕的事,吃藥和打針是其中的兩樣。懵懵懂懂地來到這人世間,感冒發燒就得吞下藥粒,就算有些藥有糖衣,就算有些藥帶著少許甘甜,但畢竟還有那種特殊的氣味,讓小朋友不願意張嘴。
打針更是讓小孩子緊張的事情,什麼也沒做錯,什麼也沒說錯,平白無故上來就刺一下,並且是如此公平,童叟無欺,每個人都得挨一針。
所以膽小的弟弟立即提出:姐姐先打。天塌下來有姐姐頂著,我可以稍微喘口氣。姐姐也瑟瑟發抖,抱住肩膀,到底還是小孩子,怕那一秒的疼痛。
弟弟雖然沒有掙扎,但依然在媽媽的懷抱裡痛哭:取掉取掉取掉……他幼小的認知裡,讓人疼痛的東西,馬上取掉就好了,不要一直留在肌肉裡。
媽媽也低頭安慰他:取掉取掉。父母做的是對的,假如在這個時候,父母隨口批評自己的孩子:你要勇敢,你都多大了,還哭哭哭!你看看別人比你小,都比你還勇敢,你還是個男子漢呢,丟不丟人……諸如此類的話,可能會為孩子的成長埋下隱患。
如果說打針只給他帶來身體的疼痛,你的比較與嘲笑,給孩子帶來的是心靈上的疼痛。性格天生開朗的小孩兒,可能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但如果是內心敏感纖細的小孩兒,就會留下陰影。
對孩子的言行,做適當的引導就好,比如打針時的哭鬧,可以做簡單的安撫,讓他把這當作一件正常的事情,打完針,也可以表揚孩子一句:你比上次勇敢。
這樣中肯的誇獎,會讓他覺得自己長大了一些,比過去的自己更好,會品嚐到成長的淡淡喜悅。表揚孩子的時候,要有針對性,有的放矢,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其中的誠意。
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一生中會經歷許許多多讓自己心生恐懼的事物,而身邊親人的態度,決定著我們的內心是否能積攢起足夠的勇氣向前邁步。
有些幼兒園的小朋友,假期過後會害怕開學,長大了做學生,會懼怕考試,甚至成人工作之後,偶爾做夢,還會夢見參加高考,緊張得汗流浹背……
在這樣的時刻,親人的一個溫柔眼神,父母遞上的一杯熱水,一句寬心的話語,可能會讓柔弱的心變得堅定,不再猶豫,也不再驚懼,去面對所有必須面對的事情。
孩子還小,讓他知道,有些時候可以不勇敢,有些時候可以放心地哭泣,那麼他就會在心裡給自己定義:我不差勁,我沒有給爸爸媽媽丟臉,我的情緒與行為是正常的。
一個健康陽光的心理狀態,就是這樣慢慢形成的。呵斥與嘲笑雖然看上去見效很快,可以讓孩子馬上收聲,裝出一副小大人的樣子,來承受自己面前的一切,但那不是真的勇敢。
所以,耐心地對待一個小孩,溫柔地呵護他的內心,陽光來過會留下暖意,雨水洗過會露出藍天,愛一個小孩,就根據他的性格來養育他,並隨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陪伴他慢慢長大。